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与交往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教学目标的重点,我国教育理论界在认识上经历了一个从强调基础知识到重视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再到重视创造力、个性和主体性的不断深化的过程,而学生个体主体性的确立、弘扬和凸现,离开了活动和交往就难以成为可能。人的主体性是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的。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活动与交往,特别是交往所赖以进行和生成的诸多品质,使得活动与交往本身成为教学的内容、对象和目标。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之中,杜威所批判的“传统教育”并未绝迹——“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在一起,课程和教学法的划一。概括地说,重心…  相似文献   

2.
交往是人的本质的感性直观体现,是社会有机体的“粘合剂”,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交往作为标志着社会与自然、社会群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唯物史观范畴,有其演变和发展的规律。交往是历史范畴交往作为一种对象性关系,作为人(社会)与自然、人(社会)与人(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过程,其存在是客观的,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但就主体和对  相似文献   

3.
交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教学论对交往的研究主要有四种视点:背景 观、手段观、内容观和本质观。每种观点均有一定的价值,但也有不足。借鉴、吸收多学科的研究 成果,立足教学自身的特殊性,是教学论深化交往问题研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教学是师生双方平等的交往活动,对话是师生交往的开始,这种对话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学交往的意义就体现于师生之间的对话中.  相似文献   

5.
论教学与交往   总被引:120,自引:0,他引:120  
一近一段时期以来,教学中的交往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笔者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1、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系统讲授作为最主要的方法,长久以来,就受到了强烈的质疑。尽管系统讲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满堂灌,却极易形成满堂灌。在80年代初,就有学者指出:“要改...  相似文献   

6.
当前教育理论习惯于从集体主体的角度来探讨教学过程的主体问题,常常使人从教师和学生这两类角色的地位和作用这个角度界定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常常以教师或学生集体的共同的特征为出发点来构建教育教学理论大厦。反过来整个理论大厦又进一步维护集体主体的地位。个体主体是参加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建构交往教学理论的起点,而交往机制是交往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肖川 《教育导刊》2001,(2):47-4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就教学目标的重点在认识上经历了一个从强调基础知识到重视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再到重视创造力、个性和主体性的不断深化的过程,而学生个体主体性确立、弘扬和凸现,离开了活动和交往就难以成为可能。人的主体性是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的。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活动与交往,特别是交往所赖以进行和所生成的诸多品质使活动与交往本身成为教学的内容、对象和目标。  相似文献   

8.
赵百国 《中国教师》2009,(Z2):238-239
<正>课堂交往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语言对话,另一种是体态语交流。一般以语言对话为主,以体态语交流为辅。语言对话形式主要有提问、应答、要求、评价、讨论等。应答包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就教学目标的重点在认识上经历了一个从强调基础知识到重视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再到重视创造力、个性和主体性的不断深化的过程,而学生个体主体性的确立、弘扬和凸现,离开了活动和交往就难以成为可能。人的主体性是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的。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活动与交往,特别是交往所赖以进行和所生成的诸多品质使活动与交往本身成为教学的内容、对象和目标。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之中杜威所批判的“传统教育”并未绝迹———“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在一起,课程和教学法划一。概括地说,重心是在儿童以…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就教学目标的重点在认识上经历了一个从强调基础知识到重视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再到重视创造力、个性和主体性的不断深化的过程,而学生个体主体性的确立、弘扬和凸现,离开了活动和交往就难以成为可能.人的主体性是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的.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活动与交往,特别是交往所赖以进行和所生成的诸多品质使活动与交往本身成为教学的内容、对象和目标.……  相似文献   

11.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教学交往的载体,是建立师生关系的基础。和谐的教学交往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生生交往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相互理解以达到共同理解。然而无论是教学理论还是教育实践中,师生交往都是占据主要地位,生生交往只是作为构成教学交往的一个完整部分被提及却没有具体的、深刻的探讨。本文从我国的课堂上生生交往的现状出发,试图通过对生生交往的理论基础的分析和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探讨,回归其在教学交往中的应然位置。  相似文献   

13.
生生交往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相互理解以达到共同理解,它是师生交往的扩展和延伸。本文从我国课堂上生生交往的现状出发,试图通过对生生交往的理论基础的分析和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探讨,回归其在教学交往中的应然位置。  相似文献   

14.
两种不同的教学形态——教学交往与交往教学差异性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往与教学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教学之外的交往、为了教学的交往、作为教学成分的交往以及教学就是交往”四种。笔者认为前三种可以统称为“教学交往”,而第四种称之为“交往教学”。作为两种不同的教学形态,教学交往与交往教学在“交往在教学中的存在状态、知识观、师生关系、终极价值追求”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李敏 《考试周刊》2010,(11):164-164
随着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教育领域改革的主要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教育在职业院校已经广泛普及.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的今天,如何针对素质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利用计算机占据的课程优势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计算机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何林 《培训与研究》2007,24(1):103-104
网络交往呈现出交往主体的现实性与虚拟性、交往时间的逆时态与顺时态及交往空间的剪裁性和整合性等特征,因而对人格发展会带来影响:促进自我的内涵更加丰富;使自我更具包容性;使自我认同出现危机。  相似文献   

17.
教学交往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它是一个复合概念。教学交往是指参与教学的双方之间以教学过程为中介所发生的一切促进学生进步和教师发展的活动。这是一种教与学统一的活动,其本质是交往,交往与教学密不可分。本文以一般的交往理论为基础,从教学的基本特点出发,试图对教学交往的基本内涵、特点及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交往教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交往教学是以合理的人性假设为逻辑前提,在平等理念的指引下,师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教学文本之间,以语言为主要交往方式,以师生内在的、自觉的共生共长以及文化的理解生成为旨趣的双重建构教育活动。交往教学尊重人的生命并且激发人的生命力量,以主体间性的和谐美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条件及价值追求,依托于文化且创生文化,以生活为源泉且勾画着可能生活,在开放动态的过程中编织着非线性的复杂世界,理论探究、实践观照以及方法论的突破与创新构成了交往教学研究体系的完整图景。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交往     
交往,必须准确知道“交往”的对象。教学交往,交往的是知识接受的对象。首先,教学交往的对象是学生。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比如,教师体会到了李白的《静夜思》写得很美,于是带着这样的审美心境来到课堂,与学生共同探讨《静夜思》之美。在教学过程中,字词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功,对于这些知识,教师是要花时间去与学生一起学习的。课...  相似文献   

20.
本体论视野中的教学与交往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一、交往:教学的形态起源 教学一般是以怎样的形态存在的?古往今来,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类的教学存在可谓千姿百态,人们对于教学的描述与构想更是五彩缤纷,并且各种样式的教学仍在层出不穷。那么,作为一种人为的存在,教学有没有最基本、最一般的形态?如果有,又该怎样找到并证明某种事物就是我们要找的答案?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他的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中,就已涉及到作为人的心理发展的源泉或主要原因的教学形态问题。该理论明确指出。人的心理发展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掌握客体化了的人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