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方法论角度审视物质及物质可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批判预设主义与相对主义,剖析物质概念,说明物质是一个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系统;进而解剖物质有限可分论及机械的物质无限可分论、无穷层次的物质无限可分论,指出正确的出路是寻求物质有限可分论与物质无限可分论的互补,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先从解读中说明“宇宙的起源”实指有限宇宙的起源,而这类有限宇宙是“无穷无尽”的,亦即有限宇宙产生于和存在于无限宇宙之中,以此作铺垫,进而主旨辨析、论证“没有物质的宇宙”观,属于有限宇宙以重子(电子、夸克等中子、质子)物质为基础的普通物质构成的狭义物质观;而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是具有先进科学和先进哲学的先进物质观,既包括普通物质构成的有限宇宙及其狭义物质观,又包括非普通物质构成的无限宇宙及其广义物质观,以组成有限无限宇宙大统一的总物质观,从而论证有限无限宇宙客观自然不存在“什么都没有”的纯“无”字态,而是自有永有,自动永动,循环转化,无限永恒。  相似文献   

3.
1977年,在第七届国际粒子物理学会议上房名物理学家格拉肖把他所预言的比夸克更小的粒子命名为“毛粒子”,这是为了纪念毛泽东关于基本粒子仍然可分、物质有无限层次的思想。毛泽东生前在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过程中,十分关注自然科学的最新进展,并对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提出过意义隽永的独到见解,深刻地阐明了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即把物质无限可分性与对立统一律结合起来;把物质层次的无限性与运动、时空的无限性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现。  相似文献   

4.
试论物质可分无限性与宇宙无限性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物质可分无限性与宇宙无限性相统一的命题。(1)从哲学史考察了命题的思想渊源;(2)从本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粒子物理学与现代宇宙学角度论证了命题的合理性;(3)论证在微观、宏观及宇宙三个层次物质具有开放性;(4)论证命题统一于开放性;(5)论证物质可分无限性与宇宙无限性之转化性。依系统内外相对性,阐明了宇宙创生正是物质可分的一种表现。本命题意义在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不仅表现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且表明世界在“大”、“小”两极上的对立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刘树田 《中学科技》2008,(10):24-25
人们关于物质结构的认识,历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2000多年前,庄子提出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就是这个意思;另一种观点认为物质不是无限可分的,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这样解释宇宙——切物质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是不可再分的“宇宙之砖”,并它们叫做原子。  相似文献   

6.
弦论真的走到科学尽头了吗?事实是20世纪以来的四大研究:庞加莱猜想、物质无限可分、弦论、形式本体论,在21世纪初走到一起了。这标志着21世纪是一个不平凡的世纪。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国内外一些哲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对物质无限可分的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物质结构问题,只关系到“物理世界”,不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要研究的问题;物质分割有一定的极限,超过了这个极限,就不能再行分割;“物质无限可分论”的观点,不论在实际上或理论上都是不能成立的,等等。对于这个问题,有必要加以澄清,因为它关系到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如何在物质结构问题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等问题。笔者试图对这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学科方法论原理的高度对基元性原理作了明确的定义和形象的说明。从20世纪人类对物质微观结构认识的几个重要阶段(凝聚态——分子——原子——原子核——粒子——亚粒子)的分析,加深对基元性原理的理解。最后说明研究方法论原理在科学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不是商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是否商品的问题 ,我国理论界已争论了近20年了。自1992年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论”的声音又高了和多了起来。我国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的雇佣工人的劳动力无疑是商品。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否商品的问题 ,我认为应首先弄清两个问题 :一是“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论”的理论和事实根据能否成立?二是宣传“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论”有无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对这两个问题一直是持不同意见的。首先 ,应超越一种非科…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末,由于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证明了原子是可分的。恩格斯的预言“原子决不能被看作简单的东西或已知的最小实物粒子”得到了证实。1910年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从而发现了物质微观结构的第二个层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又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以后又发现了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以及介子、超子等等粒子。这样人们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进入了基本粒子这一层次。“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由于物理学上的新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数学教学中培养反思能力的做法。即说理过程中使用了什么知识、什么思想方法?该命题是否还有其他说明方法?还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条件可否特殊化或一般化?题目中的题设和结论是否可以互换?  相似文献   

