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27年来,我国经济以平均9.4%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就业增长却相对缓慢。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呈下降趋势,形成“高增长低就业”现象。在改革初期,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会带动约0.4%的就业增长,但到了2000年,这一拉动作用降低到只有0.1%。这几年,这种情况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对生产能力的约束逐步显现,企业开始注重效率,新设备和新技术的采用逐渐成为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从统计数据看,1991年到2000年,我国就业总量仅增加了7336万人,年均增加730多万人,只及80年代的一半,年均就业弹性系数下降到0.11,只及上世纪80年代的三分之一。在这一时期,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增加的就业岗位减少到72万个,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增长的能力下降了一半。  相似文献   

3.
预计“十一五”期间,年均新增劳动力将在1000万左右,每年将有400万~540万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虽然高校毕业生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但是,按照目前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即GDP增长1%,可以增加80万个就业岗位,如果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在7%,约增加600万个就业岗位。显然,新增加的就业岗位的数量是不可能满足就业需要的,需要提高GDP增长对就业岗位的拉动效应;并且,新增加的就业岗位的层次分布(或岗位对技能的要求水平),将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为此,必须重视今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毕业生就业影响的问题。一、展望1、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期间,预计我国年均新增劳动力将在1000万左右,但是,按照目前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即GDP增长1%,可以增加80万个就业岗位,如果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在7%,约增加600万个就业岗位。显然,新增加就业岗位的数量是不可能满足就业需要的,需要提高GDP增长对就业岗位的拉动效应;并且,新增加就业岗位的层次分布(或岗位对技能的要求水平),将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为此,必须高度重视今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前不久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的一个最重要信号,是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而改善民生,则成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会议出台的一系列解决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难点热点问题的举措非常引人注目,将突出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6.
就业和增长协调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增长和就业并重、宏观经政策的市场化取向以及财政货币工具的合理搭配三个方面的内容。宏观经济政策应实现从增长带动就业向就业和增长协调的方向转变。这种转变面临的宏观的形势是:当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并存;中期.我国经济正进入重工业化阶段;人均GDP达1000美元.进入发展的关键阶段;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这些都对向就业和增长协调的转变提出了挑战.我们的对策是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转型和政策工具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7.
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是抑制经济增长,影响就业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市场需求不足,而市场需求不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就业不足。因此解决我国就业难题还需要从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创造力是有潜力的这个角度出发,从经济与就业双增长方面去寻找就业出路。因此,在努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努力实行促进就业增长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论证新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增加就业的矛盾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新疆一、二产业以及商业服务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增加就业矛盾的特殊性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高教发展与毕业生就业关系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武毅英  王影 《江苏高教》2005,(4):118-120
本文试图以定量研究的方法,探讨经济增长、高教发展与毕业生就业的关系。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高教发展之间确实存在非一致性关系;高教投资增长与高教规模扩大之间成正相关的关系;毕业生就业难主要是由经济因素引起的,其次才是高校“扩招”和其他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10.
广东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分析表明,1978-2006年广东省GDP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和就业弹性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三者之中就业增长率波动的幅度较小,GDP增长率和就业弹性波动的幅度较大。广东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广东经济每增长1%,就业增长0.22%。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表明广东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带来了就业的增长,就业的增加促进了经济增长。广东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同。第三产业吸钠就业能力最强,其次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劳动力随着经济增长逐步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1.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在拉动2009年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5%,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第二是投资,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2.3%,拉动GDP增长8个百分点。第三即“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44.8%,下拉GDP增长负3.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经济增长能促进就业的增长,但中一方面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对就业增长的贡献又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实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同步发展的战略,即在保证国家重大基础建设的前提下将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心放在重点发展对就业增长贡献大的产业,确保经济增长同时带动就业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劳动与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要素,也是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起点。劳动力需求函数的导出,将经济增长、资本-劳动相对价格与就业问题放在统一的框架下。本文从宏观、产业和微观企业三个层面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前提,资本替代劳动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不同,第一产业负就业增长拉低了总体的就业弹性,"无就业增长"在我国现阶段表现为局部现象。  相似文献   

14.
各位“抄手”:大家好!今天我们在此召开第一届“抄手”工作会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们班的“抄手”人数已经增加到50%.同比增长20%,远远高于GDP和CIP的增长幅度,同学们的抄录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就此现象.特别提出“表扬”。但是,鉴于“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为了“抄手”们的事业发展,我在此郑重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摘     
《中国培训》2004,(8):58-59
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作用弱化我国就业工作面临新问题据《北京现代商报》4月30日报道,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就业论坛上”说,我国的就业工作正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其中,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已呈现出明显弱化的倾向。他指出,“上世纪80年代,我国GDP每增长1%,可增加约240万个就业岗位,而现在只能增加100万个,就业弹性明显下降。”就业问题专家分析认为,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已逐步从过去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模式转变,经济对就业的拉动弹性系数因此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劳动者的就业问题,把扩大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积极扩大就业门路,为城乡劳动者新增了两亿多就业岗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伴随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劳动力流动速度加快,就业结构得到优化,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68.7%下降到50%,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加,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加了14.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邱磊 《师道》2012,(1):49-50
我几年前接触这样一个事实时,非常震惊:中美之间的经济差距,在我们号称连续N年“高速增长”的同时.非但没有减小.而是扩大了。道理非常简单,由于“家底”太过悬殊,尽管“高速增长”,我们增加的绝对值也依然抵不上别人“经济疲软”时的成绩:即使从最乐观的角度看.不过是减缓了扩大差距的速度。当然,现在情况可能已经改观;  相似文献   

18.
自2000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特别是“9·11”事件以后,经济受到进一步冲击,投资大幅下降,2001年GDP仅增长1.2%。伴随经济低速增长,失业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4.1%、2001年的4.8%,增加到今年7月份的5.9%。对此,美国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力图刺激经济增长,减少失业。促进就业政策运用财税政策刺激经济,增加就业。近年,美联储为了刺激投资和保持经济增长,连续11次降低利率。扶持小企业发展。美国2/3就业岗位是小企业创造的。联邦及各州县都设有小企业管理局和服务…  相似文献   

19.
《广州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说,财政部公布数据,今年l-3月,全国税收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35.9名。其中,个人所得税完成1488.12亿元,同比增长21.3%。虽然财政部门给出了“恢复性增长”的解释,但这一数据,无疑依然令人难以释怀——国民经济回暖,税收可以“恢复性增长”,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增长是城市人口增长主要因素下,该研究专注于经济因素引起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预测,提出基于GDP增长的城市人口规模增长预测方法.其思路是通过评估就业弹性系数,计算GDP增长带动人数增加,并进一步通过就业负担系数测算城市人口增量.最后,该文以经济快速发展的庆阳市西峰区为例,测算得到该地城市人口因经济因素增加规模为:2011-2015年间6.28万人,2011-2020年间11.23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