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尔滨市的中考命题始终按照"稳定、深化、发展"的改革精神,实行"3+综合"的中考命题改革方案,努力使中考命题改革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趋势,充分发挥中考命题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中考改革越来越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的精神,特别是随着教育部<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传达后,全国各地在深化数学命题改革,努力克服"繁、难、偏、旧"等问题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结合对2003年中考数学命题的分析谈谈我国初中数学教育评价在近期发展的一些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在《纲要》中有明确的表述:“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考试改革是评价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考试内容改革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改变以前只重视学生学业成绩、忽视学生非学业素质发展的状况,全面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进步与成就。遵循新课程评价改革的基本理念,结合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具体来说,中考物理命题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王磊 《甘肃教育》2000,(2):62-65
1998年,教育部以江苏省苏州市、湖北省荆门市、山东省烟台市、吉林省辽源市、上海闵行区和北京顺义县等七地区为试点,进行了初中毕业、升学语文学科考试改革的试验。改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也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肯定。”(《跨出一步天地宽》,对1998年荆门、苏州、闵行语文中考改革的调查,《人民教育》1999年5月号。)紧接着,教育部基教司在苏州召开了全国中考语文考试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会,  相似文献   

5.
一、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依据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命题的难易度要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6.
《从STS教育看新课程中考化学命题的改革》《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化学试题的审题与答题》《试论有效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教学途径》,分析了新课程下中考化学的命题、审题与答题技巧,指出了有效进行习题教学的途径;《备战2007中考》好题荟萃,充分体现新课程教学及考试特征,对广大教师、学生的中考备考、应考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2011,(1):113-115
成果名称:深化中考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申报单位: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 团队成员:张国华、徐友礼、韩光福、焦天民、张作宝、周立明 只要说起新课程中考,潍坊就是绕不开的话题。作为国家首批新课程改革实验区,潍坊市的中考改革从一开始就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同。早在2005年,潍坊市在高密试点中考改革后不久,《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就报道了潍坊市的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8.
成果名称:深化中考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申报单位: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团队成员:张国华、徐友礼、韩光福、焦天民、张作宝、周立明只要说起新课程中考,潍坊就是绕不开的话题。作为国家首批新课程改革实验区,潍坊市的中考改革从一开始就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同。早在2005年,潍坊市在高密试点中考改革后不久,《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就报道了潍坊市的相关探索。2008年12月,潍坊市的中考制度改革荣获了首届全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市的中考命题始终按照“稳定、深化、发展”的改革精神,实行“3+综合”的中考命题改革方案,努力使中考命题改革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趋势,充分发挥中考命题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作用。 一、关于中考命题的理念与原则 中考命题一定要打造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0.
一、2004年中考物理试卷 分析 哈尔滨市2004年初中升学 考试的物理命题工作按照"稳 定、深化、发展"的改革精神,在 继承以往中考改革成果的基础 上,又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 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新 的课程改革精神和新的《课程标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及《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初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是我区中考命题的重要原则和指导思想,无论课改实验区,还是非课改实验区,都要依照以上精神进行复习教学。  相似文献   

12.
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影响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它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国内外提供的考试评价改革经验为基础,以教育发展实际为现实土壤,以中考改革设定的目标为努力方向,积极构建一个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初中评价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体系,这对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确定在上海、浙江先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选择考试科目的自主性、考试评价采取等级制、考察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完成各阶段学业考试的衔接,浙江以及北京等各省市已经出台中考改革方案,上海市中考改  相似文献   

14.
李萍  李丽娟 《教育》2022,(9):4-10
教育评价不仅仅关系到中考,其牵涉范围极广,影响极大,意义极深远.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方案》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  相似文献   

15.
烟台市1999年语文中考命题深化改革,是在烟台市教委实施素质教育正确方针指导下,遵照国家教育部及山东省教委有关指示精神而进行的,是在烟台市1998年语文中考命题改革取得初步经验的前提下,按照《关于1999年烟台市语文中考命题改革的有关意见》实施的。改革尽管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以求完善,但从已取得的成果看,至少它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导向是正确的。  一、深化改革的原因  近几年来,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及人文素养普遍看低,这一事实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指…  相似文献   

16.
命题技术:中考改革亟待突破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年一度的中考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次重要的学业评价,备受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自1999年我国中考命题权下放、实现“由集中到分散”以来,各地纷纷组建了中考命题人才库,中考命题经验不断丰富,命题技术得到普遍提高。据统计,2011年-~IXl各地中考命题单位已增至130余家。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当前我国中考试卷的命制水平总体上仍然不高,且不同地区间差异显著,成为深化中考改革的一大瓶颈,其背后的诸多方面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是推行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实施中考的第二年,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得以广泛宣传和落实的又一个年份。《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生活化选材、情感化体验、个性化表达的精神已经和正在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特别是中考作文命题改革产生了和产生着重要影响。“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民间素有“得作文者得中考”之说,中考命题者对作文命题当然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按照既有利于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又有利于中考选拔人才的原则,广大中考命题者孜孜以求,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由此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举行的中考,是在推进新课程改革后实施的第七次中考,也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之前举行的中考。这一年的中考,给下一轮教育改革全面启动后中考命题改革提供了一个参照,具有标本性的意义。笔者搜集了2010年140套中考语文试卷。对其中的作文命题进行了重点研究。总  相似文献   

19.
初中毕业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简称"语文中考")是关系中小学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的考试,每年的语文中考也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应该看到,受制于应试教育的考试运作模式与我们所倡导和实践的新课程理念之间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如何解决这种矛盾,探索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新的考试运作,对中小学语文教育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对于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中考改革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课程改革具有根本性的影响。从1998年开始,教育部启动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试点。2004年,17个有首批初中毕业生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展了中考改革工作。2005年,全国有500多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进行中考改革。在这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的相关文件,以推动和保障这次改革全面深入的实施。那么各地实施新中考有何新举措?成效如何?还面临什么样的困境?本文现根据有关报道介绍的各地做法,予以剖析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