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桂林新闻网和玉林日报获悉):今后五年,玉林市将积极实施“振兴职业教育十大工程行动计划”,以全面加强社会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培养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大批技术工人。  相似文献   

2.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日益发展,产业结构的改变,使得其对人才的需求总量及要求发生了变化。基于此,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将随机抽取的桂林理工大学2011届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的就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下促进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子信息类高职教育在新形势下产业发展的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分析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现状,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从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层次教学、实践教学等“4S”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与探索,为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适应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与产业的对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桂林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本土稻作文化源远流长,秦代灵渠的开凿沟通了中原与岭南,也促成了桂林米粉的产生;佛教从印度传入桂林,也为桂林带来了马蹄;桂林三花酒在宋代已经名扬湖广;桂林食狗保留了中原汉族饮食孑遗。这些特色美食为桂林饮食文化增色颇多。  相似文献   

5.
试析桂林旅游“黄金名片”的打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打造和精制桂林旅游的四张黄金名片——安全桂林、山水桂林、文化桂林、国际桂林入手,探讨和分析了桂林旅游的市场现状、发展目标和发展前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措施,以期桂林早日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为广西旅游增添新的亮点和闪光点,从而促进和带动整个广西旅游总体上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桂文 《广西教育》2013,(28):10-10
6月7日,桂林高校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自治区实施意见工作座谈会在桂林理工大学召开。自治区高校工委副书记、高校纪工委书记、教育厅纪检组组长秦敬德出席会议,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医学院、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七所桂林片区高校的纪委书记和副书记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桂林米粉是桂林历史,桂林文化,桂林名片,是桂林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桂林米粉这个品牌,不仅在国内有影响力,在世界的其他地区也有很大的名气与美誉度。但就桂林米粉经营而言,缺乏品牌意识,且各自为政,缺乏行业竞争力。要树立桂林米粉品牌,需从米粉的店面设计、多种经营、标准化作业、行业整合、文化旅游等方面进行品牌经营以及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大量难民涌入桂林。为了解决难民生存问题,开垦桂林的荒地。中央委员会所统辖的筹赈会在桂林成立移桂难民垦殖处并在桂林良丰乡十里坪建立了具有试验性质的桂林难民垦殖区。从战争引发的难民问题与桂林难民垦殖区的建立、建设和成效等三个方面来简略的叙述抗战时期桂林难民殖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关于大桂林旅游经济圈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林地市合并,建立大桂林旅游经济圈的条件已经成熟。大桂林旅游经济圈以桂林市区山水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包括阳朔、临桂等12个县。建设大桂林旅游经济圈应充分开发利用丰富多彩的桂林旅游资源;进一步理顺各方面关系;从“旅游立市”的战略高度,实现从认识到实践“三个转变”;开发大桂林旅游经济圈的农业旅游  相似文献   

10.
依托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优势,桂林文学在新时期得到蓬勃发展。其中,桂林人写桂林,作品带有浓厚桂林风味的文学现象出现,是桂林作家本土意识加强、桂林本土文学繁荣的标志。本土文学为桂林文坛赢得广泛赞誉的同时,也形成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如何打破这个瓶颈,已成为21世纪桂林文学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袁枚是清代乾嘉诗坛的风云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独具个性和影响。他先后两次来到桂林,与桂林结下深厚的情缘,他的桂林诗文描绘了桂林的山水之美和人情之美。桂林的美好在他心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杨丽欣 《中学文科》2009,(15):121-122
“桂林”一名,最早见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那时,秦在广西境内设桂林郡。从秦朝到隋朝的800年间,“桂林”这个名称,一直“居无定所”,先后在贵县、象州、柳州、武宣四地流动。公元621年唐朝恢复桂州总管府,桂林被设为桂州州治,在行政上称为桂州,但在众多诗人文士笔下已称为“桂林”。此后,桂林这个古老的名称,才在今桂林永久“安家落户”,成为今桂林的专称。桂林,作为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时千余年。  相似文献   

13.
“桂林”一名,最早见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那时,秦在广西境内设桂林郡。从秦朝到隋朝的800年间,“桂林”这个名称,一直“居无定所”,先后在贵县、象州、柳州、武宣四地流动。公元621年唐朝恢复桂州总管府,桂林被设为桂州州治,在行政上称为桂州,但在众多诗人文士笔下已称为“桂林”。此后,桂林这个古老的名称,才在今桂林永久“安家落户”,成为今桂林的专称。桂林,作为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时千余年。  相似文献   

14.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183+181-F0002,F0003
2012年12月15日至17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师生作品展"在桂林美术馆隆重推出。展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桂林日报、桂林晚报、桂林电台883频道、桂林电视台《新闻》与《身边》栏目、广西新闻网、海南"天涯社区网"等新闻媒体相继进行了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15.
桂林世界旅游城是桂林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先行试点,以桂林临桂为点,发展成"一点三星三区"的基本布局,形成与桂林老城相互呼应的国际旅游名城。通过梳理桂林临桂的文化脉络,以城市意象的各要素为依据,对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城市文化意象的塑造,提出打造桂林旅游城旅游文化、道路文化、边界文化、节点文化、地标文化等特色文化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桂林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抗战文化和当代文化,把桂林文化数字化,不仅是文化、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小康桂林的需要。我们应该积极运用桂林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把桂林文化数字化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桂林城。学校源于1960年创建的桂林机械工业学校,历经桂林无线电学校、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等  相似文献   

18.
时间:2010年3月9日上午10:00 地点:桂林师专刘绍荟作品陈列室 采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桂林师专公艺部主任陈立红 访谈手记:桂林师专著名教授刘绍荟先生系云南现代重彩画派的原创者之一,桂林美协荣誉主席,桂林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会员。  相似文献   

19.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相似文献   

20.
清代有许多非桂林籍文人出于种种原因来到桂林,留下了许多吟咏桂林山水的诗歌作品。他们将桂林的自然风光描摹得优美动人,少量诗歌还记录了当时桂林的民俗风情。清代旅桂文人创作桂林山水诗,大多出于实录,从细节处着眼,亦不乏宏大叙事,也有少量作品极具新奇的想象力。清代旅桂文人的桂林山水诗创作,促进了桂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原文化在桂林地区的传播和桂林本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