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修辞形式,公共修辞旨在回应修辞实践中的公共性问题,其主要特点是以公共利益为修辞目的,通过对文本或话语的策略性挖掘、表征、征用与转换,维护公共空间的协商性、批判性与对话性。社会舆论场域中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公共议题、公共话语、公共价值三个维度,相应地也就形成了公共修辞的三重内涵:一是公共议题的争议性呈现,即通过对事实的可见性生产,促使公共空间的问题与矛盾形成,以此激活公共空间的批判功能;二是公共话语的知识性建构,即在知识维度上构建出一种“介于之间”(in-between)的话语形式,其主要修辞策略是赋予事物认知以知识逻辑;三是公共价值的对话性倡导,即在文化维度上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对话与和解,从而建立公共空间理性交往的认同基础与共识基石。由于公共修辞的劝服或对话功能服务于公共利益取向,其主要“应用场景”是公共传播领域。  相似文献   

2.
聊天不仅是一种人际交流方式,更是一种社会文化传承方式。传统聊天首先是“私人话语”之间的和谐对话,其次也是个体介入“公共空间”的必然选择。由于它与特定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之间有密切的关联,随着资本主义的来临,人与人之间“他者”的介入,聊天走向了终结。  相似文献   

3.
课堂空间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情感、价值观交流的一种精神文化空间,是一种精神与情感的对话与交流空间,是一种能引起心理共鸣的审美价值与审美追求的特殊空间。教育价值取向的严重偏离、课堂教学方式的格式化、教学评价的乏力是课堂精神空间缺失的主要原因。课堂精神空间的重建需要确立以人文主义为终极目标的教育价值取向,体悟教育精神,提升教学境界,提高教师营造课堂精神空间的能力,并视对话为教学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课堂空间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情感、价值观交流的一种精神文化空间,是一种精神与情感的对话与交流空间,是一种能引起心理共鸣的审美价值与审美追求的特殊空间。教育价值取向的严重偏离、课堂教学方式的格式化、教学评价的乏力是课堂精神空间缺失的主要原因。课堂精神空间的重建需要确立以人文主义为终极目标的教育价值取向,体悟教育精神,提升教学境界,提高教师营造课堂精神空间的能力,并视对话为教学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对话是指两人或多人之间的谈话,它能够增进对话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然而对话在今天已经超越了它的语言学意义,对于许多人来说,它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策略。对话的过程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灵动的动态流程中,会有思想碰撞、心灵交流的新生成。这种新的生成不仅仅是一种沟通,一种交流,而是在言语之中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通过问答、对话等模式阐述开来,使对话者彼此理解,产生一种思想上的共鸣。对话,作为一种人际交流的方式,其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沟通与交际,它更是使思想增值的方式。通过对话,新的理念生成了,新的思想产生了,新的认…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离不开对一系列批评概念的运用,作为一种“公共专业话语”,这些概念能帮助我们参与到“公共批评空间”,使学术研究这种对话形式得以实现,并保障对话渠道的畅达.然而,熟练运用各种概念名词的同时,很容易忽视这些词语背后的丰富内涵.实际上,任何一个概念都不仅仅是一个名词那么简单,而是经历了很长的、曲曲折折的发展历程,且在不同时代由于受特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有着不同的所指.简而言之,从历时的角度看,每个概念都有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对话型"教学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感觉到师生间的平等,实现学生的自由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真诚的关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奋发向上精神的一种教学方式。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主要内容是引导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领悟、辨析思想道德价值,积极学习和适应公共生活,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儿童到青年的过渡,从小公民到青年公民的过渡。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其实就是一种"对话"。但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增强师生对话交流的实效性,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要增强师生对话交流的实效性,可以  相似文献   

8.
公共空间,从本质上来讲,主要是一种主体间的间性空间。它主要包括体制内政治公共空间、体制外政治公共空间与文化公共空间三个领域。公共空间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公共空间的存在,公共空间内部以及公共空间与社会各领域之间的顺畅沟通,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避免出现整体性的偏差。网络媒体对于公共空间建设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正面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网络媒体扩大了公共空间参与人群的规模,拓展了公共空间的延展范围、延展维度;网络媒体使公共空间内部、公共空间与社会各领域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便捷。当然,网络媒体对于公共空间建设也有一些消极的、负面的影响,还需要认真加以对待。  相似文献   

9.
论公德——历史框架与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德是与传统私德相对的道德形式,它是儒家文化寻求突破并进行现代转型的理论成果之一,反映了国人追求现代化道德理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努力。公共利益是衡量公德的核心标准,对公共利益的认知即公共观念是一种特殊的道德意识,是公德的根本。以公共观念为基础的公德属于德性伦理,只有在德性主义框架下才能得到深刻理解。公德也是一种利群之德,它主要调整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在公德概念的演化过程中,其国家思想、政治思想逐渐弱化,并为社会公德概念所代替,但相应也造成了理论不周全的问题。因此,要阐明公德问题必须追根溯源,从其概念的历史框架中重新发现公德的涵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话”是与“独白”相对的概念,它指的是独立的主体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的双向互动交流,是两个世界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精神与意识。因此,对话本身就是一种主体参与行为,对话双方都必须是独立的、完整  相似文献   

