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穿绿衣裳的育蛙也来了。只听它呱呱地叫粉说:“别粉大家一起来努力!我的嘴巴里有一个倒长的舌头,只要有6满脸疙瘩的.蛤蟆也一跳一跳地来了:·别,急,我们-虫子从我面前飞过,我就能很快把虫子卷进嘴里吃掉!”起来努力!别香我样子难哲,我和青蛙兄弟一样也会抓虫子.我最抽长  相似文献   

2.
第一怪:“绣球”上面千尸埋 绣球在民间一直是美好爱情的象征。一个个刺绣精致的绣球,融进了无数青春妙龄女子的梦想,传达着她们对爱情和未来美好生活的热烈憧憬。但在祥云有一个“绣球”,却与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是一个巨大的“绣球”,在这个巨大的“绣球”上,埋葬着成千上万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当代的尸骨,它就是刘厂镇大波那村的绣球山。  相似文献   

3.
“可到现在为止,只发现你一个人的血液不怕绿血病呀。”“是呀,我和你们一样,搞不清我为什么有这种功能。”潘大夫紧紧抱住小卫:“不管怎么样,有人不怕绿血病,我们治愈这些绿血病患者就有了希望。我要把这种血液命名为V型血,胜利型血,但愿它能帮我们攻下绿血病。”大家都同意地点点头。方队长问小卫:“不知道你们家除了你,还有谁有这种血型?”小卫摇摇头:“我不清楚,我妈妈在医院上班,我爸爸出差去了,要过几天才能回来。”三、四天过去了,随着携带绿血病毒的蚊子产下新的幼虫,绿血病在全球更广泛地大肆地传播开来,生产停…  相似文献   

4.
在作文教学中,我认为提倡学生写作文后记的方法很有效果。有个学生在《道是灰黄却有绿》一文的后记中写道:“也许我所说的‘灰黄’有损于学校的形象,未免说得一钱不值。但是确实是这么想的,也便这么写。我不想将‘灰黄’精减,也不愿将‘绿’粉雕玉琢,或许二者有点平分秋色。”这个学生的文章是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我肯定了学  相似文献   

5.
因爱而生长     
春天,是花开的时节。学校开展了“绿色植物进课堂”的活动。孩子们劲头十足,兴趣盎然,忙着从家里、花鸟市场里搬来各种植物。没几天工夫,教室就成了绿的世界,花的海洋。瞧!窗台上黄的迎春,粉的桃花,红的蔷薇,一朵朵别有风味,令人陶醉;电视架上垂落的吊兰甩着细嫩的枝条,一朵小巧的白花偷偷钻出来;讲台上摆着一盆娇绿的文竹,听说这是“调皮大王”晓熙同学的爷爷最珍爱的植物,是晓熙死缠硬磨才换来的。望着这一室春色,我的心情如花开般舒畅,孩子们也围着花呀草呀看着笑着,有个学生还拍着小手高兴地叫:“我太喜欢这些花了……  相似文献   

6.
三色气球     
春节,妈妈给小雯雯买了串三色气球。红的、黄的、绿的,三个小气球连结在一起,像一束美丽的绣球。小雯雯可喜欢了。 开学了,小雯雯带着三色气球来到幼儿园。小朋友见了,眼睛里透着羡慕的目光,一个个都围了过来。 娟娟对小雯雯说:“借我玩一会儿好吗?”小雯雯把气球举得高高的,说:“不借,不借!” 珊珊拿着个绿色的大气球,说:“我和你换着玩吗?”小雯雯摇摇头说:“不换,不换!”  相似文献   

7.
下课了,红书包与绿书包静静地躺在课桌里,不知怎的,它们议论开了。“喂!绿兄,我肚子里装满了各种玩具,鼓鼓囊囊的,都快‘消化不良’了。”红书包摸着肚皮炫耀似的说。过了半晌,红书包见绿书包没答理它,问道:“你都装了些什么?肯定没我这么好玩。”绿书包这才轻轻地说:“也没啥!就是些书罢了!”“那多没劲,你肯定闷坏了吧?”“我才不闷呢!”绿书包不服气了,自豪地说:“你别小看了这些书,它就像一艘神奇的飞船,载着我遨游太空,带我认识了奥秘无穷的宇宙星系;它又像一条时空隧道,带我走进远古时代与人类的祖先对话。书…  相似文献   

