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晓琳 《华章》2007,(10):220-220
在神话仙话化的演变过程中,大众心理对这一演变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从对长生不死的向往、对美的追求和精神胜利的需要这三个主要方面具体分析了大众心理对神话仙话化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玲 《现代语文》2009,(11):11-12
《淮南子》一书吸收先秦诸子百家之说,融会贯通而归于道,是西汉道家思想的最高理论结晶,也是我国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学术巨著。它记录并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及传说,内容十分丰富,并且自成体系。《淮南子》中神话的演变的状态,表现出"混杂"的特点,而神话仙话化是最主要的演变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3.
神话的仙话化是中国古典神话的一个独特现象。神话和仙话在流传演变中,与原始道教的杂糅现象非常广泛和普遍。中国神话传说与中国道教文化关系密不可分,它是后世道教极其重要的思想来源,并构成了道教以神仙信仰为核心的教义。  相似文献   

4.
女娲之“止淫水”与小说中的叛逆性格有什么必然联系?“木石前盟”为何必须在仙境中培养;而仙境又为什么非久留之地?“下凡”的好处在哪里?本在探讨《红楼梦》重大关节处的同时试揭示出其不为人注意的一系列叙事细节。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神话流变的漫长过程中,汉代是中国神话再度活跃的阶段,是其传播流变的黄金时期。文章旨在从整体角度出发,将汉代神话放置于其所在的特定历史时代背景中去,通过对汉代神话研究的现状、意义、层次和载体的探讨分析,从而寻求汉代神话研究的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说岳全传》作为岳飞题材集大成之作,其神怪情节历来为小说家所诟病。但是,对于这些超现实的故事情节,也不能一概斥之为糟粕。一方面,这是作者对故事本身的构造,情节要素之间具备"因果关系",发展符合或然律或必然律;另一方面,某些情节或许荒唐,却取材于早期民间传说,反映了民众的爱憎和信仰。神怪情节借助神话、仙话与鬼话三种民间文学样式进行"安排",丰富了故事情节,迎合了大众审美,其出现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小说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神话与道家、道教都是原始思维的产物,具有相同的思维方式,有着相同的关于宇宙、自然、灵魂等的认识与观念,但晚起的道家、道教显然是受了神话的影响。神话在其流传过程中受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的影响一部分被仙话化了,其结果是一部分神话借助道教得以保存,道教借助神话得到了巩固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于"仙境"的神话与中国古代的访仙浪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古代“仙境”神话的体系,起源和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对中国古代的帝王访仙浪潮和长生观念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集市遇仙小说产生年代较晚.繁盛期在唐代.形成早期小说、晚期小说两头冷、中间热的态势。集市遇仙小说是集市贸易在市井生活中日益重要的产物。最早的遇仙地点是在酒店里.产生了一批酒店遇仙小说.酒店遇仙是集市遇仙的主干。集市遇仙使市民们看到了平凡市井生活中的升仙希望,是市井遇仙的形式.易于被人接受.也易于宣传神仙道教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中国仙话中的遇仙故事,到隋唐大多是凡人与仙女相恋、一夜情的内容.这原本是充满了浪漫的赤裸裸的性爱色彩的,但到了宋代,人仙恋故事发生了明显的嬗变.它净化了性爱元素,仙女们冰清玉洁,循规蹈矩,发乎情止乎礼仪,而且她们的身份地位也较前代遇仙故事中的仙女们大大降低.这实际是徒有遇仙之名而无遇仙之实的"爱情神话怪胎",某种程度上就是在演绎理学的道德观念.这种嬗变是因有宋一代理学的甚嚣尘上,以及宋代道教的改弦更张,使得人仙恋的故事不得不浸染了儒家思想的色彩,散发着浓烈的道学气.透过这一嬗变我们可以看到宋代文学与政治思想的互动关系,宋代历史文化发展的烙印,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第二代认知科学是建立在体验主义哲学这一全新的哲学观基础上的,既非经验主义又非理性主义。这一哲学观的基本观点即: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神话作为语言的产物,是一种抽象概念的集合。对“自然力”、“自然和社会本身”的“想象”、“幻想”和“虚构”是神话产生的关键。在现实世界里,人们利用语言这一中介,经过人类的想象和幻想,按照现实世界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构建,创造出种种神话。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视角以玉皇大帝的形象为例分析神话体系及其仙话化流变。  相似文献   

12.
汉代国力强盛,统治者大兴土木,广建宫室,以满足气奢侈欲望。汉代建筑规模宏大,气势豪迈,既为了凸显了天子的神威,也是为了达到长生不死、成仙的企望。因此,在汉代建筑艺术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素材。  相似文献   

13.
盘瓠神话的研究不应局限于民族的共同语言、地域、经济生活,而应扩大眼界,将其置入民俗学的领域,关注共同心理。只有这样,盘瓠神话的真正意义及其意义的表述才算完整。这样一种口承文艺,既是原始信仰的遗痕,又是民俗心理的反映,具有鲜明的传承性和流变性。它是我们人类生产发展史和思想发展史的生动记录。  相似文献   

14.
汉代是古代音乐发展的第一次高峰时期,其中汉代文人对音乐的审美倾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音乐的今后发展。汉代音乐发展中,文人重视对音乐中个性的表达与追求,强调"至道",致力于实现以此为基础的"含蓄"与"弦外之音"的良好美学感受,所以在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独特的审美境界,并产生了相对深刻、独立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电视广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倾向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所致 ,它是中国神话原型中的男性逐日精神和女性补天意识的显形化。  相似文献   

16.
在阐明“《山海经》神话群系”概念的基础上,论证了源自《山海经》的女娲神话、射日奔月神话、黄帝蚩尤之战神话、西王母神话、桑蚕神话的传承流变,并在东西方神话比较研究中展示了东方《山海经》神话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任正君 《天中学刊》2014,29(6):20-23
作为道教俗神八仙之一,韩湘子故事广为流传.自唐至清,韩湘子故事情节逐渐增饰,从元代起,度化韩愈成为其主要情节.作为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韩湘子和韩愈的形象经历了一个由人到仙再到民间俗神的演化过程,体现了道教典型的造神方式,这与仙话的发展呈现出同步的世俗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就有关自然神话形成及汉代自然神话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作出阐述,即(一)人类认识自然、把握自然并希望对自然施以影响的心理和愿望,是创造自然神话的思想基础;(二)自然超时空的无限性与人类受时空束缚的局限性,决定了人类对自然认识是无止境的,也决定了自然神话的产生是不具时间止限的,还决定了自然神话呈“变体式”的发展与演变;(三)自然神话在两汉时期的演变及两汉时期自然神话的产生是有规律可循的,而汉代自然神话载体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研究对象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就有关自然神话形成及汉代自然神话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作出阐述,即(一)人类认识自然、把握自然并希望对自然施以影响的心理和愿望,是创造自然神话的思想基础;(二)自然超时空的无限性与人类受时空束缚的局限性,决定了人类对自然认识是无止境的,也决定了自然神话的产生是不具时间止限的,还决定了自然神话呈“变体式”的发展与演变;(三)自然神话在两汉时期的演变及两汉时期自然神话的产生是有规律可循的,而汉代自然神话载体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研究对象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从六朝志怪的粗陈梗概发展到唐人小说的文辞华艳,不难找到竹林寺传说幻想奇特、情节优美的影响。另外,竹林寺传说对道教仙话小说影响颇深。这既有情节构件的置换:竹林圣僧演变成壁画圣僧,再进一步演变为壁画神仙;又有细节幻构的传承:竹林寺传说中飞龙行舟的细节.被仙话小说积极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