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诗在宋代的接受与宋代的诗学思想有着紧密关联,诗学思想与人格境界之"平淡"追求,深深的影响了柳宗元诗歌在宋代的传播过程。宋代对柳宗元诗歌的接受主要从"陶柳"诗风异同论、"韩柳"诗风不同论、柳诗深得"骚学"论等三条路径展开的。  相似文献   

2.
"翻译变形"为一种非正常翻译手段,它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在晚清小说翻译中尤为突出。以往翻译研究大多从文本转换层面来对之做出界定,结果将之排除在翻译之外,而遭后世诟病。通过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路径,探究晚清"翻译变形"背后的文化成因,认为,"接受语境"和"诗学观念"造成了"变形"的外部压力和内部诱因,致使与翻译之正法背道而驰,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又是合理的、可取的,对中国文化和文学演进的作用仍然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3.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诗坛上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被称为"文苑宗师",以至"四海宗盟五十年"。但由于他是"贰臣",过去很多学者对他持有偏见的态度,对他在诗学发展史上的作用与地位也肯定得不够。杨连民从诗学批评的角度,着重研究钱谦益诗学形成的背景及诗学理论的内容,颇有价值。同时,杨连民把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以及知人论世,不因人废言运用得恰到好处。本文着重透析《钱谦益诗学研究》一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夏中义站在人本立场,用发生学的研究方法为王国维的文学批评建立了"忧生诗学"的体系。在本体论层面,他以"忧生诗学"贯穿王国维的文学批评;在方法论层面,他既吸收了影响研究的合理内核,又将其上升到发生学研究的层面,分析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思想的深层次原因。这种研究理路在某种程度上纠正了把王国维对叔本华的接受视为被动消极接受的弊端。其实,王国维的思想一直纠结在"忧世"和"忧生"之间,到最后终于向二者告别。仅用"忧生诗学"概括王国维的文学批评不能说明其诗学思想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皎然诗学中,"作用"是一个佛学意味极其浓郁的诗学概念。在佛典中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示有为法诸相之间的因果联系,强调一种客观性;一是指佛性的外在显现,强调一种主观性。皎然是第一个将之引进诗学的诗论家,不仅以之论诗,还以之评诗,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诗歌"作用"论。皎然引进这一概念并非是对佛典语义原封不动的照搬照用,而是结合自己的诗美理想赋予了它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邓春晖 《成才之路》2011,(3):94-I002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前人的话,都充分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新课导入,历来被语文教师当做教学的"突破口",它起到课堂教学任务的定调、指向作用。独特新颖的导入可以创设一种的良好的氛围,从而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风格,可采取不同的导入法。一、通过"音乐美"的熏陶激趣音乐能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不断促进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且使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最贴近生活的流行音乐,可以说无处不在,中小学生每天所接受的流行音乐信息,要比音乐课堂多得多。作为音乐老师,我认为"堵"之不如"疏"之,把流行音乐元素合理的融入课堂教学中去,反而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以论孟诗学的两个重要关键词"诗可以兴"与"以意逆志"为考察对象,着重分析其蕴含的深广的文化元素和思想底蕴。说明今人以纯文学化的"诗学"观念读"经学",往往淡忘或遮蔽了这些诗学观念里面所蕴涵的丰厚的思想资源,故此认为应该将两大阐释进路(纯诗学进路/经学化进路)更加密切地联系起来,这将是一种既富于历史厚重感又极具现代性色泽的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   

9.
先秦诗学是中国古代诗学的发端,虽有很多文献资料都有对"诗"的议论,但先秦诗学具有显著的文献之"《诗》"的特点,而非我们现在理论强调的文体之"诗"学。  相似文献   

