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胡风与周杨,是我国三十年代以来有代表性和重大影响的文艺理论家.他们都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研究文艺问题、总结文艺实践经验来形成自己的文艺理论的.但从三十年代以来,围绕典型问题、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与国防文学问题、民族形式问题、《文艺报》的错误问题,不断的展开争论.胡风认为以周扬为代表的一些理论家的理论是  相似文献   

2.
1933年前后我国左翼文艺界摆脱庸俗社会学的影响,逐渐接受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总结本土化现实主义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形成中国化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并诞生了第一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其中冯雪峰、周扬、胡风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发展理路和传统。  相似文献   

3.
胡风的现实主义理论有其独特性,他特别强调创作主体、主观精神,这是他标新立异之处,也是他受人批判之处。他在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关系方面,也发表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并提出了"感性机能"和"形象思维"等概念。针对当时机械唯物主义、客观主义等的流行,其现实主义理论有其特殊意义,同时,其特殊意义还表现在一种追求标新立异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批评史的研究中,人们提到茅盾、周扬或胡风,无疑把他们归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之家族,都承认他们为中国现代现实主义的开拓与发展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但是,他们三人之间为什么又出现过或明或暗、或激烈或平和的论争呢?不少研究者的回答,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从各自存在着宗派主义情绪这一角度来看他们的论争,已是一种常见观点.茅盾在三十年代批评周扬时使用过,他的回忆录仍然坚持了这一点.胡风对周扬的批评,同样把宗派主义作为一个重要证据加以论证,认为周扬正是在宗派情绪的支配下对他进行了长期的批判.而周扬自己在面对这样的批评时,也把对宗派情绪的检讨作为自我反思的重要内容进行了确认.我以为,在有关两个口号的论争,创作自由的驳难,何为写真实的探讨里,他们确实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宗派的情绪.不过如若过于  相似文献   

5.
在胡风与茅盾文学观念生成演进过程中存在着激烈的相互冲突(对编辑方针、民族形式、思想与技巧、颓风产生的原因、对现实主义的不同理解,由于私人恩怨的介入,使二者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中有意识的相互排斥大于无意识的相互吸纳,这对国统区及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周扬现实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扬的现实主义理论,是在承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高尔基、毛泽东有关现实主义论述,批判继承俄国19世纪别、车、杜的理论遗产和总结我国现当代文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嬗变的。大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从三十年代初到  相似文献   

7.
胡风与周扬有关典型理论的论争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典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典型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8.
9.
胡风与周扬有关典型理论的论争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典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典型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0.
建国前,周扬紧密结合中国当时的时代特征,从本体论与创作论的角度对外国(特别是俄苏)的现实主义理论进行系统改造,逐渐建构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周扬建国前的现实主义理论以马克思主义文艺发展观和实践论为逻辑起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高度重视作家的主观能动作用;主张以形象反映现实,塑造艺术典型;把浪漫主义融入现实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胡风列中国现实主义理论的建设工作,是从对左翼文学运动内部的两种非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开始的,正如他在1984年写的《(胡风评论集)后记》一文中重申:“从我开始评论工作以来,我追求的中心问题是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原则、实践道路的发展过程。不久,我就达到了一个理解:现实主义的发展是在两种似是而非的不良倾向中进行的,一种是主观公式主义(标语口号文学是它原始的形态),一种是客观主义(自然主义是它的前身)。……‘我以为,现实主义是在和这两种倾向作斗争中发展的,也是非在和这两种倾…  相似文献   

12.
在胡风与茅盾文学观念生成演进过程中存在着激烈的相互冲突(对编辑方针、民族形式、思想与技巧、颓风产生的原因、对现实主义的不同理解,由于私人恩怨的介入,使二者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中有意识的相互排斥大于无意识的相互吸纳,这对国统区及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胡风的现实主义主张,是以高扬的主观战斗精神向客观现实博击从而达到同客观真实深层次结合为特征的。本文从创作主体、客观对象和主体与对象的结合这三个方面的特殊要求探索胡风坚持的现实主义的特殊内涵。  相似文献   

15.
茅盾、胡风丰富的文学批评实践构成他们各自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在依据的文学批评标准所受社会政治时势的影响是否隐含宗派主义态度、是否遵循“发乎文学,止乎文学”的学术操作规范等方面,两人具有较大的差异。这是两人在主要的文学成就之下的次要差别。  相似文献   

16.
胡风现象:启蒙现实主义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风理论的独特性在于,它同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鲁迅的文学精神,形成了启蒙现实主义的理论建构。其中心问题是强调“写真实”,理论内涵是以“主观战斗精神”、“人格力量”、“自我扩张”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观和疗救“精神奴役的创伤”、对农民文化的批判之文化观。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杰出的文艺理论家,胡风曾以其极为鲜明的“异端”色彩震惊和影响了中国文艺界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当人们从长期的批判与声讨声中苏醒过来并开始对胡风理论进行理性反思的时候,却感到了胡风理论的独特性质及其命名的巨大困难。在包罗万象的“无边...  相似文献   

18.
<正> 1972年,德·马尔科夫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开放体系”理论,立即在苏联美学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马尔科夫的“开放体系”理论,一九八二年前后,还受到我国一些作家、理论家的重视、介绍和讨论。其实早在一九五四年,胡风在他的“意见书”中就表述了和马尔科夫相类似的观点,他提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贾平凹的《秦腔》和余华的《兄弟》这两部较有影响的长篇小说的具体分析来探讨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的创作趋向,在这两部有标志性的作品中,《秦腔》可以称做是一种模拟社会、模拟自然、模拟生活本来面目“法自然的现实主义”;《兄弟》是以夸张和怪诞的手法创作的怪诞的现实主义。这两种审美风格的出现呈现出:新世纪小说重新回到现实社会,重新关注我们当代生活的一些关键问题,关注我们当代生活的精神状态的趋向。同时,也提示我们对文学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需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0.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精神与文艺创作上现实主义要求相结合,是“五四”以来中国新文艺运动的革命传统。这个运动的光辉旗手鲁迅不仅依据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了真实反映时代生活、深刻体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愿望的杰出作品,而且结合文学史上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及自己的创作经验,科学地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理论,并同违背现实主义原则的各种错误理论和创作倾向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这是我们应当学习和研究的一份重要的文艺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