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翻译观"与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文章从二者的"异"入手,着重谈二者的"同"。通过对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翻译观"与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的比较研究,旨在更全面地认识两位翻译理论家,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他们的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2.
从关联-顺应论视角看《围城》中文化缺省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缺省是与认知相关的交际策略,是认知交际过程的自然结果。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它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原作者、译者和译语读者三方的认知活动。由于认知环境不同和文化的差异的存在,文化缺省的翻译给译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从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入手,对文化缺省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围城》中的文化缺省的翻译为个案,从"关联-顺应"的语用学视角对其翻译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对源语文本中"文化缺省"现象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各高校为了更好的宣传本校,推进高校国际化发展,在其中文网页的基础上对应增加了英文网页。本文以翻译目的论的原理为理论框架,参考译语文化中的平行文本,举例分析了我国一些重点大学网站英文版"学校概况"中存在的功能性、文化性以及语言性翻译失误的现象,并根据功能目的论翻译的策略进行实例分析,提出了如何遵循"翻译目的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旅游的文化化,特色旅游景点文本承载着更多的文化内容,使特色旅游景点文本更多地具有了文化功能.因此,在翻译特色旅游景点文本时,必须翻译出其中的文化特色,展示异域文化的多样性.要实现此目的,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异化,而不是归化,就成为首选的翻译策略,因为异化的翻译策略能使源语文本中的文化在译文中呈现出来,而归化的翻译则会抹杀源语文本中的文化.但异化的翻译毕竟是"陌生化"的翻译,目的语读者对这种"陌生"的文化可能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理解,所以在必要情况下,对"陌生化"的翻译要进行必要的阐释,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特色旅游景点文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文章尝试用图里等学者提出的描写翻译学方法分析赵元任在翻译《一个女人的自传》时采取的"偏离充分性而取可接受性"翻译策略,指出赵元任译本并非是兴致所至的"胡译乱译",而是历史文化差异、翻译动机、文本用途等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翻译目的,翻译文本,翻译策略的选择三个方面分析阐述了翻译的根本属性是翻译文化。首先,翻译的目的就是透过一种语言忠实、准确地再现另一种语言所反映的思想和文化,这一根本目的决定了翻译的任务就是实现原语和译入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完成文化传递。其次,拟翻译文本的选择是受文化影响和制约的,文本翻译本身就是对文化的翻译,文化又借文本得以体现。最后,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之争实则为一场文化之争。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重写"翻译策略在广告语篇翻译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译者可通过"改""减""并""增"四种翻译方法,达到翻译目的,实现文本功能。  相似文献   

8.
旅游翻译文本中文化对应词少,依据关联翻译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为了使译者意图与读者期待相吻合,旅游翻译实践中可以在人物、节日、地名等方面采用英语的文化替换词进行类比。译者通过类比的翻译策略克服文化因素的限制,使译文传情达意,使外国游客借助熟悉的内容理解景点的内涵,加强文化交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彭芹 《考试周刊》2012,(56):70-71
"功能对等"理论适用于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本文以英语新闻标题为研究对象,通过纽马克的文本功能说,对新闻标题根据功能分类并进行解释说明;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分析英语新闻标题不同功能下的翻译特点并总结其翻译策略。作者力图发现文本功能下的"功能对等"翻译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文本间性理论强调的是文本之间存在相互指涉的关联性。在文本间性理论视阈下,分析文本间性理论与翻译的关系,探讨林语堂文化翻译态度及其文本间性翻译理念,对林语堂作品中的文化翻译进行互文性分析,并指出林语堂作为译者,既充分认识到文化翻译的文本间性特点,又采取了适当的翻译策略来传递文本间的互文契合。  相似文献   

11.
根据功能翻译理论,源文本只是起到提供信息的作用,而翻译则是译者根据目的文本的功能从源文本中选择恰当信息构成目的文本来实现其特定功能的过程。本文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框架下重新阐释"幽默翻译"这一概念,并尝试把幽默翻译分为幽默导向与非幽默导向两大类别加以分析;同时,针对不同类别的幽默翻译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张锦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23-125
本文运用《翻译适应选择论》,以译者的适应/选择为视角,就林纾与魏易对Uncle Tom's Cabin翻译的全过程展开描述与分析,旨在说明二位译者对原语文本及翻译策略、方法的选择是其对"需要"、"能力"及"翻译生态环境"适应与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图式空白和文化图式差异造成了旅游文本英译的难度。旅游文本中蕴涵丰富的文化图式,立足于图式理论探讨旅游文本翻译,总结文化图式在旅游文本翻译应用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楚辞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的文化意象富含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以阐释"归化"与"异化"的背景与定义入手,指出楚辞中的部分文化意象,并运用两大翻译策略分析了楚辞文化意象的英译,最后提出两种翻译策略对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翻译变形"为一种非正常翻译手段,它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在晚清小说翻译中尤为突出。以往翻译研究大多从文本转换层面来对之做出界定,结果将之排除在翻译之外,而遭后世诟病。通过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路径,探究晚清"翻译变形"背后的文化成因,认为,"接受语境"和"诗学观念"造成了"变形"的外部压力和内部诱因,致使与翻译之正法背道而驰,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又是合理的、可取的,对中国文化和文学演进的作用仍然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翻译适应选择论》,以译者的适应/选择为视角,就林纾与魏易对Uncle Tom's Cabin翻译的全过程展开描述与分析,旨在说明二位译者对原语文本及翻译策略、方法的选择是其对"需要"、"能力"及"翻译生态环境"适应与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翻译原则的争论由来已久,从国外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尤金.奈达的"等效原则",到国内严复的"信、达、雅",以及傅雷的"神似",翻译学者在争论的同时,却一直忽视了源文本类型对于翻译原则与策略的影响。以同时期的两位翻译学家——纽马克与王佐良的文本类型模式为例,重新回顾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外翻译学家对于文本分类所取得的成果,并将其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无论在国内外,无论在什么时期,文本分类模式对于翻译实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时政文本翻译受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要影响,无论从译者的翻译策略选取方面,还是在文本翻译目的确立方面,都体现出了更多的翻译诗学性质。从翻译诗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在增强文化强国和文化自信视野下,可为探索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时政文本翻译与国际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化缺省是文学文本中的常见现象。在翻译这样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由于文化差异,原文文化缺省的存在给译者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在提出文化缺省文本的翻译原则的基础上,对常见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学者霍米·巴巴提出原语文化与异语文化间必然存在着"第三空间",两种文化相对强势、弱势状态会使这个空间保持动态平衡关系。随着中国文化在国际上认可度的提升,译者应有意识地保留旅游文本中有关中国文化的成分,将异化翻译法作为优选的翻译策略,以促进全球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