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早在来中国之前,中国父母为孩子所做的牺牲就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结识了一位中国女士,为了能给女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移民加拿大,她的先生则留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我有一位朋友曾离开妻儿到中国学习,可仅仅两周之后,他就决定打好行李回美国了。他不能忍受隔着整个太平洋思念家人之苦。等我来到中国之后,所见所闻更让我对中国父母的牺牲精神惊叹不已。有个朋友刚买了新房正在装修,我问他打算怎么处理旧房,他毫不犹豫地说:“留给儿子。”我瞠目结舌地看着他那年仅3岁的小宝贝,心想:天哪,他什么时候才会用到啊!  相似文献   

2.
早在来中国之前,中国父母为孩子所作的牺牲就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结识了位中国女士,为了能给女儿提供更好的受教育的环境,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移民加拿大,她的先生则留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像的。  相似文献   

3.
早在来中国之前,中国父母为孩子所做的牺牲就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结识了一位中国女士,为了能给女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移民加拿大,她的先生则留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我有一位朋友曾离开妻儿到中国学习,  相似文献   

4.
早在来中国之前,中国父母为孩子所做的牺牲就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结识了一位中国女士,为了能给女儿提供更好的受教育的环境,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移民加拿大,她的先生则留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我有一位朋友曾离开妻儿到中国学习,可仅仅  相似文献   

5.
从美国回到中国工作,中国父母为孩子所做的牺牲就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  相似文献   

6.
<正>某天,听到朋友调侃自己的孩子:"你有童年吗?"孩子天真地回答:"有!我有童年!等放寒暑假我就有童年了!"同样的问题,我们敢问问每一位孩子吗?我不敢!朋友的孩子在班里已经属于活泼的、学习好的、父母没怎么施加压力的、人缘也较好的,且父母都是老师也有寒暑假,她尚且如此回答,我哪还敢问其他孩子?  相似文献   

7.
没有一个孩子不对电视着迷。对待孩子看电视,父母的反应各不相同。刘女士(儿子7岁):我看电视的时候就允许他跟我一起看,我帮他选择看电视的内容,但是只要我不看他也就不能看。(刘女士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王先生(女儿10岁):我从来不给她看电视,这会害了她!要是影响了  相似文献   

8.
赵凯  刘霄 《班主任》2012,(12):46-47
临近中考,小美的表现与以往明显不同,变得沉默不语,胡乱花钱,颇为颓废。我找她询问情况:"怎么这么消沉啊,学习只要尽力就行,不要有思想负担。"她苦笑。我继续开解:"是不是父母不同意你去职业学校?你要坚信,父母永远都是为孩子好,都是疼爱你的。"没想到,我说到这里,小美竟哭了,还恶狠狠地说:"他不配当父亲,我不想活了。"我惊诧万分,忙问:"怎么这样说话!出什么事了?"她悻悻地说:"我故意偷拿家里1000元钱,他知道后一定会打  相似文献   

9.
“我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根本不知道努力!我们做父母的看着他们优哉游哉的样子,真是急死!孩子从不考虑,未来跟他竞争的,根本不是他周围的同学,而是全法国全欧洲全世界的精英,他怎么就没一点紧迫感?”萨宾娜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的抱怨让人吃惊:难道法国的孩子也很累?法国的父母也很急?“当然累了!法国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要面临淘汰,压力很大。”法国国民教育部国际教育中心的扎巴尔蒂女士回答得斩钉截铁。  相似文献   

10.
一谈到读书,父母亲的态度就跟平常不一样了,几乎什么都按照孩子的意思。“吵死了,我在读书,快把电视关了。”或“我要读书,不能帮忙干事。”孩子这么一说,马上就回答:“好!好!”只要孩子肯读书,家长什么牺牲都甘愿。孩子了解了父母这方面的弱点,便把读书当作护身符,向父母提出一切要求。对孩子来说,似乎是生  相似文献   

11.
一我从小就比同龄孩子笨:别的孩子会说话时,我连"爸爸妈妈"都叫不清楚;别的孩子会唱歌跳舞时,我还趴在地上玩;别的孩子能够思维敏捷地回答父母出的算术题时,我只会咬着指头,一脸迷茫地望着父母……这些都是妈妈告诉我的。她说:"你呀,笨死了!我的聪明怎么一点儿  相似文献   

12.
邻居一个孩子,名叫“蓬蓬”,哭着闹着向爸爸妈妈要钢琴。妈妈哄着她说:“给买个电子琴吧”,她反而闹得更凶了:“我不要那么大点的,我要欢欢家那样大的!”弄得父母一筹莫展,无可奈何,但她仍是那样不依不饶,一味地哭着、闹着要钢琴。欲壑难填,孩子亦然,孩子物  相似文献   

13.
云之泪     
一觉醒来,刚睁开眼,我就看见了云姥姥和蔼的笑容,她笑眯眯地说:“孩子,欢迎你回来。”我的头有点痛,一时不明白云姥姥说的是什么。她接着说:“几天前,你看到一个母亲牺牲自己,去救孩子,感动得哭了,化身成雨离开了这里。要记住,云的生命只有两次!”  相似文献   

