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繁复的国内外民族发展背景下,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呈现出以流行与民族元素融合为趋势,以个体形象可视化、碎片化传播为特点,以人口流动、旧有传播模式调整、新媒体技术影响及国家安全需要为动因的传播模式改变。从内容上防止"去内涵化"现象,树立"符合"而非"迎合"的传播态度,是更好地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体现了各民族的特点,汉文化对于少数民族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的作用,但其在传播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限制着其有效传播。基于此,以西藏地区为例,开展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地区汉文化传播路径创新研究。从增强少数民族对传统汉文化认同、实现汉民族文化的多样化传播和建设政治文化领域下的公民文化,三个方面提出多个创新路径,以期为汉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中的有效传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新媒体时代紫砂文化的传播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创新扩散理论视角,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紫砂文化传播现状及扩散的因素,提出了优化紫砂文化扩散模式的对策建议,为我国传统文化产品的国际化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5,(23):10-17
少数民族曲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新媒体时代下的曲艺文化传播与传承逐渐受到以网络文化、娱乐文化为代表的多元文化的消解;以广西少数民族曲艺文化为个案,传播效果"环境认知——价值形成和维护——社会行为示范"三层次为分析模型,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数据分析等实证研究,探索我国西部少数民族曲艺文化传播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少数民族曲艺文化的有效传播是一个必须经过大众传媒长期"涵化"的过程,受众的民族成分、学历、年龄三个要素与其传播效果呈显著相关;要推动曲艺文化的传播,需要大众传媒聚合新闻资源、主动设置议程,致力于开发娱乐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传媒产业,充分开发影像资源,政府文化部门、曲艺协会则要利用新媒体开展多平台的宣传、塑造文化产业的典型。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内核所在,推动传统文化继承与传播始终是时代课题。新媒体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受众参与程度更高、传播形式更加高效且多元,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境,如娱乐化碎片化与传统文化产生矛盾、传统文化对于新媒体的传播形式适应性不足以及兼具技术操作与内容生产的人才稀缺。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特征、传统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认为传统文化传播应该在持续坚守传统文化价值内核的同时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形式创新,进行多元化发展并且加大培养人才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以便在新时代更好地散发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媒体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传播者与受众混为一体,新旧媒体走向了深度融合。新媒体以崭新的姿态倍受公众欢迎,人们渐渐地冷落了传统文化,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存在严重的民族价值取向问题,由于西方文化不断渗入中国。因此,本文通过介绍融媒体对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分析融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传播的困境,最后研究融媒时代下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资源丰富。随着新媒体时代来临,民族文化由小众化传播慢慢转向大众传播,但是由于未能把握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时代相结合,民族文化产业得不到发展,因此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当地经济发展中不能够产生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在本文中,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拉祜族文化为例,浅析在新媒体时代下发展拉祜族文化产业时遇到的困难和对策。通过此次分析总结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以及教训,从而推动拉祜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及转型。  相似文献   

8.
