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红楼梦》中“配角”人物贾琏、甄宝玉、薛蝌、封肃的艺术形象进行分析,阐释了《红楼梦》作者的高超之处,是将每一个“配角”人物都置于现实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人与人交往之中来凸显自己的地位和生存样态,从而表达他们独有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曾雪芹的笔下,《红楼梦》中的每一个“配角”人物“都闪耀着无穷无尽的光彩。”他们是构成整部小说“立体美”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们的命运或许是悲怆的,但他们的存在恰恰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生活现实。《红楼梦》“配角”艺术的成功,提醒读者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之后方能真正解得“其中味”。  相似文献   

3.
麝月、宝蟾、秦钟、板儿是《红楼梦》人物画廊中的小配角,读者或许已经忘记了他们的存在。如果从《红楼梦》整体艺术上去观察,“配角”或许地位卑微、故事不多,但他们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感情,乃至他们有自己的命运结局。因此对“配角”艺术的研究,不仅为读者全面鉴赏这部名著人物形象提供了有益的帮助,而且可以深化人们对整部小说思想艺术成就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让人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胡文彬的《红楼梦人物谈》从一个新的视角,抓住人物具有个体特性的“情态”,用相对精短的的篇幅,评析了《红楼梦》里60多位人物形象,列举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多样性,揭示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心理活动基础,分析了红楼人物情态与肢体语言相映成趣的关系,阐明了红楼人物情态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为《红楼梦》人物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人物,大都是“正邪交赋”、“善恶相兼”的,写好人也写其短处,而坏人也不是一坏到底。他不是根据“好人”、“坏人”的抽象概念去简单地描写,而是在写人物的主要特征时,还注意到他们的复杂性。我们看到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大都是活生生的,有立体感的人。薛宝钗便是曹雪芹笔下的这样一个人。所以在《红楼梦》问世的同时,对薛宝钗就有不同的争论,甚至老友之间“一言不合,遂相龃龉,几挥老拳”。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评点中,清代同、光时期佚名氏的《读红楼梦随笔》,较脂砚斋、陈其泰、姚燮等人的评《红楼梦》著作,更为明确地将心理描写提升为一种塑造人物的方法,即“心境”论。其理论阐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红楼梦》评点对李卓吾“意外”论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形象思维和创作方法林锦鸿文学创作属形象思维(当然也离不开逻辑思维),《红楼梦》的创作最能体现这一特点了。尽管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但也常有连人物的年龄都搞不清楚的时候。熟悉《红楼梦》的人,谁都知道其中人物年龄是矛盾和混乱的...  相似文献   

8.
在《红楼梦》的评点史上,十九世纪蒙古族红学家哈斯宝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除了《红楼梦》主旨“泄恨书愤”之外,哈斯宝的艺术见地也别有洞天,“暗中抨击之法”就是其针对《红楼梦》人物塑造艺术提出的“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9.
写下了“狼、狗、枭——‘天马’”这个题目,到底要说些什么呢? 说的是《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贾雨村。在《红楼梦》中,作者写贾雨村这个人物是颇有深意的。从第一回“贾雨村风尘怀闽秀”起,到末一回“贾雨村归结红楼梦”止,作者把他作为一个开场和收场人物,除了含有  相似文献   

10.
比较,是常见的文学表现形式。人物对比,是《红楼梦》中广泛运用的一种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几乎都是成对出现的。我们读《红楼梦》,要认识其中人物,通过对比来认识人物可以说是一条“终南捷径”。  相似文献   

11.
横:1.琼瑶作品2.红楼梦中人物,一个粗人3.新高中课本中选的李煜作品4.巴金兰部曲中,除了《秋》外另两部5.《倚天屠龙记》中明教教主6.《白蛇传》的配角  相似文献   

