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术语有所指称是科学实在论的一个基本信条,它和"述谓问题"一起构成了科学实在论的"真理符合论"的基础。然而,反实在论者怀疑乃至否定理论术语能够指称"客观实在"的可能性,并给予了充分的论证。在这种情况下,回避(当然,第三个版首本先回避,然后又面对)指称问题而肯定理论真理性的"结构实在论"发展起来,并被认为是捍卫科学实在论的最好途径。通过对结构实在论三个版本的分析,即认识版本、本体版本和知识论版本的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结构实在论的三个版本之间对待理论术语是否存在指称的态度是不同的,即认识版本"悬置"了理论术语的指称是否存在的问题;本体版本"否定"了理论术语有所指称的问题;而知识论版本是肯定理论术语有所指称。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生态学理论之间的分歧本质上就是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较量,突出表现在关于群落的有机属性之争、生态系统本体论地位之争和群落形成机制之争。要构建统一的生态学理论,就必须完善生态学形而上学。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一种可能的新的形而上学:生态实体的有机性程度取决于生态学研究的尺度,生态系统本质上是偶然的,并且是粗粒化的、历史的实体。  相似文献   

3.
指称问题是有关语言与对象关系的问题。普特南在批判和继承前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自然实在论哲学观点,从而由绝对主义走向相对主义再超越两者的对立,最后回归生活实践。为指称理论走向生活实践的层面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4.
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逻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逻辑或逻辑真理本身是否需要辩护等问题上存在着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两种截然相反的逻辑观。逻辑的实在论观点能说明逻辑真理的客观性、普适性和认识论价值 ,但需要精致化  相似文献   

5.
语境实在论从整体观出发 ,整合实在问题上的二元对立 ,避免单纯实在论和单纯反实在论的错误 ,并使二者在认识语境观上得到统一、融合  相似文献   

6.
时空实在论是当代物理学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也是当代科学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根基。20世纪60年代以来,时空实在论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其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到目前为止,所有时空实在论的方案都没有能完全解决这些困境。要全面理解当代时空实在论,必须从其哲学和物理学渊源上进行分析。论文从时空的形而上学定位、物理学时空的理性化思考和科学哲学方法论的融合趋势三个方面介绍了当代时空实在论的思想渊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时空实在论发展的四条原则。  相似文献   

7.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本世纪英美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 ,构成了当代英美哲学的重要内容。这主要体现在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两大领域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无实在论、非实在论以及准实在论等之间的争论是英美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主要内容 ;戴维森的意义理论与达米特的理解理论之间的论战推进了当代语言哲学的发展。不仅如此 ,这场争论还涉及其他哲学领域 ,并将对新世纪的西方哲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作为数学中基础问题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争论不绝于耳,历久弥新。它直接关系到数学是否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和真理性。通过系统梳理数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基本观点及争论焦点,可以发现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阈下,扬弃争论双方的理论内涵,才能正确看待争论的意义,并实现对数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科学、全面评判。  相似文献   

9.
实在论主张认识对象是实在的,科学理论反映客观世界,但是华尔兹反对这种观点,认为理论是解释规律的工具而非再现客观世界,他关于理论的定义、建立及其评价的思想都体现了反实在论的倾向。这种倾向对他的理论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使他建立了简单精致的科学理论,另一方面则削弱了他的理论的解释力并给批判者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传统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的焦点在于理论能否反映某种外在的根基,从而纠缠于理论与实在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无法自拔。哈金认为解决这场争论的关键在于将考察视角从表征转向干预,于是,实验开始进入实在论争论的核心。一方面,实验有着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在实验中,通过对相关仪器的“操作”产生的现象,可以确保理论实体存在的确证性,从而为解决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提供新的哲学进路。尽管哈金发起了科学哲学的实验转向运动,但其实验哲学思想还是为很多人所诟病;这些质疑最后推动了哈金的转型,从基于实验的实体实在论转向科学实验室,试图实现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普特南实在论思想经历过两次重大转变,对知觉问题的考察在推动其后期思想转变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学界对此讨论甚少,知觉理论在普特南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常常被忽视。在消除传统哲学中心灵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知觉分界面的尝试中,普特南从内在实在论彻底转向实用主义实在论,对知觉问题的考察和审视构成其后期实在论思想的哲学根基。对知觉分界面的成功消除促使普特南回归到生活实践中,以实践为原则重构一种新的哲学视野,形成一种具有实用主义倾向的实在论。  相似文献   

