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工作关系到受教育者的心灵塑造、道德生成及素质发展。良心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和调节机制所在。教育良心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追逐并坚守的道德灵魂。把教育工作当成一项良心事业,这不仅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对教育活动回归教育本真的追寻。教育工作中的良心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教育管理者的决策与制度设计、学者的学术活动中。因此,我们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加强教育管理者在上层设计过程中的良心意识,强调学者凭良心从事学术,使教育工作沿着良心指引的路径前进,确保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教师的良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教师的职业良心就是教育良心 ,它指的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义务的高度自觉意识和情感体认、自觉履行各种教育职责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调控和评价的能力等 ;教师的职业良心包括 :克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四个方面 ,具有层次性高、教育性强的特点 ,其形成受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也受自身修养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由于工作性质的决定,教师的职业良心在教育工作中对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教师职业良心的概念,教师职业良心的形成和教师职业良心的养成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试图通过本文的论述,使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养成良好的职业良心,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增强职业责任心,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4.
良心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范畴,也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观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有良心”来赞誉某人的道德行为,用“没良心”去谴责某人的非道德行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务件下的公民道德教育,一定要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的良心观,培养从业者高尚的职业良心,唤起每个公民负责任、讲道义的公共良心。  相似文献   

5.
宁林彬  陈励 《文教资料》2011,(31):98-101
良心是社会道德运行最可靠的基础,但良心是否具有可教性?本文从良心的概念入手.从教育学的角度诠释良心的内涵及特征,以准确把握良心的本质.并通过对人性的分析,阐释性恶是教育的逻辑起点,为良心可教建立了内在的理论依据。人性虽然有恶的一面,但是可能通过教育化性起伪,将“善”植入人心,这是良心教育的价值期待.从而揭示出良心需要教育才能将善内化。  相似文献   

6.
7.
8.
培育高职生的职业良心 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软实力是核心竞争力,而道德力又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职业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心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石,对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良心培育,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对于学生毕业后顺利融入社会,适应职业岗位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良心的处方     
参加朋友的家庭聚会,有幸认识了当地颇具名气的私立医院的院长王先生,他向我讲述了自己的经历:那一年我26岁,是当时分到那家公立医院的第一个研究生。医院有一条内部规定,医生的工资和奖金是与自己的业务量挂钩的。也就是说你所开处方的多少、患者购买药量的大小和所做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0.
良心     
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做了相同的事,结局却会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1.
教学良心是教师对外在教学规范的自觉意识并内化为稳定的教学意志和信念,以及在此基础上主动形成的教学价值意识和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并能最后将其转化为或者指导外在的教学行为.基于对“良心”内涵的分析,本文对教师教学良心的内涵及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师教学良心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良心观的价值取向,以人格词汇学的假设为基础,对311名被试进行两次问卷调查,探讨当代大学生对传统良心观的认同度和良心的内隐观,经过内容分析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绝大部分人都肯定和认同"做人做事要凭良心",且大部分人都认为这句话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中仍有它的必要性。大学生把是否履行个体基本道德义务作为判定有无良心的主要标准。传统良心观的良心获得方式,对良心的重视程度,良心利他的价值取向等对当代大学生的良心认知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进化心理学这四种理论对道德心理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其中包括道德感的本质、良心的本源、道德的发展、道德感的多样性、道德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等。除速四种理论以外,一些现点和理论也涉度了道德心理的问题。本文就试图引用一些实证研究。分析总结主要的道德.留理学流派的理论方法。旨在为道德心理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为道德的解释提供一个争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所推动的社会转型时期,加强社会转型期间中国人的良心建构,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与非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良知。  相似文献   

17.
感动瞬间     
美丽是打火石,良心是打火匣,两者擦出的火花叫感动。--题记  相似文献   

18.
从良心的内涵、良心的标准和良心的性质等方面来看,良心实质上是人类道德上的一种向善意识,体现着人类的道德理想。基于这些认识,提出良心是可教的需要从良心是否先天和是否可发展两个角度来论证。良心的教育就是要提供良心发展和成熟必须的条件,并增加良心运用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9.
道德素养是现代教师重要的专业素质之一。而教育良心是教师个体的道德素养,是教师内在的天平,是教师在精神上抵制错误的道德动机,选择正确道德行为的调节器。教育良心作为一种“道德自律”,有其自身内涵与特点,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有其特殊意义。教育良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社会和教育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取决于教师将一定社会对从教者的道德要求,由“他律”变为“自律”。  相似文献   

20.
守法,从行为的动力看,包含两个层面的支持因素:他律层面,是利益的外来的驱动,即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得不守法;自律层面,是良心的内在的支持,即因法律公平地维护各方面的利益而心生尊崇、信仰,自觉自愿地守法.在这个意义上,守法是利益的外来驱动和良心的内生支持这两方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