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第21届冬奥会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参赛技术动作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纪冬  王猛 《冰雪运动》2009,31(5):54-56
为备战2010年冬奥会,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第17~20届冬奥会中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子决赛技术动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获取奖牌需要掌握主流难度系数的动作组合,获取金牌需要掌握最高难度系数的动作组合,动作完成质量应达到90%以上。指出第21届冬奥会女子决赛动作组合难度系数均数还将上升,波动范围降低,为冬奥会备战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影像解析等方法,分析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队备战第21届冬奥会的形势,探讨由此应采取的相应对策.结果:中国女队备战第21届冬奥会将面临有史以来最好形势;为确保届时夺取金牌,三周选手中除郭心心应改进与提高7.85动作外,至少还应再培养1名三周高手;两周选手中李妮娜的7.05动作不可放弃,同时要适度加难,其他选手亟需提高动作难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96~97赛季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赛及’97世界锦标赛,中、外选手动作难度的统计分析,阐述了’98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我国主要对手动作难度的实力现状,找出了我们目前所具有的优势与差距,进而分析指出:完成“在第18届冬奥会上夺取奖牌”的奋斗目标,我国选手的动作难度应加大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4.
近两届冬奥会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 1998年第 18届冬奥会与 2 0 0 2年第 19届冬奥会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的动作难度、动作质量及实力格局的比较研究表明 :4年来世界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动作难度与动作质量呈显著同步提高之势 ,揭示了该项目的发展方向 ;从上届冬奥会的美、中、瑞、乌 4强到本届冬奥会的澳、加、俄、中 4强 ,世界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实力格局发生了变化 ;以李妮娜为代表的我国年轻运动员已跻身世界优秀运动员行列  相似文献   

5.
结合我国冬季项目最高水平比赛的第11届冬运会女子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自选比赛前三名运动员比赛有效成的技术动作和意大利都灵冬奥会前三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对比,试图分析、比较出我国运动员与冬奥会前三名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和优势,为我国教练员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以三次文献法为主的体育信息研究方法,对9名中外重点选手的竞技实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指出:加拿大的斯蒂夫是温哥华冬奥会夺金的热门选手;如果拥有世界最高难度动作的美国选手杰列特复出并参加温哥华冬奥会,将对任何选手构成严重威胁;我国选手韩晓鹏欲温哥华冬奥会成功卫冕,除应提高动作稳定性与动作质量外,尚需提高参赛动作难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第 19届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动作难度的对比分析指出 :在以难制胜方针的指引下 ,我国女子运动员动作难度已有大幅度提高 ,在次高难度层次中已占有相当地位 ;在世界男子空中技巧难度实力格局中 ,我国运动员已由上届冬奥会的下游水平提高至中游水平。研究指出在学习借鉴外国运动员发展动作难度的计划性与策略性的基础上 ,使我国运动员的动作难度跃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对第16届冬奥会及世锦赛女子单人滑中优秀运动员技术动作及成绩进行纯计分析,预测出在第17届冬奥会中争夺冠军的实力还将在美、法、乌克兰的女选手中.我国运动员陈露虽在16届冬奥会中进入前6名,又在近两年的世锦赛中两次获得第3名,但想在17届冬奥会上保住前3名的位置还需做出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运用观察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及访谈法对索契冬奥会单板滑雪U型场地女子决赛中外优秀运动员比赛完成情况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项目的技术发展现状,查找我们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实力上的差距,认为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实力上的差距是我国女子运动员在本次比赛中未能获得奖牌的主要原因;在下一届冬奥会中,frontside1080或backside900必然为多数女子运动员所选用。建议我国运动员在提高现有难度动作完成质量与成功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前、后刃转体动作的难度,并在动作多样性方面寻求突破;下一届冬奥会中,我们应突破"冲、保结合"的思维定势,在决赛的两轮比赛中全力冲击高难度动作,为实现奖牌零的突破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可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我国选手更好地备战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采用文献资料法对2007年版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评分规则的变化及其应变对策进行研究.