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悉尼协议》范式进行专业建设试点成为一批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动力,但在进行成果导向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偏差。主要是对能力缺乏与工作情境关联研究,在进行课程开发过程中缺乏对职业标准与职业资格的关注,课程结构划分套用工程教育的分类,课程设计落后于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不解决这些问题,难以提升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水平。因此,不应简单地按照《悉尼协议》的范式图解我国高职教育的实践。高职院校可以借鉴《悉尼协议》的教育智慧与理念,深化我国高职课程改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建设与认证标准、课程开发方法与经验,最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决能力是高职学生重要但又欠缺的能力之一。基于“输出”倒逼“输入”的“输出为本”教学范式的理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为理论支撑,构建高职教育“六问导学”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契合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以构建问题支架驱动课堂教学,以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以层级递进方式实现学生能力进阶,从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助力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历史进程,然后指出了职业教育课程发展遇到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在价值的缺失、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建设的热情有限、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有脱节等问题,最后提出了职业教育课程的未来走向:逐步转向“以人为本”的课程价值取向、全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课程体系、探索完善“多重适应”的课程改革机制、建立健全“统筹协调”的课程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国家高度重视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而提升高职教育适应性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国内尚未建立高职院校教育适应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从教育质量评估视角考量是一种尝试和探索。参考国内外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经验,构建基于提升教育适应性的“BSEI四维立体”教育质量评估指标框架,从“基向度适应”“自向度适应”“外向度适应”“内向度适应”4个适应度进行评估,建立了25个维度114个一级指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职业教育培养人才要求的高移,高职教育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着。这种发展形势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达到真正能够适应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教材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教学要求和目标的重要媒介之一。为了突出教材的高职特色,既要走出传统职业教育教材的束缚,又要彻底摆脱“压缩型本科”教材的旧巢,就要推出以市场需要为取向、以能力为核心,反映教学改革成果、突出高职教育特色,适应高职教学需要的、与职业相适应的实用型精品教材。  相似文献   

6.
厘清中职、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定位,将“中高本”跨境电商专业课程进行合理分层与有效衔接设计,从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个方面构建“中高本”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纵向贯通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以满足跨境电商企业人才需求和学生提升学历的内在需要,是增强职业教育技术适应性的关键举措,对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教材是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的一类,有较强的理论性、职业普适性。基于《财政与金融》教材的开发实践,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建设应以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价值基础——价值引领、终极目标、职教特色、市场接轨和形式要求为依据,以坚持立德树人、多元主体协同、体现务实和“四新”、数字技术赋能为理念,构建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建设框架;创设多种融入方式,凸显价值引领;依据职业标准设计专栏,提升职业素养;校企协同共研内容,呈现务实和“四新”;精心配置数字资源,适应教育新生态,以实现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教材的高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8.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学习者的多样性、需求的个性化对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提出了挑战。增强职业教育课程的适应性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梳理了职业教育课程研究脉络,对其适应性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产岗人课”适配模型对提升课程的适应性途径进行了探索,最后提出了职业教育课程适应性四个提升策略,即与高质量发展吻合的高职课程开发策略、与岗位人才需求契合的课程内容构建策略、与岗位要求高度耦合的高职课程实施策略、与培养目标匹配的高职课程质量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9.
郝云亮  汤辰祥 《江苏教育》2022,(76):24-28+32
五年制高职教师的适应性指教师对于五年制高职“方法”“情境”“知识”的适应情况。五年制高职教育“长学制”“一体化”“本土化”特征影响了教师适应性的内涵。当前,五年制高职教师还存在教育形式陈旧低效、工作状态封闭孤立、知识价值模糊失焦等适应性问题。对此,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围绕“身体参与教育形式—团队协作工作形式”“跨界多元教育环境—现代学徒教育对象”“工作本位知识体系—职教本位价值理念”等维度制定教师适应性培养策略,通过“普及行动导向教法与建设结构化教育团队”“校企两站共建与现代学徒制试点”“教科研项目合作与校本化师德师风建设”等措施,在不同层面提升教师对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适应性水平。  相似文献   

