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唐宋时期的妇女服饰代表了中国古代妇女服饰的两种不同风貌,唐代妇女服饰欣欣向荣、雍容华美;宋代妇女服饰则是阴柔病态、质朴拘谨。审视这两种不同的服饰风貌,不难发现其背后隐含的审美趋向却是相同的。这种审美并非是唐宋时期妇女自身的爱好和追求,而是男子们更为隐蔽的想象和要求。本文就此问题略作探讨。一、唐宋时期妇女服饰的审美趋向唐代妇女服饰是中国古代妇女服饰史上最浓烈的一笔,使一直沿着封建礼教轨道滑行的古代女性服饰呈现出中国历史上所独有的雍容大度、百美竞呈的局面。唐代妇女服饰多姿多彩,总的风格是华丽、开放、创新及…  相似文献   

2.
唐宋历史文献、异志小说、唐诗宋词和考古资料表明,唐宋社会对胡服和妇女服饰有着不同价值取向。唐代服饰反映了唐社会开放的鲜明特点,也显露出其历史局限性。与唐服的华丽相比,宋代的服饰风格走向了简约,这种看似简约的服饰风格实是宋开放政策较之唐朝更加理性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杨婷 《华章》2013,(20)
关于唐宋妇女的文献资料比较丰富,很多专家学者们对饰唐宋妇女服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比。风格迥异的唐宋妇女服饰,是两个时代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本文从理学思想的角度,简单的分析和对比唐宋妇女服饰之间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服饰民俗是社会心理一种映射。唐朝妇女服饰肥阔华美。胡服盛行的现象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为前提的全方位融合异族文化的吸纳社会心理,而宋代由于华教力量对比变化,实力下降,理学盛行而导致的保守心态也可由宋代妇女服饰瘦弱、窄小的特点予以表现。  相似文献   

5.
服饰一经产生,便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一般来说,服饰发展的动力,取决于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但观察唐、宋两代的女装,却发现:宋代的社会生产力超过了唐代,人们对世界的了解甚于唐代,丝织业也较唐朝发达,但宋代的服饰文化反而不如唐代丰富多彩。对比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就会发现,服饰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它更是一个时期人们精神和物质融合的产物,是思想和观念的体现。因此,唐宋两代迥异的政治、经济、文化气候,皆可在服饰中找到印记。  相似文献   

6.
王静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4):104-106,113
服饰一经产生,便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一般来说,服饰发展的动力,取决于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但观察唐、宋两代的女装,却发现:宋代的社会生产力超过了唐代,人们对世界的了解甚于唐代,丝织业也较唐朝发达,但宋代的服饰文化反而不如唐代丰富多彩。对比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就会发现,服饰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它更是一个时期人们精神和物质融合的产物,是思想和观念的体现。因此,唐宋两代迥异的政治、经济、文化气候,皆可在服饰中找到印记。  相似文献   

7.
人类自进入父系社会以来,妇女的社会生活及地位不断变化,随着宗法礼教观念的发展,妇女越来越被束缚在关于女性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的戒律之中。宋代尤其成为妇女生活的转折。  相似文献   

8.
论宋代妇女改嫁盛行的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宋代妇女改嫁盛行的原因宋东侠谈及来代妇女改嫁问题,许多人会很自然地联系到理学,认为受此影响,宋代妇女没有自主权,故在婚姻关系上理应从一而终,但事实并非如此。宋代从法津规定到社会观念、实际生活.女子更嫁之事可谓屡见不鲜。亦即改嫁不仅为法律所允许,且遍...  相似文献   

9.
宋代婚姻问题历来为宋学研究者所关注,妇女的再嫁成为宋代妇女地位问题讨论的重中之重.在对史料的归纳总结中得出:宋代妇女的改嫁现象与唐代相比更为普遍,这不仅是由于宋代的守节观念较为淡薄,政策法规允许妇女再嫁,更是由于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商品经济得以不断发展,使得社会上贞节观念淡薄,世人渐渐认可妇女的再嫁并且不再对再嫁妇女们进行舆论的谴责.  相似文献   

