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档案安全保障是档案界学者和档案实践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提出在组织机构中开展档案安全文化建设。在对档案安全文化涵义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档案安全文化内容框架,最后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组织中档案安全文化形成机理,从社会学角度论述组织中档案安全文化形成途径,以期通过提高组织档案安全文化软实力,配合档案安全保障技术、管理措施来达到档案安全保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通过政策计量视角观察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环境全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设计,提供政策、研究、实践等板块之间进行比较的思路与资料库。[方法/过程] 收集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文本形成样本集,利用机器自动抽取和人工规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题标引,构建政策类目框架。[结果/结论] 对政策类目框架中8个一级类目组及24个一级类目进行描述,阐述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核心内容主题。以内容主题为分析单元,可以考察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制定、理论研究、机构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载体是档案之"本",载体上承载的记忆符号是档案之"魂",二者组成了档案。本文从两条线索出发对档案中的文化起源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一是从"点"的维度讨论档案载体的文化元素,在"线"的维度上揭示档案中的文化现象,解读"面"维度上的"档案文化";其二是通过价值维度上档案包含的人与自我意识的关系、从形态维度上档案包含的人与自然物质变量的关系和从技术维度上档案包含的人与社会行为关系的历史考察来确立档案的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4.
档案文化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信息社会,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文章以社会公共文化作为信息时代档案文化发展的新定位,以大众文化为新的表现形态,共同推动档案文化从“组织文化”向“社会文化”的转变,并结合实践中的具体案例从空间、主体和成果三个维度描述信息时代档案文化所呈现的微观样态,将档案文化空间样态解构为网状实体空间与赛博空间;阐释了档案文化主体样态呈现出的多元化和协作化趋势;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和档案文化服务活动共同构成了面向大众的档案文化成果样态。  相似文献   

5.
结构分析为档案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方法,但既有档案文化结构理论的不同主张存在结构思维单一与动态性缺失的局限。提出一种由链式关系连接,由档案精神文化、物态文化、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为要素组成的档案文化四轴传动模型,说明档案文化各要素间存在多向互动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促成了档案文化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本身的维度空间去考察档案实践及其研究,能深度发掘二者间的关联和互动.文章在剖析档案研究在文化的内容、形式和功能三个维度的自然存在基础上,探讨档案理论与实践之于文化的普适性、专业性和独特性,并提出从受众面向、方法输出、主体定位和时间向度等方面,全维度地增强档案界文化研究的自信和自觉.  相似文献   

7.
形象是指公众对于某组织的总体评价,是组织要素和组织行为在公众中产生的总体印象。自综合档案馆出现以来,它就以国家科学文化事业机构示人,“档案馆作为大众性文化事业机构,其形象具有客观性,应该是文化形象,是区域性档案信息资源的收藏、咨询、开发中心和文化基地。”具体讲,综合档案馆的文化形象是人们对其组织要素:馆藏、馆貌、工作人员及其组织行为和档案信息的研究加工等的总体评价和印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档案这一最原生态的信息载体探讨了档案文化传播与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关系问题;从政策、法律、文化和传播学要素等多个维度,论述了档案文化传播视域下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杜钊 《云南档案》2011,(3):36-37
本文将白族档案植根于白族文化,从档案内容、形态、分布以及文化变迁与档案样态演变四个方面综合考虑民族档案的存在状态,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白族档案研究,以新的观点和视角对民族档案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档案文化是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形态的产物,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社会变迁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档案文化构成的界定,从档案管理理念、档案社会意识、档案职业追求三方面对我国档案文化走向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规范我国档案管理实践工作,为促进社会转型期下的档案价值认知的正确转型提供参考,使档案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11.
社会化媒体成为女性文化生长和传播的主要平台。本文试图通过想象可供性的分析框架,从技术特征、交互模式和情感体验三个维度讨论女性文化与传播技术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侨批档案诚信文化在改善我国当前社会诚信环境、构建信任体系、提升社会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研究首先以广东省江门、潮州、汕头、梅州等侨乡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以及民间收藏机构为调研对象,结合《侨批档案图鉴》《侨批故事》《中国抗战期间的侨批邮史》等侨批档案资料,广泛收集侨批档案诚信文化案例,并从个人、行业和国家等维度探析了广东省侨批档案诚信文化价值内涵;其次,从家庭、社会和政府层面分析了广东省侨批档案诚信文化特点;最后从侨批档案诚信文化培育和基于新技术与平台的诚信文化传播等维度,探讨了广东省侨批档案诚信文化传承对策。  相似文献   

