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工程作为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环节,作为突破经济瓶颈、改善环境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国家安全、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的重要手段,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愈来愈突出。目前,我国各行各业正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奋斗,包括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在内的一批大型、特大型工程的兴建,将极大地改变我国未来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工程建设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工程活动塑造了现代社会的物质面貌,工程活动对社会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工程的技术和经济问题比较重视,相比之下,对工程的广泛的社会维度的问题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在思想上和理论上,常常不能准确、清晰地认识、界定和处理科学活动、技术活动、工程活动在活动主体、活动性质和制度安排上的区别与联系,忽视了对工程活动本身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这就导致了工程创新和工程教育方面的许多问题。近年来,工程与社会的综合性研究在国内开始兴起。李伯聪教授2002年8月出版了《工程哲学导论》,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了以工程哲学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会议,2004年12月中国工程院举办了以"工程与社会"为主题的论坛,同时还正式成立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委员会。2004年,杜澄、李伯聪主编的《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第1卷出版,这是学术界第一本专题对工程进行跨学科和多学科研究的论文集。目前,我国正在出现对"工程与社会"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可喜势头,这个领域存在着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迫切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新的研究和新的探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工程创新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对"工程与社会"这个主题--特别是工程创新和工程人才问题--进行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这方面的许多问题正在受到学术界、工程界和有关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我们邀请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共同研讨有关问题,深化对"工程创新"、"工程人才"和"工程与社会"问题的理论认识,同时也推进对有关问题的政策研讨。  相似文献   

2.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这一目标和任务的提出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的必经之路。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人是社会的主体,又是自然的一部分,即人是生活在自然界当中的社会人,自然界是…  相似文献   

3.
李迎春 《今日科苑》2007,(8):120-1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  相似文献   

4.
张智善 《科协论坛》2005,20(11):27-2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采取多种措施。科协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国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发挥自己独特优势,做好以下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在国内外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三农”不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这既是由党在新时期面临的历史任务和“三农”所处的重要地位决定的,也是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实施社会公平与正义,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建设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又是重要保障和重要条件。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领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体现“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实质,对于进一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齐心协力投入到小康社会建设中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自从1998年政府上网工程开展以来,政府机关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站点和主页成为必然趋势,政府门户网站不仅是政府机关宣传和服务的窗口,更应该成为政府机关与企业和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工作体会,在如何增强技术监督门户网站互动性、实效性等问题上进行了探讨,希望技术监督部门通过门户网站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群众,从而为创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基金》2007,21(3):138-1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7年3月20日在京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陈宜瑜主任以“营造创新环境繁荣基础研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技支撑”为题作了工作报告;孙家广副主任作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的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监督委员会张存浩主任作了“继续努力探索科学基金监督规律为完善科学基金监督机制做出新贡献”的报告。财政部教科文司居昊副司长到会讲话。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资源循环型社会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铁镛 《学会》2005,(3):41-43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依赖资源和高消耗来实现,导致资源的约束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21世纪前2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如果继续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末端治理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十分关键的战略调整阶段。第一,从“十六大”召开以来,国家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包括节约型社会、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的提法,中国明显地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第二,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本质特征是,一种系统性的技术正替代传统工业所赖以存在的技术体系;第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国家的经济到2020年翻两番,  相似文献   

12.
论科学基金管理的规范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科学基金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新的发展形势的需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在“支持基础研究、鼓励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战略定位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的“二十四字”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中国的工业工程?中国的工业工程该怎样发展?一直是个非常现实、重要和严肃的课题。从一名普通工人到我国工业工程学科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之一,齐二石教授在近四十年的时间中一步步走来。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为我国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道路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14.
"当中国的经济在繁荣发展时,中国科学的发展也到了一个关键时刻。中国科学应该为改革和创新做出贡献。我们深知中国科学院对国际顾问委员会的重视,科学院认为要将研究所提升至国际一流水平,需要听取国际专家对研究所功能和结构模式的建议。我们深知国际顾问委员会的职责是评估研究所的发展状况和运行功能,并为其未来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这是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青年科技》2006,(1):26-34
进入21世纪,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演进。科学技术创造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财富形成的主要源泉。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只有抓化科技革命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显著提高科技实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才有可能突破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障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秦威 《学会》2008,(1):16-22
<正>民间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是我国当代社会管理机制的一项重大变革。党的十七大报告对这个问题的表述是:"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17.
正在多位人因工程同行,特别是西安科技大学田水承教授的大力推动下,我们非常高兴地得知《技术与创新管理》杂志将开辟人因工效学与创新专栏,为国内从事人因与工效学研究、应用的学者、专家和业界从事技术创新与管理的专业人士提供交流平台。人因与工效学(有时也简称为人因工程或者工效学)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密切相关,相信这一专栏将为在广大读者中推广人因工程理念、方法、案例,在高等教育领域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在业界推动基于需求精准识别的创新研发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孙录宝 《学会》2016,(9):40-4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明确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基本内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创新性地提出了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发展之路。《意见》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组织制度和发展格局,为新时期进一步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