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屈原赋注》文辞约要,精于“因声求义”之理,从字音入手推敲原文之意,常以“语之转”标注。广引大量的文献资料,主要包括《尔雅》《说文解字》等字书、古注、《史记》《礼记》等古籍,利于厘清文意,为后世屈赋考据提供了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16,(5):58-61
缪荃孙《云自在龛随笔》云"百诗著作尚有博湖掌录未见又徐健菴集百诗考据议论录之成帙署曰碎金以为谈助",该文字人民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几家出版的《云自在龛随笔》点校本其标点各有不同,致使文义产生了歧义,即《碎金》一书辑者,是阎若璩本人,还是徐乾学,或者是有关史料提到的卢日堂?本文通过对《阎若璩年谱》《潜邱剳记》《茶余客话》等有关于《碎金》记述的史料进行仔细辨析,明确了《阎氏碎金》的辑者应为徐乾学。  相似文献   

3.
《四部备要》是中华书局出版的一部大型古籍丛书。它以经、史、子、集分类统纂,共收书336种,是文史工作者的必备之书。而《四部备要》的辑校人高时显、监造人丁辅之的生平事迹群为世人所知。考据其家学渊源和学术素养,可彰显二位学者对学术界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修订本《辞源》的出版,标识我国辞书编纂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成为我国辞书编纂史上又一座丰碑。修订本《辞源》,以其体例之改善,考据之精审,书证之详明、确切,词语溯源多有进步,词目分合取舍、义项分列更趋合理,释义更加稳妥而赅洽。既删旧《辞源》之繁芜,简而括之;又增旧辞书之阙遗,补而释之。凡此种种进步,都大大增强了它的学术价值。因而,此书一出,风靡学界,饮誉中外,实乃情理中事。然而,以其卷帙浩繁,所涉知识遍及经、史、子、集各部,而中华古籍浩如烟海,任何团体及个人都势难穷尽;况且,古籍版本众多,异文叠出,校书如扫落叶,不胜其  相似文献   

5.
魏源《诗古微》自刊印以来,学者对其考据成就多所忽视,甚至持批评否定态度,本论文对《诗古微》的考据成就、方法与缺陷等问题加以分析探讨,认为《诗古微》确有考据失实之处,但也取得了诸多精审客观的成就,其学术价值不容抹杀,同时揭示了《诗古微》考据武断的学术根源,以期对此书的考据特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修订本《辞源》陆续出版以来,以其体例之改进,考据之精审,书证之详明,释义之确当,超越历来大型语文辞书,而饮誉学界。标识着我国辞书编辑事业已跨入历史的新纪元。然而,因其卷帙浩繁,出非一手,多历年所;知识涉及浩如烟海的中华古籍经、史、子、集各部;学术日进,后出转精;文字、音韵、训诂、校勘之学日新月异;参校此勘,斟酌损益,耗力之巨,不胜计量。则疏漏龃龉、瑕疵偶现,势所难免。然,白璧微  相似文献   

7.
发现古籍讹误并对其进行校勘,是整理古籍的重要工作.发现古籍中的讹误需要运用科学的校勘方法.本文由王念孙《读书杂志》归纳出由异文发现古籍讹误的校勘方法,主要围绕异文的校勘价值、由异文察讹误在《读书杂志》中的运用这两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8.
清代孟学研究呈现考据特色,考据性的孟学著作浩繁,成绩卓著,但考据的孟学并非孟学发展的终极目的。一方面考据孟学流于繁琐;另一方面是以曲折而隐晦的形式表达思想,显示孟学在清代演变的思想轨迹,如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和焦循的《孟子正义》。  相似文献   

9.
发现古籍讹误并对其进行校勘,是整理古籍的重要工作.如何发现古籍中的讹误,需要运用科学的校勘方法.文章由王念孙《读书杂志》归纳出由异文发现古籍讹误的校勘方法,主要围绕异文的校勘价值、由异文察讹误在《读书杂志》中的运用这两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太炎先生《清儒》一,撰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一年,收入《訄书》第十二篇。此概述清代乾嘉学派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主要分为吴学惠栋、皖学戴震两大支,他们对古籍研究,都有较大贡献。为了方便今天的读,我们对此及太炎先生在中所加夹注,进行了白话绎义,夹注以圆括弧标志。不当之处,尚祈方家郢正。原从略。  相似文献   