11.
公共空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是指与私人空间相对的、以公共场所为依托的、能够为普通民众所公用共享的空间,主要可分为实体公共空间和虚拟公共空间两种类别。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看,公共空间能够构成空间依托、构筑文化载体、搭建交往平台,并为个体发展提供契机。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由于公共空间存在着人本意识缺乏、人文关怀缺失、人际交往缺位等弊端,上述这些价值未能得以有效实现。要改变这种状况,应从合理改造公共空间、科学实施思想灌输、大力加强价值引导、有效激发社会参与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共艺术就是以城市公共空间为核心,以当代文化为背景,与社会大众形成一定关系的思想方面的艺术,其可以充分表现城市公共空间的民主与开放、交流与共享等,是一种人文主义精神,它一方面可以体现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规范化的设计及制造,它包含于艺术及设计之中。当前艺术设计的主体已经逐渐发展为城市公共艺术的规划与研究,将生态、环境、社会、人类、心理及工程等学科综合起来。这其中包含性能与文化、文化消费与教育、氛围等方面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美国价值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新趋势,从过去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且具普遍性的领域转向与公民教育相融合,旨在从传授特定的价值转向培养民主社会的参与式公民。它以对话机制凝聚多元性为内核,重新构建了价值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在公民对美国基本政治价值和政治体制的认同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这种价值教育的哲学基础是自由主义将私人价值和公共价值二分的理论,因此,美国价值教育自身还存在着一些争议和尚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深入推进会逐渐显露出来,美国价值教育在新世纪的发展前景还有待实践来检验其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课堂,是一种公共空间,是师生对话协商、合作共享的场所。以此原则创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学习共同体,要在宏观上形成开放民主、多元交流、尊重信任的共同体内生文化;要在微观上通过对话协商构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打造开放的学习空间、开拓师生和其他成员交流分享的渠道;建设心理健康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家校合作。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对话已不仅是简单的人与人的交流,它已经被赋予了深刻的社会与政治意义,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生存状态。把对话引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中,则是希望它能让我们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重构,对自身的教育观念进行重组,促进教师间整体的精神交流和人格发展,增加教师对教学的反思,让我们从更广泛的视角审视各种教学的假定、实践及其背景。因此,教师成长中的“对话”更多的是教师之间一种平等地交流、一种共同地探讨,在对话中达到知识的升华和个人教学能力的提高。一、传统的对话——教师成长的障碍教育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对话?对话是人类一个亘古久远的话题,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从狭义上讲,是指人与人(也包括“自我”与“他我”)之间的一种平等、自由的交流。广义上,则涉及到人类存在的基本哲学命题,涉及到人类的历史和文明。对话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方式,但是,对话又往往超越语言学的范畴,横跨哲学、宗教、文学、社会、教育等众多领域。对话理论的概念,最早由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在其理论中,对话的前提就是对个体的尊重,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对话构成的基本条件是“他性”与差异的存在,否则对话是无法形成的。主体既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  相似文献   

17.
许新江 《现代语文》2008,(12):151-155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的记录,或者说是孔子与其弟子的对话记录。重在记录彼此问的交流。因此,对《论语》的认识,不管是对孔子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等内容的认识,还是对《论语》文学价值与写作艺术特征等表现形式的认识,都必须首先从其语言特点开始,从孔子与其弟子的对话交流开始。本文试着对《论语》的对话进行研究,作一个粗浅的梳理,供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公共外交研究从二战期间就开始兴起,自从"9.11"事件以来,公共外交越来越受学者和各国政府重视。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与外国民众的沟通,作为一种外交形态,随着公众参与的增多,它在外交行为中日趋重要。公共外交可以被分为独白模式,对话模式和合作模式。对话,作为实现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可行性和意义一直在研究领域存在争议。一方面,对话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义的国际对话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相互理解并避免和纠正文化误解。另一方面,以对话为基础的公共外交存在局限性。对话只有在特定的场合才能取得最大效果。总的来说,对话是公共外交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公共外交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应改进对话的模式和方法以提高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吴勇 《语文天地》2015,(11):16-19
当前形式主义的“对话”倾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突出表现为:许多教师简单地理解“对话”的概念,认为只要设计好一连串问答,然后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这就是“对话”教学。对话其实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巴赫金与对话理论》强调,对话是一种“在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对话是同意或反对关系,肯定和补充关系,问和答的关系”。那么,如何改变现状,让真正的“对话”激活课堂呢?笔者从以下  相似文献   

20.
非正式对话是我园教师因自身需求而自发地与同伴、管理者产生的对话与交流,它的发生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场合,没有集体讨论和正式对话的压力。其主要形式是自由交流和个别讨论等,对话内容涉及信息传递、问题讨论、获取帮助、交流情感等,显示出随机、松散、多纬度的交流特点,它可能达成有价值的结论,也可能只有过程而不见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