12.
传统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的焦点在于理论能否反映某种外在的根基,从而纠缠于理论与实在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无法自拔。哈金认为解决这场争论的关键在于将考察视角从表征转向干预,于是,实验开始进入实在论争论的核心。一方面,实验有着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在实验中,通过对相关仪器的"操作"产生的现象,可以确保理论实体存在的确证性,从而为解决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提供新的哲学进路。尽管哈金发起了科学哲学的实验转向运动,但其实验哲学思想还是为很多人所诟病;这些质疑最后推动了哈金的转型,从基于实验的实体实在论转向科学实验室,试图实现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真理问题是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理论为真或近似为真被视为科学实在论立场的必要部分。然而德维特主张实在论应当排除与真理有关的语义学和认识论,倡导无真理的实在论;此外,实在论的视角主义、建构经验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均可视为消除或削弱科学实在论与真理关系的尝试。上述立场构成了科学实在论与真理关系的消除主义进路,该认识有助于人们形成更恰当的实在观。  相似文献   

14.
普特南强调在后期维特根斯坦甚至康德的思想中发现了与实用主义相似的因素:既强调可错论又反对怀疑主义。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影响了普特南对实在论的构想。其中康德的影响集中于内在实在论中世界依赖于心灵对它的表征的观点,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影响在于普特南长久以来对功能和用法的重视,而经典实用主义直接启发普特南用多元主义与一种朴素的直观对抗形而上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  相似文献   

15.
在关于科学实在论的争论中,有两个最引人注目的 论点是"无奇迹论证"和"悲观元归纳",这两种理论背道而驰,最终分别指向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为了打破这一僵局,沃勒尔引入了结构实在论,沃勒尔的结构实在论是认识论版本的结构实在论,在沃拉尔的基础上,雷迪曼引入了本体论版本的结构实在论,这两个版本都是依据物理学的发展提出的.文章基于规范场论的对称群讨论结构实在论,并指出量子场论的幺正不等价表示和结构实在论的辩护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形而上学有一个坚实的逻辑基础吗?如果有,应该是个什么形式?它能给予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关于形而上学的答案?达米特的代表著作《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就是试图回答这些问题的。达米特能否获得他预期的结果?本文认为,达米特的方法论的出发点是合理的,但就他的尽管是相当谨慎的哲学预言来说,终究没让我们得出合理的形而上学与逻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依照说明排除论证,人理解的行为只需借助机械论说明,而排斥心理说明.说明排除论证成立的关键有二:说明实在论;科学说明的统一性与简单性.说明实在论是科学说明的形而上学立场,主张:每个说明背后都有形而上学决定关系与之一一对应.科学说明的统一性与简单性表明每种形而上学的决定关系只能采取一种说明.但经分析可得:说明与形而上学的决定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统一性与简单性这一评估说明的标准存在问题.故而,说明排除论证是不成功的,人们有理由支持心理说明.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实在论至今仍是世界科学哲学界热烈争论的一个主题。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所争论的焦点之一是,科学理论对不可观察的理论实体的描述是真实的或者只是一种为“拯救现象”而做的虚设。面对反实在论的非难,科学实在论者提出一些辩护策略,其中之一就是成功论证。基于对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各自的立场的分析,我们提出确认科学理论真理性的进步评价法观点,认为当我们拥有的假说为真时,这种方法会让我们渐渐确认这点;当我们拥有的假说为似真时,这种方法会让我们改进这假说,使之向真理的方向进步;当我们拥有的假说为假时,这种方法会让我们将它排除。运用这种方法,能够使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朝着越来越趋真的方向迈进和发展,从而让我们逐步揭示未知的知识,由此而对科学实在论进行方法辩护。  相似文献   

19.
实在论和反实在论关于真理问题的争论焦点,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语句的成真条件是否可以作为判定语句意义的标准?第二,在语句的真值与语句所表达的事实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对应或符合关系?第三,逻辑中的排中律或二值原则在判定语句真值时是否仍然有效?对于这三个问题,实在论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而反实在论则给予了否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普特南通过探究唯名论和实在论对于逻辑中类的存在与否的不同态度,批判了唯名论的观点,阐述了自己的实在论逻辑观。指出逻辑必然会指称类,这对于认识不同的逻辑现有很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