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案一【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积累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常见文言句式;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提高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推断理解语意的能力。2.走进文本,通过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探究文章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主要观点,并赏析文章气势恢宏、情理并茂、叙议结合、巧用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意;把握并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难点:对文章的主题以及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生死价值观的理解。【教学方…  相似文献   

2.
创意说明《五人墓碑记》是一篇碑文体散文,全文以“义”为核心,采用叙议结合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中心。学习本文应先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及文章的主旨。同时,应扫除文言文的语言障碍,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浯: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主体,力图体现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气势恢宏,情理并茂,叙议结合,巧用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与精神的写法。2.掌握和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巩固  相似文献   

3.
[重点、难点指要] 重点: 1、了解有关的宋代散文知识及与唐代古文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掌握各文作者的有关常识。2、理解《六国论》、《伶官传序》所总结的历史教训以及“借古讽今”的手法,理解《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所阐发的关于人生与治学的道理及“因事记理、叙议结合”的手法。  相似文献   

4.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单元教学目标使学生熟读课文并背诵要求背诵的部分,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能力,弄懂课文大意。理解并熟记疑难字、词的意义。鉴赏文言散文及诗词的艺术特点。 (二)单元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1.诵读及背诵。 2.理解课文大意。 3.疑难字、词。 4.古诗词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萍 《黑河教育》2011,(7):47-47
教学目标:1.了解讽刺(讽喻)的方法。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特殊句式。3.体会古代谋士讽谏的技巧及古代明君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教学重点:学习设喻说理的技巧,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教学难点:针对重点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文言教学,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点,但又是重点。怎么办?我认为,抓好两个环节的教学,就能领略文言的无限风光。一、明确文言教学的基础是字、词、句的积累实词、虚词、文法等与高考联系紧密,并且是理解文本的关键,"得意忘言"往往会使中等水平的学生一无所获,所以不可忽视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对于考纲中的十八个虚词,学生必须记住它们在课本中的例句,并且把每一种用法都熟记于心。具体方法为:课前预习中归纳整理,特别是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教学包括文言知识的教学,文章内容的分析、鉴赏、评价等多个方面,其中文言字、词、句的教学是基础。因为文言文的语言形式与现代文有着比较大的差别,这个差别在客观上拉大了现代人尤其是现代中小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因此,我们要教好文言文,首先就要解决对文言字、词、句式及常用语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 1.丰富学生有关文言文的诵读知识,培养诵读文言文的习惯。 2.理解两篇讲读课文的行文思路和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掌握若干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4.了解几种文言句式,特别是宾语前置句。 5.辨析几种常见的修辞格。 6.领会前人关于“志”、“力”、“物”三者关系看法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在不断积累文言词语的基础上,理清题目与内容的对应关系。2.通过品味移步换景、正侧面描写结合、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探究“清”字的妙处。【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2.通过品味环境、景物的描写,窥探作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为引导学生走出"观点 例子"、"以叙代议"、"以摆事实代替讲道理"的误区,我们通常与学生探讨总结出几种议理的方法后,便开始写作实践,以为这样学生就会说理了,其实不然,能较好进行说理的学生毕竟还是极少数.此时还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说理方法结合适当的思维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说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言"的积累性学习,积累文言字词句; 2.思想教育目标:"文"的理解性学习,理解屈原的高洁品质; 3.能力培养目标:化难为易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的高尚品德。教学难点:《离骚》的语言及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教法与学法:诵读、自主合作讨论、讲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2.简单了解庄子的基本思想;理解本文寓意。3.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二、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三、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阐发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3.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它强调字的音、形、义的结合,讲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要求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写字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说理文的意义不可忽视。苏教版编排的说理文语言简洁凝练,多采用叙议结合的手法,有理有据地阐述观点,层次清楚思路明晰,是提高学生逻辑能力、培养学生阐发观点技能的有益凭借。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可视为富有理趣的游记文学的代表作。这两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描写重点不在山川风物上,而是借题发挥,因事说理;又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写法,而是通过具体记叙来阐发道理。所以两文都是从眼前环境中取材,叙议结合;但在具  相似文献   

16.
设计说明:诗词以背诵和能够鉴赏为目的,鉴赏的前提是明白诗句句意,整体把握全诗的基本内容和感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一首诗词在遣词造句、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本词属于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二单元最后一课最后一首词。本词在对比、虚实相衬、情景交融这三种手法的运用上非常典型,而且采取化用前人诗句的用典方式,因此教学便以从这四个方面来鉴赏本词为出发点进行设计。本设计是针对一般层次的学生而言,因此解析不宜过深。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姜夔、慢词的有关常识。2.归纳并把握本词今昔对比、虚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积累本课中的优美词、句,并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其他人听。【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神话故事的特  相似文献   

18.
一、目标定位1.了解假设分析法的特点及作用;2.初步学会运用假设分析法进行议论说理。二、选题依据1.学生作文现状——说理简单化,议论苍白无力。2.是达到“切合文体要求”这一标准的重要途径。3.可以扩展联想,充实内容。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学习要点及目标完成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在议论文写作实践中,用得最普遍的论证方法是例证法。在例证法的选例、叙例、议例这三个环节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是哪个环节?——议例。议论文就是要议论,这才“切合文体要求”,符合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可是,同学们在写作议论文时普遍存在这样的毛病—…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3、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重点字、词、句的理解,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内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20.
怎样提高学生的修养 ,直接关系着学生作文的优劣 ,也直接关系着下一代的成长。结合本人的语文教学重点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一、广泛的学识积累是作者创作的必要条件古人云 :“积学以储宝 ,酌理而富才”、“博学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这些论述都强调了学识积累对写作的作用。学识积累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的积累。作者要达到一定的写作水平 ,必须记住几千个汉字 ;要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 ,你就得积累许多精词妙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