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人们面对压力时,常常用两种知觉过程即生物和生理变量、心理和社会变量对其进行解释和处理。后者对压力的解释起决定作用,决定人的健康。本文通过笑的生理、心理效果论述了幽默或者说笑作为心理和社会变量之一如何对健康发挥影响。主张幽默和笑是维持健康的唯一手段。  相似文献   

2.
笑是世界上的通用语言,是心灵沟通的桥梁,笑是信任的基石。是启发的钥匙。笑,千奇百怪:微笑、欢笑、眉开眼笑、开怀大笑,冷冷一笑,嘲笑、讥笑、苦笑、皮笑肉不笑……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恰当地运用“笑”呢?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笑”的表达有哪些呢?就此收集、归纳和解析。供人们对这些在笑的方面表达同一概念、但彼此又有细微的语义差别,或有不同体色彩的词进行体味,以避免在章中使用重复并使章生动、富有变化。  相似文献   

4.
王新 《红领巾》2009,(5):39-39
“笑”是表达愉悦情感的表情,微笑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无论在汉语还是英语中,都有许多表达“笑”的词汇。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英语中常见的关于“笑”的字眼:  相似文献   

5.
刘单 《小读者》2010,(1):51-51
一、人体不同部位,“笑”的特点不同 脸:笑引起脸部的变化。如笑脸、满面笑容、嬉皮笑脸。 嘴:笑引起嘴的变化。如笑口常开、抿嘴笑、笑得合不拢嘴。  相似文献   

6.
从形、音、义三方面考察,“笑”应该是“从竹夭声”,“哭”应该是“从 犬声”,均为后出的形声字。今本《说文》在这两个字的处理上均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7.
笑,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一种生理现象。“笑”有千姿百态,它是作家观察、把握、理解社会和人生的独特视角和有效方式,在初中语文课本上,有不少名篇都写到了人物的“笑”,它们或刻画人物性格,或揭示人物心理,或表现文章主旨,读来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读《孔乙己》,恰如欣赏一部充满笑声的悲剧;教《孔乙己》,正像品尝一盘略带苦涩的茴香豆……一、他从笑声中走来小说以“笑”贯穿全文,从“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一“笑”,既造成了悬念,又笼罩全文。笑声中走来的是“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不伦不类的样子,鲁迅先生只有在悲愤中才能勾画出来。而看客、酒客的笑便只徒有其表了。他们笑他脸上的伤疤,笑他以“窃”换“偷”的狡辩,笑他没有进学甚至笑他没有名字。由外到内毫不手软地揭开他内心的伤痛,直到有人哄堂大笑为止,这笑声也就成了与茴香豆同根的调料了。这笑声中,短衣帮的笑最具魁力,他们近乎是刁钻的、“不见黄河不死心”的笑,非要把孔乙己剥个体无完肤不可。他们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其品行未必比孔乙己高,笑的过程简直就是“同室操戈”,实质就是“受害者”笑话“牺牲品”。如果说短衣帮的“笑”是愚昧的、无知的,至少是无聊的,那么咸亨酒店老板的笑便是另有所图了,他已把孔乙己当成了类似茴香豆的下酒料,是否可以理  相似文献   

9.
说“笑”     
王坤 《初中生》2008,(11):64-64
笑是人类交流最古老的方式之一。每一个人早在学会说话之前就掌握了这门技巧。发出特定笑声的人,如果让他重复这些声音,注定是徒劳的,因为他的发声器官已经没有那样笑的准备了。科学家发现,连续快速的笑声一般持续0.04秒~6秒。不论男女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0.
采访之前先看到张国老师的几张照片,一张是特写,另外几张是工作照。 特写照片上的张国威风凛凛:刚毅的国字脸,浓密的剑眉,深邃的眼睛,既有跃马横刀的豪气,又有深谋远虑的睿智。  相似文献   

11.
杭州马一浮先生有一对小辈——马镜泉和赵士华夫妇,他们结婚时就是由马一浮主婚的,其中的赵女士在退休前是前杭州大学中文系的教师。这一对夫妇在马一浮生前时常到马一浮那里问安,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笑了     
小作者敏锐地抓住了自习课的一个精彩片段,真实地再现了在应试教育下枯燥生活的一个侧面。全文不见“枯燥”二字,却将“笑”、“兴奋”、“欢乐”等字词撒满字里行间,而正是这些欢乐场面的描写,愈加反衬出学习生活的沉重和枯燥。文章一波三折,在班主任由走而回之间,穿插李小明进来的情景,使波澜陡生。  相似文献   

13.
笑满课堂     
每一次上作文课,语文老师吴老师都会想出一些新点子,让我们参与其中。最近那节关于“笑”的作文课就让人印象深刻,同学们至今提起,还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相似文献   

14.
《渔父》中渔父的"莞尔而笑",耐人寻味,是文章的文眼所在。探讨文中的"笑"的意味,可以明晰屈原和渔父的形象,深化对文章意蕴的认识。基于"笑"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从"笑"读进去,在诵读中从"笑"读开去,领略屈原的人格之美和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  相似文献   

15.
朱冬民 《语文学习》2010,(7):114-114
每教完一篇课文.我都习惯地问一句:“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相似文献   

16.
很多理科教师持有这样的观点:活跃的课堂是文科的专利,理科本来就应该一本正经。教学应该严谨,这毋庸质疑,但一丝不苟并不意味着就一堂死水,没有生机的课堂是教师最失败的艺术。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价值观倾向的笑,既可以直通艺术审美,也可以到达娱乐至死。所以,讨论笑的艺术,先要把两种不同性质和品位格调的笑区别开来,即把真善美的笑与假恶丑的笑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8.
课堂幽默,可带来轻松愉悦;课堂幽默,也可带来活泼生机;课堂幽默,还能彰显睿智捷思;课堂幽默,更可提高教学效果。然而,一味追求笑声,刻意制造“笑场”,便极有可能误读课堂幽默,使得“幽默”变味,或不合时宜,或低级庸俗,或见惯不怪,如此“笑场”,未必“有效”。  相似文献   

19.
以中学阶段所学的外国小说作为群文阅读的研究对象,将小说中人物的“笑”作为群文议题进行学习。围绕议题,引导学生辨识、分析、归纳、整合,发现小说中人物的“笑”蕴含的丰富情感:“笑”是作者的理想和追求,是愿望的载体;是对生活的妥协和自我麻醉;“笑”是难得的表情,不“笑”是生活常态,是苦难人生的真实写照。指导学生对此进行讨论与反思,分析形成原因及特色,实现应用与拓展。  相似文献   

20.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回事呢?"闹闹不停地挠着头,百思不得其解。原来今天的语文课,小静老师又和大家讲了一些有趣的会意字,光凭字形就能猜出字义,闹闹的学习兴趣大增,回家做完作业也不歇着,继续找了一些会意字来研究。闹闹一鼓作气攻克完颇有难度的"武""灶""国"之后,却在"哭"与"笑"面前犯起了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