14.
今天中午放学,女儿一进家门,把书包往书桌上一扔,然后直奔冰箱,拉开冰箱门就在里面忙活着。嘴里还自言自语地说:“这个皮上有点儿,不好看。这个太小了,这个又太白,这个好,就选这个了!”我凑近一看,原来女儿在鸡蛋盒里选鸡蛋呢。我好奇地问她选鸡蛋做什么。她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让全班每个同学回家选一个鸡蛋作为自己的孩子,要时刻带在身边三天,通过这个活动来体会父母照顾子女的艰辛。我看着她选好的鸡蛋,意味深长地说:“作为父母从来不用美丑等这些外界条件来挑选孩子,所有的孩子在自己父母的眼中都是最好的。”女儿幸福地说:“那我是爸爸妈…  相似文献   

15.
高桥留美子1957年生于日本新泻市,1980年在日本女子大学毕业。儿时的她是一个很内向的孩子,不好动,因此和邻居孩子都不熟。父母经常说:“去外面玩!”而她却自然而然地多半呆在家中画图。她有两个哥哥,第一次对她说“画漫画吧”的人,是目前当医生的大哥。说到大哥,高桥留美子笑着说:“他说了几句我不明白的话:‘你看!漫画的要诀就在四格画面。’且督促我画漫画。当时我是赤冢不二夫的漫画迷,所以就画了《松君与公主》。这全都是大哥的功劳吧!”  相似文献   

16.
永恒的祝福     
年轻的父母带着幼女到照相馆去拍“合家欢”。摄影师对好光,让父母和孩子摆一个姿势。女孩不适应这个环境,也根本不会“强颜欢笑”。摄影师手中的纸花像魔杖般把她镇住,但他正要摁快门时,孩子不见了。父母到处寻找,终于发现孩子蹲在照相馆的临街橱窗里,与一幅做广告的儿童照片为伍。照片里的男孩对过路人笑,她也对着过路人笑。那不是姿势,而是心态的外延。“爱笑的哥哥把我招来了。”刹那间,三岁的女儿变成了“广告”。母亲抱着照片,说,“即使变成了影子,我也要守她一辈子!”父亲抓住摄影师,叫:“你不能把她的灵魂摄去,还我女儿!”  相似文献   

17.
我遇到过这么一位家长。他的儿子放学不按时回家,和一群孩子爬到学校的大铁门上玩儿。这是很不安全的!于是我逐一找来了他们的父母,讲孩子行为的危险性。其中有一位家长居然惊喜地对我说:“老师,你说什么?我的孩子爬铁门?真的?他敢爬铁门了!真好,真好!”家长的反应让我一头雾水!也就是这位家长的儿子,读到高年级的时候竟然向他的语文教师提出:“我不写作文、不写日记行吗?我可以用图画来代替!”他的语文老师“慷慨”地答应了。后来,这孩子考上了美院。父亲的“另类”,让儿子也很有个性!父亲希望儿子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许爬铁门是孩子…  相似文献   

18.
我在日常工作中,曾帮助过很多有各种违法行为的孩子,其中不少有偷窃习惯。他们的父母常常很担心和愤怒地说:“我这个坏孩子,经常偷窃同学的东西,怎样罚他也无法改变行为,真没有办法!”“我常对他说偷窃是犯法的行为,他也承认这样做是错的,但他总是不能自拔!”大部分犯了错误的孩子都知道自己做了错事,而且心中感觉内疚。适当处理和化解孩子的内疚心理是改善他行为的关键。以下是化解的方法:一、帮助孩子面对和承认自己的错处。有些父母协助孩子否认错处,甚至把责任推卸给别人。这种做法并不能教育孩子,只会令他黑白不分,泥足深陷。父母应该…  相似文献   

19.
山谷的起点     
一位烦恼的妇人来找我,说她正为孩子的功课烦恼。我说:“孩子的功课应该由孩子自己烦恼才对呀!”她说:“林先生,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试考第40名,可是他们班上只有40个学生。”我开玩笑地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很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你想想看,从今天开始,你的孩子不会再退步了,他绝对不会落到第41名呀!”我说。妇人听了展颜而笑。我继续说:“这就好像爬山一样,你的孩子现在是在山谷底部的人,惟一的路责任编辑/心欣就是往上走,只要你停止烦恼,鼓励他,陪他一起走,他一定会走出来。”过了不久,妇人打电话给我,向我道谢,她的孩子果然成…  相似文献   

20.
老师: 您好! 我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了.每天早上,孩子自己穿衣服很慢,而我和她爸爸又要赶时间上班.于是,我习惯于帮她穿衣服,这样会快一点.可是,孩子的爸爸认为应该让她自己穿,不让我帮忙.孩子穿得慢他就老催孩子,越催孩子就越穿得慢,弄得孩子哇哇哭;我觉得孩子还没睡醒,穿衣又慢,自己赶时间上班,帮帮也无所谓.但她爸爸就不让帮,为这我们吵了两年了. 苦恼的妈妈 苦恼的妈妈: 您好! 非常理解您的心情,其实这也是很多家庭中常见的一幕.爸爸和妈妈的出发点似乎都有道理,但立足点不同,争吵也就在所难免了. 我有些好奇的是,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完全可以熟练地自己穿衣服了,而您和孩子爸爸争吵的这两年中,为何孩子穿衣情况没有改善?或许家长需要去反思个中原因,并及时调整教育方式,而不是习惯性地争吵而已. 在这件事情上,首先重要的是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其次才是孩子的穿衣问题.其实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意见不一致是正常而普遍的现象,但父母如何处理这种不一致,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父母因此在孩子面前争吵,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她会感到害怕、伤心,也容易不自信.所以这一点上建议您和孩子爸爸好好沟通一下,尽量达成一致,至少首先在意识上、思想上一致,要坚决避免在孩子面前夸吵甚至攻击对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