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延陵与昌陵     
西汉成帝在位期间修建了两座陵墓:延陵与昌陵.延陵位于成阳原上的西汉主陵区内,地理形势和历史传统十分优越;昌陵位于汉长安城东南的戏乡,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昌陵是在延陵建设了近十年之后开始修建的,由于其所在地势等原因,建设了五年即被放弃,又返回延陵.昌陵的修建致使国库空虚、民力疲乏.成帝之所以修建昌陵,主要是延陵的建设规划受到附近秦惠文王公陵的影响.由昌陵风波我们可以看到西汉时期皇帝的个人好恶和心理因素对陵址的选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汉成帝之所以修昌陵,主要是因为延陵“其制约小”;汉成帝之所以罢昌陵,主要是因为地下水外渗且无法克服。  相似文献   

3.
刘延陵是五四时期的著名白话诗人。在新诗创作、外国诗歌译介、新诗园地开拓、青年诗人培植诸方面均有积极贡献。五四时期和30年代的诗作,以其内容的新颖和风格的别致,在新诗坛产生过广泛影响。文章对刘延陵的新诗创作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依据信件、访问和史料对其生平作了真实记录,纠正了某些模糊不清的记述(如留学的国度、时间等),全面展现诗人在中国新诗坛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一代白话诗人刘延陵曾译介大量西方诗歌,尤其关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英国、美国、比利时、法国的爱情诗。其诗歌创作深受西方诗歌的影响,其脍炙人口的《水手》和《海客底故事》两首诗,不仅在诗歌风格、题材上,而且在体裁上都竭力模仿和借鉴西方现代恋歌,这可以为研究安徽籍诗人刘延陵及其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吴姓为中华大姓之一,探析吴姓自得姓以后的历史源流与陈留吴氏的脉络,以及吴姓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和吴姓与开封的渊源,有利于为台湾省的陈留吴氏弄清源流。  相似文献   

6.
陵市是陵邑制度的产物.本文就西汉时期的陵市情况作了探讨,并对其出现的原因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清末广西的反清斗争中,太平天国运动最为引人瞩目,而同时期广西反清队伍中力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吴凌云起义,在广西当局亦引起巨大的震动。吴凌云是壮族杰出领袖,从其首举义旗肇始,便得到反清力量的八方呼应,行军势如破竹,席卷广西十多个府县,多次攻占省治,建立延陵国政权,将广西左右江地区尽收麾下,达到了起义的全盛时期。在太平天国运动被国内外势力联合打压下兵败如山之时,吴凌云战死,延陵国亦由盛转衰,走向末路。其子吴亚忠继续领导起义。经过七年惨淡经营,吴亚忠领导的起义也宣告失败,其部队归由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统辖,成为援越抗法劲旅。  相似文献   

8.
出生于蒲阪雷泽,被誉为中国之“亚当”和“夏娃”的伏羲与女娲,是人首龙身或人首蛇身。在洪水灭绝人类后,为繁衍绵延人口,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兄妹在历山结为夫妻,开创了婚姻自主、一夫一妻制之先河,被华夏尊为人类始祖。他们繁衍了整个中华民族,所以中华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当他们认识到血缘婚对人类繁衍的危害后,遂禁止兄妹通婚,制订礼仪,置嫁娶,正姓氏。故此“同姓不婚”,成为中华民族婚姻史上的优良传统与崇高风尚。伏羲与女娲的丰功伟绩,从远古流传至今达八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9.
宋代廷陵南山吴氏家族人才辈出,数百年而不坠,显然与吴氏家族先辈重视教育、乐于办学、创建家族书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吴氏家族至德、隐士文化不仅对子孙后代,对当地文教产生极其深远影响,而且提高了吴氏家族的社会威望和地位,并使家族文化得以代代承传。  相似文献   

10.
11.
对始祖旅游的网络舆情的定量研究,能更好地指导始祖旅游地的建设和管理决策。文章选取炎帝陵、黄帝陵和舜帝陵景区这三个广被认可的始祖旅游地,通过整理网络文本,提炼出高频词汇,析出游客对其各项内容的评价。总结出旅游者对始祖旅游总体评价较高;对始祖旅游地的自然风景较满意;始祖旅游地承载着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休闲等功能;始祖旅游地文化旅游开发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等结论。因此,始祖旅游地需塑造独特体验、建设经典品牌,深挖人文内涵、丰富旅游精品,开发研学旅游、扩展旅游市场,整合宣传资源、构建营销系统,实现景区合作、提升旅游效益。  相似文献   

