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物理量的大小,是物理问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下面结合实例介绍几种方法,供同学们学习参考.1.求值法.根据题目条件,求出待比较量的数值,直接进行比较.例1有一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实心蜡块,还有一边长是回厘米的正方体实心合金块,把它们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设蜡块对桌面的压强为p;,合金块对桌面的压强为p。,则(蜡块的密度为O.9Xid千克/米’,合金块的密度为9Xid千克/米3)().A.pl。pZB.pl>pZC.PI<PZD.无法比较解蜡块重CI=pigal’=0.9Xid千克/米3X9.8牛/千克X(O.l米)3=8.82牛,合金块重由一…  相似文献   

2.
阿基米德原理以及用此原理解决有关浮力问题是中学物理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有关浮力问题变化多端,但归纳起来可有以下几种方法.1.阿基米德法例1.质量为234党的钢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大。解:由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F浮=p液gV排得:2.排液法轮船大小一般用排水量表示,轮船的排水量就是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重力,排水量(浮力)一船重十货重.3.现重法例2‘有一玻璃在空气中称重为O.441牛,在水中称重为O.294牛,在石油中称重为O.33O牛,求玻璃和石油的密度t!解:根据浮力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所减轻的重力.(1)在…  相似文献   

3.
在浮力的问题中,往往会遇到浮力与其他知识综合的题目,这类题能考查同学们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举例谈淡这类问题的解析方法.一、浮力与密度综合题例1 一块矿石,在空气中称,重8.2牛;浸没在水中称,重6.8牛,利用这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解答物理问题时,学生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应该“从何处入手”对题目进行分析。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解题中产生的误解,思路“卡壳”等情况,往往是由于不善于选择思维的起点所致。因此,思维起点的合理选择是正确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前提。本文试以初中物理习题为例谈谈思维起点选择的十二种方法。 一、选择题设条件为思维起点 这种选择思维起点的方法是直接从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入手,层层推导(或推理),逐步求出所要得到的结论。 例1、用弹簧秤称量一物体,当在空气中称时读数为19.6牛,而当物体浸没在水中称时读数是14.7牛。  相似文献   

5.
物理解题中的审题就是要了解时间、位置、对象、过程、已知条件和所求结果.审题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解题的成败,是解题的第一步,是求解问题的关键.下面归纳出审题中应注意的六个问题,配以实例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浮力的计算是个难点,常用方法大致有四种,根据具体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一)压力差法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计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两个表面所受的压力差即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方向竖直向上例1正方体的边长为10厘米,上表面离水面5厘米(如图1所示),这个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对于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用此法比较方便.(二)二次称重法将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在空气中称量一次,再浸在液体中称量一次.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小得多,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浮力略去不计,则有F浮…  相似文献   

7.
在解决与不等式或函数最值相关的一类问题时,通常可以先固定题设中的部分条件,而对其余条件作适当调整,使结论一步一步地向目标靠近,最终到达目标的位置.这种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我们称之为“逐步调整原理”. 一、应用于平面几何例1 已知D、E、F分别是锐角△ABC的边BC、CA、AB上的点,求证:当AD、BE、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一节以探究课题“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塑料块的密度”为基础,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测量方法——天平、量筒法.据此,本文谈谈该节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黄国清 《物理教师》2006,27(6):61-63
哲学,是人类最高抽象层次最普遍思维方式的理论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告诉我们:“任何一对矛盾,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物理解题中正确运用辩证转化的思维方式,充分运用哲学观思考分析问题,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哲学观思考物理解题,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启发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和创造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注重物理解题中的哲学观思考。本文就几种典型的思维转化方式作一些分析、思考、探究.  相似文献   

10.
孙德国 《物理教师》2000,21(2):39-40
本文通过一些初中教学的实例,介绍一种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等效变通法”,这种方法的思想是:对物理公式中各个量进行交通替换、把新题型变通成基本题型等,从而使问题得到简捷解决.使用“等效变通法”能够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1公式变通法 物理公式反映了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而公式及其变形式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是可以相互替换的.这正是物理实际问题多样性的基础,也是我们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依据.以下通过两个例于来说明其变通的一般方法.1.1关于密度公式 由(1)式…  相似文献   