王俊健  罗俊 《新闻前哨》2022,(21):25-27
在媒体全面融合的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如何发挥内容本位优势,利用日益发展的新媒体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传播,已经成为广大媒体从业者不断思考并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命题。本文以“鄂湘赣皖四省非物质文化联展”媒体传播项目《非遗薪传》为例,从策展模式、内容策划和构设热点等多个维度和视角出发,对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媒体传播实践进行探析,为其他中国传统文化产品的有效传播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成了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的民族,蒙古族文化正在展现出新的生命力。为了继承和发展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必须解决蒙古族文化传播问题,革新交流形式,展示自己的特点,并按照新媒体时代的时代规律,探索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式,从而促进蒙古族文化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韩月婧 《今传媒》2022,30(2):100-103
神话是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起源和民族精神无法绕过的主题。神话从诞生以来,从口语时代的易变性与表演性,文字印刷时代的可保存性与距离性,电子传播时代的感官整合与叙事重构,到如今新媒体时代的互动式传播与内核重构,在每个不同的媒介时代呈现出了相异的特点和变化。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神话之"魅"已经失落,应该针对神话生产传播的新特点,更好地挖掘神话资源,与神话构建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受众需求和传播环境的变化,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认知度较低、受众减少、对外传播效率低等问题,而新媒体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少数民族文化闭塞传播的窘境。"三月三"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节庆,借助于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三月三"的影响力,营造了浓厚的"三月三"传统节庆的氛围。本文旨在以广西壮族"三月三"为例,从传播内容、媒介特性、传播效果等方面探究新媒体对少数民族形象建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媒体的传播形式激发了受众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效提升了少数民族的影响力,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形象,使广西少数民族形象在区域内外得到重新认识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优秀文学的继承与发展是永恒的时代话题.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技术与文学发展相融合,创新了文学创作与传播的方式,为文学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同时,网络文学的发展也为传统文学带来了诸多挑战.正确把握新媒体环境下文学发展的现状,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交互性的优势,促进文学健康科学发展,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文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当前文化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由李灵灵编著的《新媒体与中国网络文学》一书,以新媒体时代为研究背景,概述了中国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发展历史,勾勒出了新媒体与多元文学的交融格局,为读者探索新媒体背景下的文学创作与传播方式,促进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具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3.
宋雨晨 《视听》2016,(12):115-116
进入21世纪,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微博等新媒体,这些新技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途径,也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渠道。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从新媒体时代视觉传播特征分析入手,提出传统文化视觉传播的部分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力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海外传播,是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各国文化交流的必然要求。新媒体时代为典籍对外传播创造了全新的机遇,本文通过跨文化传播视角分析新媒体时代典籍传播的现状,探究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对外传播策略,以寻求最佳传播方案、达到最佳对外传播效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潮州宗族社会及以"家礼"为核心的人际传播研究学界的成果颇丰,文章梳理了当下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关于潮州的宗族、民系起源研究;从地理位置、区域特点史实角度研究潮州宗族文化下"礼"的形成及特点;宗族视域下的"礼"文化传播,通过"礼"文化展示人际传播关系;关于潮汕"礼"文化的传播仪式研究。文章认为,关于潮州宗族礼文化与人际传播研究的新维度应从民族文化本土性的挖掘、对"家风"优良传统的继承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人际传播变迁等角度展开。  相似文献   

16.
李萌 《传媒》2018,(8):83-85
新媒体时代发展在给受众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给传统文化信息的传播带来了困境.为此,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通过增强传统文化传播的贴近性、融合性来创新传统文化的形式与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价值建构,彰显传统文化在构建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重塑文明方面的重要传播意义,从而达到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一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关注的大问题,但是碍于其复杂性、深刻性等原因,其在大众中的普及与传播情况一直不是很乐观。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打开了一扇大门。本文通过探究新媒体作为百姓媒体的本质,加上对传统文化特点的分析,得出了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促进作用的结论,新媒体的平台性质、其跨越时空的特点以及传统文化在其平台上表达的多样性和学习资料的易得性都使得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有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赵将 《青年记者》2017,(8):47-48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特有的传统庆祝活动,它以一种显性而独特的方式承载、传递着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是各民族多样性文化得以集中表现和传承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功能.①民族节日不仅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符号、仪式象征和集体记忆,还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的成功转变,也给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保护注入了一股新动力.2015年,笔者曾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支教,现结合自己在支教期间的调研对新媒体时代凉山彝族火把节文化传播的机遇与困境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科技的发展带动了传播技术的发展,随着传播技术的日益完善,传播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数字技术使得传播主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Web1.0时代到Web3.0时代,从"内容为王"到以"人"为中心,再到社会化媒体时代,传播主体不再限于传统新闻工作者,而逐渐拓展覆盖到个体。传播的媒介也不限于纸媒,更多地开始借助于互联网,我们也踏入了新媒体时代,个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在新媒体介入的现实背景下,个人在与权威声音的角力中获得了一个"杠杆支点。"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普遍的运用,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领域高速发展,在信息储备量与传播速度层面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是发扬与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全新路径,而我国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存有一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对此,应当控制传统文化在如今新时代中的传播。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通过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究,并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希望为我们国家有关领域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