13.
非结构化数据的激增给档案文化资源整合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引入内容管理的概念可以实现不同类型资源的无障碍管理。本文在介绍内容管理概念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内容管理模型来整合各领域的档案文化资源,完成从资源到用户的全过程、一体化管理。深化政策资金支持、建立协调管理机制、完善信息技术支撑和加强用户信息素养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有利于实现内容管理和档案文化资源整合工作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多次出现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讲话中。"文化自信"这一概念的提出,给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出发,以文化自信为视角,通过与文化自信相关特征的比对,分析了高校档案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从校史编纂、构建档案信息平台、发展档案文化教育、积极参与部门间合作等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档案的文化属性和文化价值一直备受档案界关注,然而它们真正发挥的功效并不尽如人意。笔者运用横向思维作为研究方法,试图从新的视角入手,拓展档案文化事业研究的思维视野。首先梳理档案文化建设中的跨领域研究现状,对国际上探讨的热点,如文化机构融合、集群服务等研究进行介绍,然后对国内实践的关注点城市记忆工程和“中国记忆”数据库进行概述,最后提出基于更广阔的思维背景下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
档案社会宣传的文化视角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贞 《北京档案》2011,(8):25-26
本文主要探讨档案部门在开展社会宣传工作中,如何从文化的角度选择宣传视角,以使社会公众更能从文化思维的范畴加强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了解。建议以介绍档案中丰厚的历史底蕴、档案信息的原始性、重要性,挖掘档案中的休闲文化、介绍档案文化活动、展示视觉听觉文化和展现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信息的融合、中外档案信息文化的交流融合为切入视角,做好宣传。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从民俗文化的视域出发,基于节日整体依存的载体(文化生态)、节日内容的表现客体(节日习俗)、节日活动的行为主体(民俗大众)和节日运作的组织介体(各社会机构)四个维度构建了节日民俗系统,深入分析了我国传统节日生存困境的根源。同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视角,构建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系统,分别从节日传承与保护的识别系统与实体系统出发,根据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具体提出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面向档案数据化实践的现实需求,参考元语言和语义框架理论,提出“档案语义描述语言”的学术概念,探讨其理论实质、设计理念和技术原理,构建其标准体系框架并就其建设实践提出若干策略建议。“档案语义描述语言”是经过人工设计的,专门用来以结构化形式描述档案语义信息并承担逻辑中介功能的工具性元语言符号系统,可以为档案内容信息的结构化数据描述提供系统性、整体性解决方案。“档案语义描述语言”致力于实现档案文本语义信息的逆向解码,遵循事件驱动、逻辑降维、实体消歧、语义压缩等设计理念,参照文档对象模型DOM进行XML数据建模,将档案文本的语义信息表示为树形语义框架。档案语义描述语言由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构成,国家档案管理部门和标准化工作部门应当提前进行战略布局,通过制定建设规划,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启动试点项目、引入众包机制、推进人机协同、建立开放式进化机制等方式推进其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田浩 《中国编辑》2024,(4):43-49
以介入性为特征的新闻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日渐兴起,研究者可以通过比较视角、历时视角与规范视角来考察不同社会中介入性新闻的实践模式及其文化特征。比较视角下,“群众路线”等中国特色话语有益于介入性新闻文化话语体系的搭建;历时视角下,全球新闻业在不同阶段都呈现出积极介入社会的实践要求;规范视角下,数字新闻业主张将社会问题化约为行业问题来应对由信息生态转型所引发的一系列观念冲突。研究者应当以人本主义为价值锚点,挖掘数字新闻业与用户之间的亲密关系,并积极探索“介入性”之于数字新闻学的理论潜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增强现实(AR)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与应用前景,为智慧社会背景下基于AR技术的智慧公共文化服务转型提供参考。利用网络调研法和案例研究法观察、总结国内外实践案例,凝练基于AR技术的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应用框架;采用比较分析法,揭示不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应用特征,探究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用AR技术趋势。研究发现:AR技术运用增强了公共文化机构在文化传承、社会教育、信息服务、休闲互动方面的功能发挥;在运用AR技术提供服务时,不同类型机构的侧重点不同,博物馆、美术馆和档案馆重视文化传承服务,档案馆、图书馆注重利用AR技术进行社会教育,图书馆、科技馆提供信息服务,科技馆和博物馆同时侧重休闲互动服务的供给;目前应用AR技术仍面临设备费用高昂、业态雷同、安全隐患、知识产权风险、功能质量有待提高、用户体验需要提升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