12.
龚放 《江苏高教》2020,(1):7-15
一百年前陶行知在南高师力主将“教授法”更名为“教学法”,看似一字之变,却彰显了教育哲学的天差地别。他的“教学合一”和“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既脱胎于杜威的“儿童是太阳”和“新三中心论”,同时,也凸显了他对教育,特别是对大学教育问题与症结的深刻认识和犀利分析。时至今日,人们重温历史,仍然为其前卫、明晰的理念和深入浅出的阐释所深深折服。需要反思的是,对教育、教学本质内涵及要素互动的理解,是否仍有拓展的空间?对“教”与“学”角色互动和影响交互的认识,是否仍有深化可能?鉴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提法易生歧义,“学生为本”更准确科学;而“学生为本”离不开“教师为要”;只有坚持“教师为要”,方能真正落实“学生为本”。笔者郑重建议:将“学生为本”与“教师为要”并提,作为现代大学办学的基本原则,它们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互为犄角、互为表里,不可或缺也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3.
基于 CAD 和 CAE 软件的集成设计是现代设计趋势之一。如何将参数化 CAD 建模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是一项挑战性工作。通过改变模型参数实现自动建模和有限元分析的研究很少。探讨基于 SolidWorks 尺寸驱动的弹簧参数化建模与基于 Python 的 ABAQUS 二次开发进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 VB 界面中,通过人机对话窗口对可变参数赋予不同的参数值,自动生成一系列圆柱螺旋压缩弹簧模型。将模型导入 Abaqus有限元软件,采用 Python 语言进行 CAE 模块编辑。将参数化技术与有限元计算有机结合,建立弹簧参数化设计与 CAE 分析系统,实现 CAE 分析的自动建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得到合理的有限元分析结果。采用基于参数的设计与分析方法,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得到合理准确的结果,且成本较低,弹簧分析方法也适用于其它机械零件。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什么是“创新”和“创新人才”?学术上对它们是如何界定的?它们与现代教育技术有何关系?该从理论上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证与阐述。  相似文献   

15.
走向课堂的生态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论与生态论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宇宙论,控制、分离与线性等现代课堂病理都可归为机械论主导。走出机械论带来的课堂误区,关键在于从生命关怀出发,确立课堂生态和谐的理念,追求课堂生活中人与人、人与课程及人与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教育政策平衡:性质反思与概念重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平衡理论被引入教育政策研究领域以来,它的性质与概念一直受到推论依据的挑战。平衡究竟是什么,平衡论是否能作为教育政策协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学界仍然莫衷一是。为此,需要对教育政策平衡的性质与概念加以反思与重组。  相似文献   

17.
数学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功能之一是为专业服务,但当前数学能否很好地为专业学习服务,数学学习与专业课学习之间究竟有多少关系,如何解决它们之间的一些矛盾等问题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通过调查统计,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中数学与专业课之间的一些相关性,并初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8.
李兴洲 《教育学报》2007,3(4):51-56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我国近一段时间深化教育改革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这一问题是如何被提出的?谁在谈论“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如何探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值得认真反思。当下人们探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受双重动机支配:一是主动与国际教育改革接轨,一是与市场经济体系接轨;而且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也一定程度地左右着制度建设的方向和内容。实际上,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不可忽视现代学校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不可忽视制度设计与运行的性质及其规律。只有充分体现“学校性”和“制度性”特征,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才能有效。  相似文献   

19.
现代的民族国家,究竟是一个政治共同体,还是历史文化共同体?关于这一问题,是目前国外知识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也曾经有过两条相应的思想脉络.继承晚清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的不同路径,在民国时期自由主义思想家中,张佛泉代表了具有共和主义取向的政治爱国主义,张君劢体现了带有社群主义色彩的文化民族主义.他们虽然都重视民族的复兴,但对如何形成现代民族国家、公民的认同是什么以及何为公共文化等基本问题,具有深刻的分歧.这些有价值的思想分歧,体现了现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内在紧张和张力.  相似文献   

20.
以《说文》中与“天、地、人”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崇数、敬天、厚地、尊人、尚德等角度探讨了中国先民的全息意识,发现中国先民的三才全息意识具有丰富性、和谐性、系统性。一部天地人合一的历程其实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参通天地、以人为本的全息文化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