12.
二月河是《红楼梦》的痴迷者。他让《红楼梦》的神韵流淌在他的“落霞系列”清帝长篇历史小说中 ,尤其在他的小说《雍正皇帝》中 ,无论从人性欲望的层面去揭示人物的悲剧命运 ,还是在人物设置与塑造、艺术虚构等方面都对《红楼梦》作了有力的借鉴 ,并取得了成功。二月河将传统的艺术手法和现代意识相结合 ,以思想为经 ,以艺术为纬 ,在关照现实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13.
焦平 《语文知识》2014,(10):69-71
在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以写促读”的方式来完成。这个“写作”过程,其实也是将归纳、领悟的《红楼梦》“阅读成果”转化为学生理解与表达的过程,最后用语言文字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强化了对《红楼梦》语言与思维的训练,也深化了对《红楼梦》内容的理解。我长期坚持用“以读促写”的方式引领《红楼梦》阅读,实现了有序、自主地建构《红楼梦》人物体系与情节体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元代以后,宋儒程颢、程颐和朱熹的理学成为钦定的正宗哲学,元明清三朝的文化,包括文学,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它的影响。《红楼梦》第二回,通过贾雨村与冷子兴的谈话,曾提到“程、朱”,可见曹雪芹是接触过程朱理学的。二程朱熹曾将人的本性分为“人欲”与“天理”两个部分。文学是人学,《红楼梦》在揭示人物的本性的时候,自然不可避免地也会接触到程朱所说的“理”与“欲”。  相似文献   

15.
初读:你觉得“凤辣子”是怎样一个人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是《“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篇课文是长篇小说《红楼梦》里的一个小片段。《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曹雪芹呕尽心血,花了十年的时间才写成。《红楼梦》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其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除去那些媳妇丫鬟,有名有姓的,就几百人。  相似文献   

16.
吴泓 《语文学习》2021,(1):29-35
红学家、北京大学张庆善教授说过这样一段话:“《红楼梦》是我们这一辈子一定要读一读的书,或者说我们一辈子如果没有读《红楼梦》,如果不认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红楼梦》中的人物,如果不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那将是人生的一大遗憾!”[1]如今,《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单元选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一把钥匙去打开这巍峨的“红楼之门”呢?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是一部公认的谜书,原著散失、作者身价、时空描写、人物命运等,至今都是令古今读者探索不尽的无底谜。这一年来,随着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揭秘《红楼梦》节目的播出,在文化界掀起一股锐不可当的“秦学”风潮。不论刘心武是在“忽悠”《红楼梦》还是在“解读”《红楼梦》,他的一个主要论点还是很值得注意的:研究《红楼梦》应该从秦可卿入手,《红楼梦》中最大的一个谜是秦可卿! 作为原著和译本比照阅读的读者,我们是否可以把  相似文献   

18.
读了《鞍山日报》1990年5月30日《秦可卿是自杀吗》一文,也想谈谈秦可卿之死。秦氏是《红楼梦》中“似乎重要却没有写得完整的人物”(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秦氏留给人印象稍深的两点是:一、贵族荡妇,二、封建家族中清醒的少奶奶。 秦氏本养生堂的孤儿,寒儒薄宦秦邦业抱养了她,长大后“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与  相似文献   

19.
秦可卿是《红楼梦》的“败笔”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形象不够丰满的一个重要人物,有人因此认为秦可卿是曹雪芹“一时的败笔”。从秦可卿与小说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这个人物集中体现了作者创作意图与主旨,是《红楼梦》的纲领性人物。  相似文献   

20.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少有的几个“全始全终”的人物。他的一生扑朔迷离,令人难解。传统评论认为她是一个道德论丧的人,《红楼梦》是揭示大清王朝社会生活的《红楼梦》的正文多侧面地揭示了满族的历史文化,人物设置也往往体现有满族文化意蕴,如果把秦可卿看作萨满女神下凡,把他与公公贾珍、叔叔宝玉暖昧关系纳入萨满文化中民风古俗里去考察便不足为怪。秦可卿在书中有预示作用,是《红楼梦》悲剧序幕的预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