11.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中记述了他关于古代小说的一些见解。他重视古代小说,认为具有可补史阙与以资考辨的文献价值,同时强调小说的伦理教化功用。李慈铭长于考辨,对古代小说的成书与作者多有考证,往往具有独到的学术眼光,对我们研究古代小说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依据《二十五史》《四川通志》《潼川府志》《遂宁县志》《蓬溪县志》《射洪县志》《宋代蜀人著述存佚录》《清代蜀人著述总目》、各乡镇志及遂宁各姓族谱等各种传世、出土文献和数据库,全面考订遂宁市(射洪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古代各类著述。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编排,收录民国以前今遂宁市籍作者之著述和外籍作者关于今遂宁市地域之著述。方志、族谱,下限延至民国。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故据目力所及,择要选录,用以弘扬传统文化、保存乡邦文献。  相似文献   

13.
钱大昕对魏晋南北朝正史地理的考证,主要包括对魏晋南北朝正史文本(地理内容)的校勘、对正史地理志的专门考证和对正史纪传中地理内容的考证。钱大昕地理考证方法多样,如以本(地理)志考证本(地理)志,以他(地理)志考证本(地理)志,以纪传考证地理志等,并善于综合运用小学、避讳学、金石学、职官学等服务于其历史地理考证。  相似文献   

14.
作为清末著名思想家,龚自珍有着丰富的文献学思想。他对历史考证学有着客观的看法,从学术发展的过程中论证了考证之学出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赞许乾嘉考证学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同时也指出了乾嘉考证学的流弊。他对彝器、刻石、墓碑、古印、古镜、瓦当以及诗文的文献价值有精到的见解,扩大了史料范围。他主张用小学的手段考订经史,用古器物来订补文献记载的讹错。龚自珍批判学术研究中脱离现实的埋头考证,但又不否认考证之学的重要作用,广泛论定各类史料的价值,明显继承了乾嘉考证学风。  相似文献   

15.
古代小说作家考证是古代小说研究的重要一翼,一百年来取得了相当成绩,也带来了相当的困扰,归结起来无非是“信”、“疑”二字。古小说作家考证是重要的,要紧的是搞清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在甄别相关文献时要提倡包容的心态,不薄今人信古人。古人的记录,往往是相对可靠的:倒是后人的“辨疑”,反可能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依据《二十五史》《四川通志》《潼川府志》《遂宁县志》《蓬溪县志》《射洪县志》《宋代蜀人著述存佚录》《清代蜀人著述总目》、各乡镇志及遂宁各姓族谱等各种传世、出土文献和数据库,全面考订遂宁市(射洪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古代各类著述。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编排,收录民国以前今遂宁市籍作者之著述和外籍作者关于今遂宁市地域之著述。方志、族谱,下限延至民国。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故据目力所及,择要选录,用以弘扬传统文化、保存乡邦文献。  相似文献   

17.
清乾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王鸣盛的历史地理考证成就卓著 ,方法精当 ,既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指导下的细密考证 ,更有综合、归纳、概括和提高的分析研究。尤其可贵的是王鸣盛把历史地理的考证与总结历史上的治乱兴衰结合起来 ,故此重视研究地理条件在王朝盛衰中所起的作用 ,研究人地辩证关系与王朝之兴亡、都城迁徙与中国历史大势之变迁等问题。以上诸项 ,充分体现了他经世致用的治史旨趣和理性探求精神 ,迄今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方法论上的启迪意义 ,值得我们珍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李慈铭现存辞赋类作品17篇。就体类而言,有古赋,也有律赋。就题材而言,大致包括抒发幽情悠思的咏物赋、带有论说性质的讽谕赋、赋写居室和怀人的亲情赋、写景记游赋和学术考据赋等题材类型。其辞赋文体风格与其骈文创作存在着相同的审美取向,崇尚骈俪,甚至以骈为赋;重视辨体,推崇古赋;征实重典,重视考据,在晚清辞赋创作中自名一家。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史学界中,姚伟钧先生作为著名的饮食史专家,系统地分析了中国传统饮食礼俗的基本构架和发展变化,以通观全局的宏观眼光与文化整合的研究方法,详细地阐发了中国饮食文化尤其是汉唐饮食文化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内在规律,及其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间的互动关系。另外,姚先生还对中国古代饮食典籍进行了梳理与考证,阐明了文献典籍在中国饮食史研究中的基础作用。姚先生的中国饮食史研究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对中国饮食史研究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平播战争是明神宗万历朝三大军事活动之一,其目的在于镇压以播州土司杨应龙为首的地方叛乱势力,这场战争以明王朝全胜而告终。关于平播战争的文献主要见于《明史》、《明神宗实录》、《明史纪事本末》、《万历起居注》、《贵州通志》、《四川通志》以及杂史等。另外,时人的奏议、碑铭、文集和其他地方志也对此有所记载。上述文献对研究平播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明朝军队使用的战略战术等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