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就是说,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如何讲文明、懂礼貌、尊重他人。为此,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层次结构,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工作。教育学生热爱父母。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第一个关系。不能设想,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将来会成为一个忠诚于人民的人.因此,教育学生尊重他人,首先要教育学生尊重父母。出于这种考虑,我们在低年级举办“夸爸爸妈妈”的主题班会,使  相似文献   

2.
柳静 《班主任》2013,(12):34-37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中高年级过渡阶段,比较浮躁。我班这个问题尤其突出。课间,学生经常在教室或楼道里喧闹,噪音很大。课上,有些学生也十分不注意,会突然发出一些声音影响别人学习。虽然学生自己也深受其害,但却浑然不觉,仍然我行我素。囚此,我希望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制造的这些就是噪音,不仪对自身形成了危害,同时还影响了他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从而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从我做起,减少校同噪帝.还大家一个安静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高校人格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目标的片面性助长学生形成不良人格 以智育取代学校的一切教育,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学习不好就是坏学生,使"所谓的坏学生"遭到歧视,其结果导致一些学生片面发展,出现人格不良,如自私、冷漠、孤僻等.同时,高校进行的是片面人格教育,比如,尊重只强调对父母、教师的尊重,而忽视对同学和他人的尊重;拼搏、奋斗只强调成功的荣耀,而忽视抗挫折的健康心态的培养;强调竞争意识的培养,却忽视合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六年级的班主任发现自己班的学生有践踏草坪、攀折树枝等不爱护周边环境的现象。为了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尊重环境的情感,引导学生做有责任感的公民,决定召开“做有责任感的小公民”的主题班会。班会之前,她让同学们搜集“什么是公民意识?什么是责任”的资料,并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对责任的理解。班会第一环节是“资料展示”。运用幻灯片展示学生的资料,并由本人读给同学们听,总结公民意识的正确含义,并齐读公民意识的正确含义。第二环节是“一句话说责任”,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出的“责任”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王凯 《甘肃教育》2011,(13):89-89
我们常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尊重自己,那么究竟什么是尊重?其实,尊重的范围很广泛,它包括自我尊重和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然的尊重。那么,教育中要不要尊重呢?有人说,学生当然要尊重老师,其实,学生也需要被尊重,也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6.
正"积极关注"就是"好评",是对他人以积极的态度支持,是对他人真诚地关心、理解、尊重和接受。"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学生的长处和优点,是对学生无条件地尊重和接纳。"积极关注"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要给学生打造自尊的平台,这样学生才能学会自我调节,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在受到教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有积极人生态度和自尊、自重的人,实现人格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7.
刘学军 《中学教育》2004,(12):12-13
规则意识越强,公民素质就越高,规则意识强弱是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标志。我们应当让学生明白,规则给我们创造了幸福,是一种可以被自己和他人共享的幸福,因此,尊重规则就是尊重自我享受幸福的权利。让规则意识引领孩子走近文明,就是引领孩子走向幸福。  相似文献   

8.
人都有被尊重和赏识的心理需要,这是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重要体现。尊重,包括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不同形式的生命。尊重自己.就是珍惜生命,不做自我毁弃之事;尊重他人,就要认真对待所有的人——包括我们不喜欢的人,以及不同形式的生命。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星期五下午班会课,我们班开展了“表扬与自我表扬”为主题的班会,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说说自身优点.找回自信心,同时让同学之间增进了解.以便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更主要的是避开那种说教式,批评式的班会模武。  相似文献   

10.
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为了充分占领这一阵地,发挥班会的教育作用,几年来,我在如何开好班会,提高班会质量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每次班会,我除按计划认真做好班会的准备工作以外,特别注意了班会的针对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班会要具有针对性.针对性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主题,使班会做到有的放矢.具体地说,就是要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年龄特  相似文献   

11.
自尊是自我尊重并且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教师教育学生就应该尊重学生。多给学生一点自尊,就是多给他们一种自我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也是阅读的主体,具有双重身份。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作为读者的阅读体验。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调动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获得真实感受,而非简单地"移植"他人的经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总体是好的,但在某些层面上依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现象,如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等关系时,常会较多地体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利益诉求。面对这种利己主义思想滋长的现状,许多高校通过强化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进而引导大学生尊重他人、尊重集体、尊重社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笔者同时还认为,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不应忽视了对于个人利益的尊重,犹太民族的“人己思辨”思想启示我们在弘扬他人优先的同时,也不应忽视了自我利益的尊重和实现。  相似文献   

14.
尊重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情怀,一种力量。从人的角度来看,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格尊严辩证否定的发展史。尊重,就是尊重人的自然生命,尊重人的社会生命,尊重人的精神生命,只有尊重他人,才能从他人那里得到尊重,尊重他人是快乐的,被他人尊重是幸福的。尊重教育的本质就是尊重人性。  相似文献   

15.
尊重教育就是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的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的意识和能力.本文从中等职业教育的角度探讨尊重学生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教育教学环境中实现尊重学生的观念更新与实际运作,达到培养学生尊重自已与尊重他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尊重他人是学生应形成的一种良好品德,教育学生尊重他人是学校、教师应尽的责任。进行尊重教育,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教师身正为范,言传身教,营造尊重氛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学会尊重他人。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迎面走来一位学生喊了一声“老师好”,那位老师却视而不见,自顾向前走了;课堂上,一学生“开小差”,老师当众厉言相向,采取“措施”……教师这些做法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伤害,又怎能教育学生去尊重他人呢 ?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倡导的“以爱育爱”的教育观提得很好。他们是这样去努…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自觉、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分享沟通、质疑思辨,这就是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想学、敢学、会学、善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去主动安排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交流,并从中获取知识、培养团队意识、提高逻辑思辨能力,并最终形成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良好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8.
“参与意识”的缺失已成为当下中学德育领域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参与意识”的建构对中学生人格的健全成长具有全局性意义。教育工作者应以主题班会教育、社会实践教育、随机事件教育等方式、手段介入建构过程,强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三点联动,使学生个人在团队中能与他人“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9.
1.家庭意识。既使学生爱校如家,又使其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管理者要把家庭的理念、道德、生活情趣引入学生宿舍的管理中,要尽快消除新生、外地学生的孤独感、陌生感,要培养学生爱惜公物即是爱惜自家财物的意识,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助人为乐,尽力消除独生子女们特有  相似文献   

20.
反思课改以来的语文课堂,我们不难发现以下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1)简单地让学生自己读书;(2)放任自流的自主学习;(3)对文本的冷落.这些"强调学生的独特见解,忽略对文本的尊重;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忽视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的状况,就是教师主体严重缺失所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