10.
宋元时期话本小说,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史料和社会的价值,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从宋元话本小说中可以看到宋代妇女的婚姻状况。如择偶权、贞节观念、改嫁、媒约等方面,由此我们得出宋代妇女地位较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提起中国古代妇女,人们普遍的印象不外是"受压迫"、"受歧视".她们在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下,几乎完全是男子的附属品,根本为具备独立人格,当然更谈不上参与国家大事.但是,而对这些精神枷锁,广大妇女并不都甘心受束缚,而是尽可能地为自己争取到一点参与政治的权力.妇女是否能够比较多地参与政治,是否能够发挥比较大的政治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妇女的地位.唐代妇女地位较高,这是众所周知的,而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也开始关注宋代妇女的地位问题.本文从政治角度对唐代和宋代的妇女作一比较,以求对唐宋时期妇女的地位有一更为确切位地把握.*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唐代而言,宋代对胡人衣冠和妇女服饰的接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在接受胡人衣冠态势上,由“推行”走向了“禁止”,引起了民族心理的重大变化;在妇女服饰态度上,由“开放”到“简约”,出现了妇女服饰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这两个方面的变化基本奠定了两朝服饰文化的格局,折射出社会民族心理和男女地位平等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在剧作中描绘了两类女性形象:可爱完美的天使、恶毒残忍的妖女。这反映出莎士比亚的妇女观受所处时代和文化背景影响,某种程度上还保留有基督教等级秩序观念,体现了传统的基督教妇女观。  相似文献   

14.
明朝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客观上有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妇女服饰的争奇斗妍,是明朝中后期社会生活“僭拟无涯”的突出表现。缠足的松动,贞节观念的淡漠,士大夫女性意识的改观,一时蔚为风尚。正视这些新动向,有利于全面把握明朝中后期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上失婚妇女的命运有其时代的烙印。汉代妇女盛行自由改嫁,上至皇族妇女,下至平民百姓,再嫁者司空见惯。到唐代,守寡或离婚后再嫁者不在少数,公主再嫁者也不乏其人。宋代尤其从宋代晚期开始,寡妇守贞已逐渐成了士大夫阶层的共识,并被社会各阶层普遍实践。汉唐宋时期守寡妇女的生活变迁无不印证着历史的视角:汉代妇女自由改嫁蔚然成风,唐代妇女改嫁之习气依然,足以证明在唐以前社会不以改嫁为非礼,而宋代以后,随着士族礼法门风向皇室和普通民众的传播与普及,儒家礼法文化逐渐确立其正统思想的地位,并逐渐被全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16.
宋代平民文化的崛起,引起社会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的重大变革,其中较突出的是妇女观念的改变以及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宋代文化表现出一种人的解放的文化精神,对文学作品的影响体现在女性意识的觉醒方面,主要有两点:一是男人已肯定妇女也是"人",与男人有同等的人的价值;二是女性独立人格意识的觉醒,即女人自身意识到自己也是"人",应与男人享有同等的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的妇女服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平天国的服饰,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氛围的影响,形成其独具特色的文化特点。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还没有对太平天国妇女服饰进行过全面系统的专题研究。妇女服饰作为服饰中最丰富多彩的一页,能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出太平天国独有的风格,直接生动地反映出太平天国固有的思想内涵、政治色彩、宗教信仰和文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古典时期希腊人的女性身体观念,反映当时社会和文化中的性别观念。文章以《希波克拉底文集》和亚里士多德有关生物学的著作为主要依据,从松软的肉体、游荡的子宫和有缺陷的经血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一时期医学家和哲学家对妇女身体的阐释。在他们看来妇女的身体是天生有缺陷的、不完美的。从表面看,这些认识都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但是不管是哲学家还是医学家,都受到当时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并为这种观念服务。  相似文献   

19.
陈金花 《华章》2007,(11):63
服饰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集中的体现,也是一个社会和时代进化的晴雨表.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明朝中后期的服饰发生了与传统生活方式迥然不同的异动倾向,其中最明显的莫过妇女服饰的变化.本文试对明代中后期妇女服饰的质地、颜色、教式等变化做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讲究等级秩序尊卑贵贱的礼制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重男轻女。女性服饰作为一种形象化的思想,也折射出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传统女性着装不能随心所欲,必须符合隶属于男性的身份地位,同时严禁服饰通过女性体貌的外显可能对男性产生的挑逗,并且妇女服饰必须符合男性社会的审美标准。传统社会通过上述种种法则和潜意识规范,束缚着女性。传统服饰充分体现出传统社会的抑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