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主任常常要"遭遇"问题学生,你道理讲了一大箩,他们却是"油盐不进",让人很是头痛.其实,这类学生大多面子观念极强,有时候,善意地"将"他们一"军",没准反而是教育转化的一个突破口.   ……  相似文献   

2.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都设有"全课总结"这一教学环节.然而,"全课总结"的设置常常被"程序化",具体表现为定时、定语、定式,让学生日益麻木,有时候那种无端插入或无病呻吟的强制性总结更让学生反感.  相似文献   

3.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无论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这些天性是孩子所必需的.有时候我们老师对于这些天性往往很是头痛,如果身为老师的我们能多动动脑筋,运用孩子们的这些天性来帮助我们教学的话,音乐课的课堂气氛在高低年级的差别就不会那么大了.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很沮丧:自己备课非常认真,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后才去上课,可最终却得不到学生的承认.此时,我们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而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看自己是不是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交往上存在问题.否则,不仅师生关系会陷入不良循环,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身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我一再地告诉自己,主要是为中小学校长提些建议,但我又不太可能不联系自己的经历,只是尽可能与中小学靠近. "学校姓'学'",这也是一条建议吗?还真可以算一条.原因在于,有时候有的校长也忘记了学校姓"学".其实,这一条的内容还很丰富.学校里的人是学生,教师是学者,校长又叫做学长.  相似文献   

6.
李镇西 《河南教育》2007,(10):28-29
所谓"走进心灵",有时候并不只是教师对个别学生的谈心;作为班主任,"走进心灵"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富于智慧的教育,去感染、触动、影响全体学生的心灵.这当然需要技巧.  相似文献   

7.
记得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堂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他们."因此,要想让学生们对我们的教学内容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和兴趣,有时候转变一下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甚至合理加入一些能与学生产生共鸣的内容,会使我们的课堂焕发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在武汉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市教委领导向在座的工作者讲了一个十分感人的事例: 有一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上课时特别爱举手回答问题,甚至有时候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起来,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却不会.  相似文献   

9.
一、顾了鲜活而失了宁静曾几何时,数学课题总是和单调、枯燥、课堂气氛沉闷联系在一起。而如今,课堂是热闹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时候整堂课学生处在异常兴奋状态。  相似文献   

10.
1 “问答式”课堂教学的弊端可喜的是 ,那种以教师为中心 ,完全“灌输性”的、“独白式”的数学课堂教学现象 ,目前已经很难见到了 .但是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又多呈现为一种典型的“问答式” .在它的支配下 ,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 ,学生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 .一学生被指名答问时 ,教师有时候还连续地补充追问 .对于学生的回答 ,教师只做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 ,而后自己补充讲解 ,再提下一个问题……这种“问答式”教学 ,表面看去 ,学生似乎在主动学习 ,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1.
教育科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某一数学知识之前,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尤其是高中学生,他们通过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对部分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解释,往往有一套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些观点和想法许多时候与正确的概念、科学的思维并无冲突,但有时候与科学的概念或思维方式相去甚远,甚  相似文献   

12.
陈磊 《河南教育》2005,(8):50-50
平时,经常听到有教师这样抱怨:学生总爱作对,不讲道理,甚至是公开顶牛;我说的话学生就是不听,有时候串通起来和老师唱对台戏……对这些情况仔细分析,可以归纳为下列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所提出的要求,虽然是完全正确的,但学生很难领会,有时候即使是领会了,却并不接受,甚至采取各种故意行为,以表达无视这种要求或抗拒的态度;另一种情况是对于教师的要求,学生理解并接受了,也按要求去做了,但产生的结果却有悖教师初衷甚至还有负面效应。这两种情况都表明:在想要达到和实际达到之间存在一种偏差,这种偏差的形成原因,就是教育活动中的“意义障碍”。  相似文献   

13.
学生小郭, 女,18 岁, 高三,理科生,成绩在年级200名左右 (全年级980名理科生).有时候200名以内,有时候200名以外,上一次是年级300多名.母亲陪读.该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有时候觉得周围同学都不喜欢她,甚至还在背后议论她.  相似文献   

14.
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并不等于学生的理解和体验,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强加给学生,况且教师的理解有时候不一定是正确的.因此,教师只能是"介绍人","恋爱"只能由学生自己去谈.那种无视学生生命的存在,把课堂当作自己恣意挥洒的天地,而把学生当作盛知识的容器的做法,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个性的张扬,情感的体验和生命的升华得不到应有的展示!那么如何让学生跟文本"谈恋爱"呢?  相似文献   

15.
曾记得,在很小的时候,集邮爱好便是我多种童趣之一,有时候,为觅得一张自己喜爱的邮票而寝食难安,绞尽脑汁,那是常有的事.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时候如果单靠题目中给的条件的话是没有办法解出题目的,所以为了解决问题得到答案,我们必须深挖题中的各种隐含条件.隐含条件有时候可以为解答题目提供简便的途径,但有时候却又让学生对题目感到手足无措.因此,在整个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发现隐含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分析并应用隐含条件的能力的培养,力争使学生做到发现条件、少走弯路、识破陷阱、减少失误,顺利地解答出题目.  相似文献   

17.
经验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有时候经验会推动学生领悟数学知识,有时候也会带来一定的干扰,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正向促进作用的经验,同时鉴别出负向经验,并通过一定的处理方式来化干扰为力量,推动学生的深度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8.
MONEY作为目前自我经济相对半独立甚至是全权独立的学生一族,“钱”事之思,几乎不亚于学习之虑。每日揣着家长给自己量身定做的钱包在校园内外过活,GGMM们说高兴也高兴,说不高兴也会有不高兴。因为,当“消费”这种既定的社会行为遭遇上学生这样的特殊群体时,其间突显出的某些矛盾,有时候是发人深省的。一切似乎必然,一切又似乎未必然——  相似文献   

19.
正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时候如果单靠题目中给的条件的话是没有办法解出题目的,所以为了解决问题得到答案,我们必须深挖题中的各种隐含条件.隐含条件有时候可以为解答题目提供简便的途径,但有时候却又让学生对题目感到手足无措.因此,在整个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发现隐含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分析并应用隐含条件的能力的培养,力争使学生做到发现条件、少走弯路、识破陷阱、减少失误,顺利地解答出题目.现借此平台,就如何分析  相似文献   

20.
去年,王蒙先生在北京大学有个演讲,题目是:"文艺与异端".他说,为什么文艺有时候被认为是异端呢?"第一条,文艺强调创造性,而创造永远是对平庸的一种挑战",他甚至说,创造性是一种叛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