10.
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解困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离农的教育”还是“务农的教育”,“实施普通教育”还是“提供职业教育”,是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两个矛盾焦点。其根源在于对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不同理解。依据“三农”发展趋势以及农村学生发展的需求,追求真正的“教育公平”,坚持为“三农”服务的课程价值取向,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课程文化,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发展之本,是化解农村学校课程改革困境的基本之策。  相似文献   

11.
洪俊 《中小学管理》2006,(10):18-21
进行“离农的教育”还是“务农的教育”,“实施普通教育”还是“提供职业教育”,是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两个矛盾焦点。其根源在于对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不同理解。依据“三农”发展趋势以及农村学生发展的需求,追求真正的“教育公平”,坚持为“三农”服务的课程价值取向,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课程文化,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发展之本,是化解农村学校课程改革困境的基本之策。  相似文献   

12.
以能力为本位和项目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能力型项目课程建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提高了教育质量,彰显了职业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国际化具有提升高职教育办学质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助推实现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内涵。当前,高职教育国际化呈现出“理念提升、备受关注”“内涵加深、身份转变”“专业广泛、产业引领”“沿海活跃、内陆缓慢”等发展特征。在现代化征程中,学历层次差异是影响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发展的原生性因素,疫情创伤和世界变局是阻碍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次生性因素,“援外”政策导向是影响高职教育国际化平衡发展的派生性因素,致使高职教育国际化陷入困境。基于院校本位,从构建院校国际化内部治理体系、对标国际标准拓宽现代化发展空间、将开放办学纳入现代化轨道等维度架构高职教育国际化推进策略,以期用“国际化”手段实现“现代化”目标,助力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产业学院之路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和价值取向。为了探索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与企业集团强手联合实行产、学、训、研一体功能的学校,以提升高职学院办学“内涵与特色”的新观点,结合我院办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营造学院办学功能的前膪性、理性化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归纳出,课程实施有三种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创生取向”。“创生取向”这是近些年来提倡的一种新的课程实施价值取向。这种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老师和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已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新课程实施以来,研究并借鉴课程创生取向,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我们艺术特色教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按照“类型教育”的定位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地位和质量的关键。为解决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类型特色不明显、课程内容与专业应用需求契合度不高、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分院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数专融合”教学改革,形成了“一体两翼、多元协同”的数学教研机制,构建了基于“情境问题解决”的“自主建构·拓展思维”学习模式,开发了“生活经验+专业应用”数学建模课程,着力提升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高质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中国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课程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义。新时代高质量课程建设需要充分彰显对差异的观照,以增强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适应性课程是对教育中差异存在的积极回应,也是高质量课程体系发展的必然逻辑。适应性课程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课程发展的一种价值导向。构建新时代高质量适应性课程需要树立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在制定课程目标时充分考虑理性与非理性的平衡,通过自组织的课程内容开发以及建立课程资源区域共享机制,实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价值旨趣。  相似文献   

18.
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是五年制高职内涵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和职业教育的针对性、适应性的特点,Y型课程体系结构更适合现代高职教育的要求,工作导向的课程结构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将课程结构合理地匹配于工作结构,把多种领域的知识按合理的结构有机地组织起来,可以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更加贴近职业岗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现行高职大学物理课程的几种价值取向分析我国现行高职大学物理课程的价值取向,可大致分为“学科中心”、“能力中心”以及“专业中心”三种价值取向类型。“学科中心”的价值取向是基于皮亚杰等人的结构主义教育思想,认为高职教育就是高等教育,忽略了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特别强调认知能力的发展,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结构,注重理论水平的提升,其沿用的是高等教育理工科专业大学物理的原有体系或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系统、扎实,但相对来讲实践性不强,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在将来的工作中可迁移性小;在高职院校的理工专业…  相似文献   

20.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要体现适应性、职业性、发展性三大要求。树立“从做中学,从学中做”的教育理念;贯彻“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达到“提升综合职业(行动)能力”的教学目标。为此,从教学内容专题化;教学形式互动化;考核体系过程化三个方面着手改革,积极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