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方法是德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和手段,其采用是否恰当对德育能否取得实效具有重要的影响。高校德育方法选择以和谐为核心理念既是对传统德育反思的结果也是开创高校德育新局面的必要条件。以和谐理念为支撑选择符合现在高校德育特点的方法,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宋艳梅 《天中学刊》2007,22(5):130-132
德育创新是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提出"和谐德育"的新理念,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德育本质的要求.无论在群体层面,还是在个体层面,德育对人的和谐性的培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认真研究人的发展规律,努力倡导和谐德育,用全新的德育理念培育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方式都提出了新要求。当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和因素,要培养适应和谐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树立和谐教育理念,促进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结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作为学校最基层组织的科组担负培养和谐的人的重任,它本身和谐与否对于建设和谐学校、和谐社会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以人本理念,打造和谐科组。  相似文献   

5.
学校德育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灵魂,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长期工作.当前在德育教育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因素直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此我们要用和谐德育教育观主导学校的德育工作.本文根据平时调研,分析了和谐德育的内涵和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出现的不和谐因素,阐述在德育工作中实施和谐德育的途径,希望能对创新德育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面对网络信息技术对我国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尽快树立科学的网络德育理念和创新的德育教育途径,是摆在广大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主要任务。文章在阐述网络德育的开放观、主体观和生活观的先进理念基础上,提出从学校、班级到个人的网络德育教育新途径,为中小学德育教育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创建和谐的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建和谐的研究生德育工作,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作中应坚持以研究生为本、综合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努力做到管理体制与德育工作队伍、工作现状与理论研究、工作绩效与评估体系、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及德育工作与研究生教育其他工作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和谐语境与德育的关系 "和谐"一词缘于<管子·兵法>中的解释:"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辑.""畜"在古汉语中作"积储"解,"辑"作"和睦"解.  相似文献   

9.
对成人高校建设和谐德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践的发展中,学生主体利益之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人文关怀,使我国成人高校德育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本文主要从和谐育人观念、重视学生主体利益、培养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等方面,论述了成人高校德育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和谐运行和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学校德育工作同样需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通过统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同发展,通过统筹生理教育、心理教育和道理教育和谐发展,构建和谐德育。正视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先进文化,它突出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具体体现在大学管理理念中即要求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大学管理理念,具体实施途径包括办学以师为本、育人以生为本、治学以术为本、管理以励为本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和谐家庭德育的基本理念包括“以人为本”的德育价值观、和谐有效的德育功能观、整体优化的德育环境观、可持续的德育过程观、积极能动的子女观等五大方面。这些是和谐家庭德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赖展云 《广西教育》2009,(33):17-18
开展和谐德育工作,应正确认识德育的内涵,了解德育对社会的重要作用,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环境,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德育环境下实施素质教育。这就需要转变教师育人观念,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服务学生,明确思路,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形成学校德育工作合力。  相似文献   

14.
鄢明定 《现代语文》2006,(12):72-73
对于“马加爵事件”,直到今天我们仍记忆犹新,这种因为出言不逊或话不投机而导致的矛盾纠纷乃至悲剧惨案,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从说话方来分析,其中有些是本来就心存恶意的,应当考虑和准备承担可能产生的后果。还有些可能仅仅是说话时措辞或表达方式不当,因而导致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在和谐语境下,编辑向职业化方向发展,不可过于张扬主体意识,而应强调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宽容与共存;编辑策划应像盐溶化于水,悄无声息。学术期刊应起均衡认识的作用;均衡原则暗示着知道事物不可能永远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下去,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策划的"金点子"。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德育承担着培养学生"最重要素质"的任务.本文在分析构建和谐社会对德育工作的时代要求基础上,对职业学院德育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的时代使命作了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德育生活化是指高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以生活为载体,通过生活化的途径让大学生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接受社会的主流思想和道德要求,最终使个人获得自由发展的德育方法。而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文化思潮,它以推崇非理性道德、倡导多元化价值观以及否定权威道德的基本主张影响着高校德育生活化的有效进行,突出表现在大学生道德认知的模糊、道德信仰的缺失以及道德判断的凌乱等。因此,有必要从后现代语境下德育内容的更新,隐性德育方法的推行以及大学生道德生活化主体能力建设等方面寻求德育生活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和谐德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新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乔万敏  邢亮 《教育探索》2006,(10):95-97
和谐是事物存在发展的质的规定性,和谐德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和谐人才、增强德育实效的内在需要。构建和谐德育必须实现德育定位、目标、内容、原则、方式、环境、评价等德育过程诸要素的相对统一、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苗成彦 《中国德育》2007,2(10):39-41
山东省沂水县教育工作者认真分析、整体规划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构建了以注重基础、贴近生活为内容的道德教育新机制、美德文化资源的整合机制、道德教育生命体验机制、道德接力教育机制以及政府统筹、一元多维的科学评价机制,形成了一整套德育工作的和谐机制,实现了教学与育人的和谐共进和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成丽琴 《考试周刊》2011,(15):119-119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创设和谐的课程教学环境氛围,不仅能够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和兴趣,而且能够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提供宽松环境,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心理需要。这种和谐学习语境的创设能够在为学生提供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外,突出英语的人文教学特性,让教学双方的语言交流变得更为亲切。和谐语境运用是基于注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发挥外在环境对教学过程影响的优势,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