10.
所谓"学人之言与诗人之言合",即"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是同光体代表诗人、近代著名诗论家陈衍的重要诗学观点,也被认为是同光体在诗学理论方面的标志性创见。但是,过去学者对此解读多有分歧。通过对"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内涵进行深入细微的分析,可以明晰陈衍提出此诗学观点的真实意图。同时,同光体作为近代重要的诗歌流派,在学宋的大纛之下,其重要诗人诗学的具体路径,也各有差异,反映在"学人之言与诗人之言合"上,其不相合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1.
"海虞二冯"指的是明末清初常熟的两位重要诗人:冯舒与冯班。"二冯"上承诗坛巨擘钱谦益"通经汲古"的诗坛变革旗帜,下启虞山诗学的新路向,实为虞山诗学的新一代盟主。"二冯"诗学之共同点颇多,如抨击明末"七子"、"竟陵"诗风,重申诗文之辨,推崇晚唐诗风等等,凸显出虞山诗学的显著特色。然两者诗学也存有一定差异,论及者较少,当结合其人格禀性、学术经历作进一步分疏,深化学界对"二冯"诗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严羽《沧浪诗话》所言学诗"妙悟"的途径是"熟参",即对历代诗歌作品反复地"吟咏"或"讽咏",由此获得对汉魏晋盛唐诗歌"高古本色"的感性认识,而其"高古本色"内涵主要在于情感性(兴趣)和音乐性(音节)的统一。严羽关于诗歌"吟咏情性"的定义,即隐含"感动激发人意"的趣味和"一唱三叹之音"的音韵两方面。严羽《沧浪集》中大量拟古的作品为《沧浪诗话》的诗学旨趣提供了强有力的旁证。而在严羽诗学影响下的明代前后七子,其复古思潮也明显表现出恢复诗歌音乐性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以意逆志"包含了三方面的内涵,一,"意"是指读者主体的观念,意识;二,"志"是指诗人主体的思想,情感;三,"逆"是指两个主体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的方式。孟子诗学兼及了"知人论世"和"知言养气",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交往对话行为的阅读接受理论。  相似文献   

14.
嵇康是一个魏晋时期的缩影,他融合了时代的纠结.因此,要了解嵇康接受诗学,必定要从他的时代出发,从他的文化背景说起,探寻不同的文化思想对他的接受诗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当时儒学式微,道学复兴,玄学兴起,不同的文化背景促使嵇康形成了多元异质的思想特性,使他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嵇康通过比较、综合儒道思想,确立以“无”为体,以“有”为用的玄学思想,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他的接受诗学,肯定接受者的主体地位和接受对象的独立价值,并用逻辑分析的方法予以论述,致使其文思缜密,便于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15.
元代诗学"宗唐复古"成风,作为"元诗四大家"的虞集也对唐诗推崇备至。在对诗学的评论中,他从儒家传统道德出发,注重性情之正,主张冲和雅致。这既是元代延祐处于社会上升时期必然要求,也是他受诗学和乡学的诗学影响结果,更是诗学发展流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夏芳  程嫱 《成才之路》2010,(32):53-54
"和"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史出现的又一重要的审美范畴,同时对整个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为"和谐之声",是音乐音响形态之间的和谐、音乐行为之间的和谐、音乐哲学层面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电视音乐是电视与音乐两门科学的"交叉学科"。它源自电影音乐,但是,在近40年的电视制作与播出实践中,电视音乐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在电视屏幕上愈发鲜明地体现出自己的表现力与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的一个重要诗学命题。朱光潜和宗白华都从这一命题"接着讲",他们荡涤"隔"与"不隔"在王氏诗学中的狭义性,拓开自我诗学话语;他们"接着讲"的方式、程度、内涵、目的等均有不同,但都有其重要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境界说"是王国维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的核心,其概念采自传统诗学,而融之以西学精神,是传统诗论与西方诗学精神合铸的一块精钢。"境界"理论,不仅是王国维个人在诗学方面的艰辛探索而获得的卓越成就,更是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智慧与西方古典哲学结合的美学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20.
音乐创作中典型化是音乐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使音乐体裁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音乐作品中音乐形象的典型化,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音乐形象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基于此,文章着重就"音乐创作中典型化的途径"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