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互联网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首先对互联网使青少年所遭遇到的社会化困境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然后又指出,网络空间的文化危机才是青少年网上不良行为发生的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由于互联网具有不同的社会控制结构,它的有序性问题,特别需要精神治理的解决方案。通过解决“认同难题”,本文将网络空间文化准则概括为“善待网络”,并梳理出网络道德的五条基本规范。既然使网络走向有序的最有效手段是基于道德的精神治理,青少年网德教育便成了教育在新世纪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首先对互联网使青少年所遭遇到的社会化困境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然后又指出,网络空间的文化危机才是青少年网上不良行为发生的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由于互联网具有不同的社会控制结构,它的有序性问题,特别需要精神治理的解决方案.通过解决"认同难题",本文将网络空间文化准则概括为"善待网络",并梳理出网络道德的五条基本规范.既然使网络走向有序的最有效手段是基于道德的精神治理,青少年网德教育便成了教育在新世纪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3.
一、互联网的连接引发了西方思想、文化、政治、价值观等对我国青少年的强烈冲击 网络文化是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一种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信息文化。它具有内容丰富、传播迅速、影响广泛、能控率低、参与平等、服务个性化的特征,这是其他任何类型的传播文化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科技高速发达、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通过因特网涉足网络文化,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追求的一种时尚。自从我国1994年4月第一次与因特网实现全功能连接后,互联网用户在飞速增加,而学校是互联网建设和利用的前沿。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表明:85.98%的网民年龄在18—35岁之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的年龄向低龄化、高龄化延伸。目前,因特网的主导国家是美国,网上运行的信息大多隐含美国式的意识形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和经济优势,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一切便利到处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在网上推行新的政治、文化的“殖民扩张”政策。西方的价值观念、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在网上广泛传播,各种种族主义、宗教仇恨、法西斯思想、民族歧视等宣传在网上畅通无阻。这些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在形成的青少年来说,将要经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如果没有足够牢固的精神屏障,我国青少年将被西方意识形态所包围。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往环境,扩大了人们交往的范围和层次。网络交往成为一种潮流。但过度热衷于网络交往,会导致人们对现实交往需求的减少,从而拉大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疏离、人与人关系的隔膜。尤其是对中小学生来说,网上环境较为复杂、虚假信息的存在、文化垃圾的堆积、腐朽思想的侵蚀等,严重损坏了网上交往环境,如果他们沉迷于网络交往,必然会对其健康成长,特别是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冲击。我们已经在前两期“热门话题”栏目刊登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构想与实践研究》及《互联网与青少年》两篇文章,与您共同探讨了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本期继续与您共同关注: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保证中小学生安全上网。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四大媒体”之一,与互联网相伴而行的“网络文化”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仅仅几年的时间,随着网络与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有了很快的发展。青少年学生是网络使用、交往的重要主体,因此网络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方式、行为模式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网络文化简介所谓网络文化就是人们在网络时代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将受到来自以下四个方面的影响:其一,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影响将更多的延续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层面的东西,包括思想准则、价…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年轻一代的生活,他们上网搜集资料、通信、聊天、游戏、购物,成为“网上的一代”。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网络也构建了精彩纷呈的娱乐时空。然而,网络在给青少年人们提供快捷的同时,网上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如暴力、色情也时刻诱惑着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侵蚀着他们纯洁的心灵,借助互联网的犯罪行为近年来也层出不穷。网络的出现迫使我们重新思索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中学生接触网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网络道德的不足愈加显现,加强学生网络德育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年轻一代的生活,他们上网搜集资料、通信、聊天、游戏、购物,成为“网上的一代“.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网络也构建了精彩纷呈的娱乐时空.然而,网络在给青少年人们提供快捷的同时,网上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如暴力、色情也时刻诱惑着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侵蚀着他们纯洁的心灵,借助互联网的犯罪行为近年来也层出不穷.网络的出现迫使我们重新思索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中学生接触网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网络道德的不足愈加显现,加强学生网络德育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技术的极速发展使得网络化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网络流行文化也由此应运而生。青少年是网络流行文化创造和使用的主体,受网络流行文化双重影响。文章旨在通过对京津冀区域的青少年做调查分析,将青少年的网络流行文化现状做更为深层次的研究,勾勒出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的发展态势,对如何健全京津冀区域内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提出有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社会文化背景下,德育实践出现了新形态。一方面当代青少年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网络文化对他们的浸染直接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另一方面,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是网络生活的依托,网络生活因文化而获得意义,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但目前网络文化存在生态危机,网络文化合理性缺失,存在泥沙俱下的情况,对青少年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网络视听节目、博客和点对点的网络等互联刚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网络必将更广泛地走入社会的各行各业,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深刻地改变我们所处世界的面貌。