11.
例1,质量为m的物块在粗糙斜面上匀速下滑,下滑过程中斜面保持静止不动.若在物块下滑过程中给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且过物块重心的力F,如图1所示.则物块的运动情况是( ).  相似文献   

12.
《测定物质密度》实验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一项重要而且综合性较强的学生实验,也是各地中考物理试卷中考查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内容.现选择一些典型题目归类解析如下,以供学习参考.一、天平和量商的正确使用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会用天平和量简测物体的密度,要做好这类题必须对天平和量简的结构、读数及使用方法非常熟练.例1在测铝块的密度时,首先将天平放在一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线上,然后调节横梁右端的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天平调节好后进行测量.结果,右盘中的法码是:20克的2个,10克的1个,2克的2个,则铝块…  相似文献   

13.
物理计算选择题中的数值,大多数是为了考查某些物理概念、规律的掌握情况而设计的。因此,若善于用下面介绍的方法去解,则往往显得思路清晰,简洁准确。1 定性分析法 利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分析,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例1 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称时,读数是2牛,浸没在水中称时,读数是1牛,浸没在某种液体中称时,读数是1.2牛,则该种液体的密度是( )。  相似文献   

14.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挖掘隐含条件是解题的突破口,下面通过—道例题的分析,谈一下最大速度的隐含条件.例质量为m带电量为 q的物块放在倾角为a的绝缘斜面上,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整个装置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如图1所示斜面足够长(u相似文献   

15.
1、明确在中学阶段开设本学科的目的,不可因改变了教学模式而忘记教学目的 雷树人说:“中学物理教学,第一,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公民常用的基本的物理常识:第二.要使学生在学习基本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还需大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6.
例1如图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柱形薄壁容器重为G、底面积为S,高为h.先将容器注满密度为ρ0的液体,再将重为G0、边长为a的小立方体物块(如图2所示)从液面处缓慢释放,待物块静止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可能是多少?  相似文献   

17.
如图1所示,将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长方形物块1、2叠放在水平桌面七,水平推力F作用在物块1上.已知物块2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而物块1与物块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要把物块1从物块2上推下来,求推力F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8.
审题的目的是弄清题意和理顺解题思路.弄清题意就是明确题月的研究对象和各种条件,包括已知的,隐含的和未知的各种条件.理顺解题思路则指整个解题过程应当分几步,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最后又怎样求出答案来.因此,整个审题过程人们常简称“分析”.通常,人们把至少研究两个物理事件的题目,叫做复杂物理题,或称物理综合题.比起只探讨一个物理事件的简单题目,物理综合题的审题过程和方法都要复杂得多.根据在审题过程中进行分析的思维方向和方式上的差别,物理综合题的审题方法至少可以分为以下五种.一、正向分析从题目的已知…  相似文献   

19.
隐含条件的挖掘能有效检验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并利用隐含条件是顺利解答物理习题的关键.下面对有关问题作分类例析. 一、条件隐含于物理概念中 物理概念是解决问题的依据之一,有些题的部分条件隐含于相关概念的内涵中,于是,可从概念的内涵中挖掘出隐含条件. 例1图1表示的是交流电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此交流电的电流有效值为(). A. 5 B.5A C.3.5A 解:本题主要考查交流电有效值的概念.交变电流有效值的定义是:在一个周期内,交流电流i通过电阻R产生的热量Q与恒定电流I通过同一…  相似文献   

20.
正两个物块叠放在一起,依靠之间的静摩擦力一起运动,在什么条件下会出现相对运动?两个物块与压缩的弹簧接触,释放弹簧后,在什么条件下两物块分离?2013年全国卷二第25题、34题分别对此作了考查.其实这两类问题的分析方法是相通的,即寻找临界状态,采用隔离法分析判断.为突出问题主要方面,另举两例进行说明.一、"相对运动"问题分析例1(2009清华自主)如图1,质量为M的板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块,物块与板、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系数分别为μ1、μ2.当作用在板上的水平力F多大时,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