结果:新规则对各周动作的周际界线要求更严了,对转体时机的要求放宽了,三周空翻第1周或第3周转体大于360°的动作难度增值了;为了适应上述变化,我国运动员应充分运用手臂动作的独特作用,形成早转快转的技术风格,当前要尽早掌握并完善bdFFF动作.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参加20届冬奥会国家自由式滑雪队女子运动员比赛前后意志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加20届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女运动员意志品质水平冬奥会前各维度与意志品质最高分值比较,呈良好水平。冬奥会后各维度与意志品质最高分值比较呈下降趋势;冬奥会后比冬奥会前“自信心”维度得分下降了4.5分,与赛前社会期望值过高,而结果与社会期望不符有关;“目标清晰度”维度冬奥会比赛后得分低于赛前4.25分,出现了“目标”暂时性缺失现象;冬奥会前李妮娜意志品质水平成优良水平,其他3人呈中等水平;李妮娜、郭心心冬奥会前后“自信心”维度出现暂时性波动,是目标挫折的一种表现,教练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女子单板U型场地项目运动员在国际竞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参加了2006年的冬奥会之后,现已聚焦2010年的冬奥会。我国女子运动员在技术难度上如今处于什么位置?技术难度的差距有多大?下一届冬奥会的技术难度将如何?通过对运动员技术难度的对比、分析,试图找出如上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以近10届冬奥会(第14—23届冬奥会)东道国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冬奥会主办国金牌数量、奖牌数量、奖牌榜排名、不同运动分项奖牌数量等东道国优势特征,从国家竞技体育发展政策与经费投入、主场观众因素、场地熟悉程度、运动员参赛人数等角度分析冬奥会东道国优势效应产生原因;建立逻辑回归模型,预测我国运动员2022年北京冬奥会奖牌数量将创冬奥会参赛史最好成绩。借鉴冬奥会东道国办赛经验,提出我国运动员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造冬奥会最佳参赛成绩策略:1)妥善应对疫情,实现参赛出彩目标;2)突出优势项目,确保运动员争金夺牌;3)利用场地优势,实现运动成绩新突破;4)适应观众氛围,发挥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5)补齐项目短板,赛出运动员风格与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女子冰壶项目冲击2010年冬奥会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3,他引:1  
谭伟东  李雪芹  王冰玉 《冰雪运动》2007,29(3):35-39,42
为使中国女子冰壶项目顺利冲击2010年冬奥会,采用文献研究等方法对中国冰壶在国际比赛中的竞争能力进行分析,肯定目前我国女子冰壶队拥有良好的技、战术水平等优势,指出其心理成熟度不够、综合素质差和训练环境、设施不够完善等不足,认为中国女子冰壶队实施针对性训练后具有在2010年冬奥会上取得佳绩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总结2007—2008赛季国家的训练内容、中外选手的技术现状及国内外选手水池、雪上高难度动作完成情况,对2010年冬季奥运会自由式空中技巧的参赛动作难度进行了预测。并根据2007—2008赛季国家自由式空中技巧队队员难新动作的完成情况,制定了2008—2009赛季的训练方针,迎战2010年冬奥会,力争实现参赛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录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第21届冬季奥运会中国女子冰壶队与对手比赛的技术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女子冰壶队在技战术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队伍日趋成熟,但并不能说明中国女子冰壶队已经达到强队水平。建议冰壶运动北冰南展、增加场地、培养更多的冰壶爱好者、加强科研、培训学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备战2008年奥运会我国蹦床项目重点运动员十运会比赛的技术调研得出:为了备战2008年奥运会,应实施男女“并驾齐驱”的备战方略;我国男子重点运动员的动作难度在世界强手面前已毫不逊色,其差距主要在于动作质量及成套动作稳定性;我国女子重点运动员在动作质量与成套难度上与世界强手均有一定差距。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为圆满完成2008年奥运会使命,还提出相应的5条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获得世界杯金牌运动员的技术和X-Game比赛金、银、铜牌获得者技术的对比,找出我国女子运动员在技术难度方面的差距。提出为了实现在冬奥会为国争光的目标,应该在技术上知己知彼,才能清楚在技术方面的攻关方向,为实现目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缪卓群 《冰雪运动》2013,(2):62-65,73
申办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对于哈尔滨的城市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哈尔滨申办冬奥会应该放长眼光,深谋远虑。借助SWOT态势分析法,论述了哈尔滨申办冬奥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基于哈尔滨申办冬奥会的地域、环境、社会、文化等的SWOT分析,从树立哈尔滨"冰雪之都"的城市知名度,促进冰雪运动大众化,提高宣传运作水平等多方面提出哈尔滨申办冬奥会的宣传战略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