但网上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了严重危害,这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还直接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清理‘网上黄祸’.救救孩子!”已成为许多家长和老师痛心疾首的呼声。基于此.对于网络特点的正确认识,对青少年的聚集群——中学生网络心理及其对策的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对我们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文化的传播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网上不仅有毒害青少年的黄色信息,也有制造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黑色信息.因此,我们当前迫切的任务就是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形式,占领思想文化宣传阵地,搞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外对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非常重视,一些研究机构、组织纷纷成立,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规划。对于网络带来的种种问题,我国要根据具体国情认真对待。主要加强: 1.正视网络渗透问题,强化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思想渗透,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要通过教育使青少年认识到中学民族文化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最博大精深的文化。要教育我们青少年自觉担当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荣职责,让中华文化在网络时代熠熠生辉。 2.针对网上道德弱化问题做好网上文明行为规范。首先要加强道德自律,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其次,要强化舆论的道德评价,利用媒体,对网络信息中不道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作为一个信息的载体,已成为人们融入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之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和学会利用互联网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互联网作为一个信息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它了解外面更广阔的天地,掌握更多的信息,简便、快捷地与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第四大媒体”。与互联网相伴而行的“网络文化”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青年学生既是网上冲浪的主力军,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对象。网络文化的出…  相似文献   

14.
田建国 《成才之路》2011,(35):11-J0005
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基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据调查,我国青少年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达三个小时。人们通过网络表现自我、交流思想、表达诉求、寻求知识。人们的关注点在网上,兴奋点也在网上。网络正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情趣、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的青少年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普及,使人类的整个生存状态,从工作、学习到娱乐,从经济、政治到文化,都将发生一次根本性的变革。网络对大众生活的影响,主要在青少年身上更多地体现出来。由于网络的巨大包容性,它对人们的影响也有深刻的两面性。青少年在网络时代如何发展、如何“扬弃”地对待网络及其影响,是我们无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对传统理念和运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是高科技的产物,是现代文明的结晶,作为信息化传递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目前,青少年是上网的最大群体,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正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网上许多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已经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影响着学生的学业。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笔者从德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出发,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数字内容为标志、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在传播人类文明的同时,对青少年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网络文化安全的视角,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中对青少年进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培养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迈人21世纪,我们迎来了互联网信息时代。网络已日益成为人们了解世界、掌握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人们越来越习惯从“网上”获取信息。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6年1月发布的第1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数量达到11100万人,其中18—24岁的青少年学生比例最高,达到35.1%。这说明学生群体已成为我国网民的主体。网络时代的网络文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情感、思想与心理。特别是接触网络最多的青少年学生。当前,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和参与上网,让网上的有用信息积极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他们做到上网有益,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加强对青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空间的净化与青少年网德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互联网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青少年网上不良行为的根源是网络空间的文化危机。由于互联网具有不同寻常的社会控制结构,它的有序性问题特别需要有效的解决方案。网络空间文化的基本准则为:“善待网络”;网络道德的五条基本规范为:无害原则、尊重原则、允许原则、诚信原则、互惠原则。加强网德教育要从认知教育入手,以情感养成为目标,通过自主建构内化,注重过程养成。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网络时代的到来影响到了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从经济、政治到文化,从工作、学习到生活,都在进行着一场根本性变革.网络对人类的影响更多的在青少年身上得以体现.早在2000年底,国内互联网用户已达2250万人,其中有不少于80%是青少年用户;在中学校园,上网已经成为中学生们最流行的课外活动之一.那么,网络究竟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什么?青少年为何如此痴迷于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