12.
对株洲炎帝陵“寻根祭祖”游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根祭祖”游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株洲炎帝陵自古被誉为中华文明源头的载体。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祭奠炎帝,体现了华夏儿女追寻民族根和魂,祭奠中华始祖的淳朴之心,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祖先崇拜的原始信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其中之一就是有着民族特色的丧葬文化。这一民间文化延续千年的传统礼制,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时代与人民。在时代精神与博大的哲学及宗教信仰的相互交织中,丧葬文化背后的陵墓雕刻也丰富多彩,折射着每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成吉思汗去世之后,其四大斡耳朵由后妃们依次继承。元朝建立后,元廷封甘麻剌和他的子孙为晋王,镇守漠北,兼领四大斡耳朵,史称“守宫”。以往的学术研究往往从财产的继承角度研究这一现象,却没有触及它的本质问题,即用途问题。翻检《史集》和《元史》,不难看出,保留是为了祭祀之用。新近的考古发掘进一步验证了这一事实。成吉思汗四斡耳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八白室和今天的成吉思汗陵性质相同。均为成吉思汗灵庙,是蒙元时期遗留下的守宫制度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无常》因其与《朝花夕拾》格格不入的杂文化风格常常被研究者简单化处理.但鲁迅却借助无常这一特殊形象传达了对父亲(包括父亲和老师)的理想.寿镜吾和藤野先生在描写策略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们是无常代表的"师格"的正面典范,同时也是在鲁迅人生中缺席的父亲角色的有力补充,三者最终统一于无常.《无常》体现了鲁迅一生对"人之父"孜孜不倦追求的轨迹,并将《朝花夕拾》从回忆型文本上升到美感与哲理并存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极为重要的拟话本小说集之一。通过对已有观点的辩驳、对相关历史材料和原书文本的分析,发现《型世言》的成书时间当在崇祯四年(1631)至崇祯六年(1633)年之间。  相似文献   

17.
以成陵淖尔大祭来探析非物质遗产的呈递轨迹与内蕴意涵。从成陵祭祀的呈递机制来看,守陵人传统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成陵祭祀是少数民族地区庆典仪式的缩影,从地方性仪式文化升格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寄托了文化平等、民族团结的特殊意涵。  相似文献   

18.
试论汉代陵寝祭祀及其对宗庙祭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汉是祖先祭祀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陵寝祭祀方式逐渐发展成熟 ,成为与宗庙祭祀并行的又一种祖先祭祀方式。陵寝祭祀与宗庙祭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它的兴盛对宗庙祭祀产生重大影响 ,但是 ,它并不能从根本上取代宗庙祭祀在国家祀典中的固有地位  相似文献   

19.
从墓葬的形制与结构判断,西高穴大墓应该是一座东汉晚期的高等级贵族墓;由出土的圭可以确定其是一座东汉晚期的某一个王的墓;由出土的具有“魏武王常所用”铭文的石质器物,可以进一步确定西高穴大墓的墓主人是东汉晚期被封为魏王、死后曾被谥称为魏武王的曹操.因此,考古学界对于西高穴大墓即曹操高陵的判断正确,定性准确.以两宋为界,北宋以前,曹操高陵的所在,文献中一直有明确的记载,不存在疑问,更没有所谓疑冢之说.自南宋始,曹操“七十二疑冢”说产生并流布开来.究其原因,这主要与曹操高陵的西晋被盗以及后来北宋的修复有关.曹操墓在西晋被盗后,墓葬暴露,其所在成为尽人皆知的事实.北宋对曹操墓的修葺与保护,使曹操高陵因被盗而形成的识别标识湮灭;加之地表植被的恢复,原本“不封不树”的曹操墓与周边环境统一,外表已难辨识;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北宋灭亡,守冢户逃离,曹操墓就渐渐成为人们不知所在的疑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