8.
有时候,现实的不可能性是一 种制约和束缚。创作时,要从假设入 手,敢于打破这种不可能。即要超越现实,往“假如可能”的方面想,这样,往往会有创新之笔。散文大家朱自清就是这方面的高手。请看他在《绿》中的精彩假设: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朱自清两个恰到好处的假设,写得颇有创意。“绿水”是不能像绸缎那样裁的,同样,“绿水”也是不能作为“眼”来用的。可作者大胆假设,借此写出了潭水“绿”的可爱。其…  相似文献   

9.
一、情形描述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非常凝炼,诗人非常讲究“炼字”,力求画龙点睛,一字传神,使全诗生色。于是便有了“推敲”的典故,“诗眼”的说法,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品味诗歌中形象和精练的“字眼”,对于鉴赏古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我在教学《钱塘湖春行》时设计了“炼字”教学。  相似文献   

10.
学期过半,因一些特殊原因,503班的周祺兴同学转到了我们502班。据了解,该生学习、品行都很差,说良心话,502班所有任课老师接到这样一个“宝贝”,不得不对其施以“优待”———统一策划,为其树立在502班同学心目中的新形象。可是,他在我班仅维系了两天的良好表现,又“重操旧业”了:上课东张西望,作业拖拖拉拉,纪律松散,甚至还经常与同学打闹。他的这些表现与我班良好的班风、学风相距甚远,我真后悔接到这个“绣球”,但我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必须寻找教育的良机。我一向主张对学生作业进行面批。有一次,我又在…  相似文献   

11.
(一)夏天的晚上,红点点和绿点点喜欢趴在河边的草丛里说悄悄话。可是,总有一大群蚊子在他们头顶嗡嗡地开会,赶也赶不走。有一天,红点点和绿点点刚说了两句话,蚊子们又来了。红点点生气地说:“看我吓唬吓唬他们!”红点点摇身一变,变成一只好大的蜻蜓。蚊子们吓坏了,一眨眼全没了影。“嘿!你真棒!”绿点点说。“当然啦,一只蜻蜓一小时能捉八十多只蚊子呢。”红点点笑嘻嘻地说。(二)红点点跑到河边照了半天,很神气地说:“你瞧,我多像架小飞机,你想不想坐飞机?”红点点让绿点点坐在自己背上:“呜呜一—开飞机…  相似文献   

12.
常听女友抱怨做女孩这不好那不好,说:“如果有来生,我一定要做个男孩子,活得潇潇洒洒。”而我却说:“来生我依旧要做女孩。”无论哪个季节,艳丽的红、黄、蓝、绿、粉把女孩子打扮得像春天一样明媚;灰、黑、深蓝把男孩子带进寒冷的冬天,虽然男孩子和女孩子一样可以穿  相似文献   

13.
《泊船瓜洲》是王安石的诗歌名篇。其中有两句话尤为后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处的“绿”字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实,“绿”字的这种用法并非王安石首创。在他之前的李白就曾用过:“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巧借他人所创之词,移花接木,为自己的诗作锦上添花。该诗中的“绿”字,一方面抓住春天的特点,形象地写出了春回大地时的勃勃生机;另一方面,与“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伤感心理形成对比,生动地表现了他变法失败后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4.
教了15年语,今天,我第一次要和学生同时完成同一命题作。“同学们,不知你们留意没有,我们教室窗外有一片绿,这片绿伴随我们度过了两个炎热的夏。现在,是大家和这片绿相依的最后一个夏天。在离别母校之际,你们想给这片沉默而充满生机的绿留下几句什么话呢?今天,我准备和同学们一起当堂完成一篇命题作——《窗外的那片绿》。”  相似文献   

15.
春之秀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看见红的花呀,看见绿的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春,犹如一个可爱的精灵,探出了青青的脑袋、露出了灿烂的笑脸……褪去了臃肿冬装的BABY是否也为之雀跃?粉粉的蓝、粉粉的 红、粉粉的紫、粉粉的绿……能否让你的灵感闪现?用它们装扮你的粉色宝宝,SHOW出春的绚丽吧。 今春,因为一群“粉色精灵”而精彩!  相似文献   

16.
文明之旅     
我又来到了这里,在一条寂静无人的山谷里独身闲坐,看一只鸟落在水牛背上举目四顾,看溪水在幽暗的斜树下潜涌而出,在一截残坝那里喧哗,又在一片广阔的卵石滩上四分五裂,抖落出闪闪光斑。 山里的色彩丰富而细腻,光是树绿,就有老树的黑绿和碧绿,有新枝的翠绿和粉绿,相间相叠,远非一个绿字了得。再细看的话,绿中其实有黄,有蓝,有灰,有红,有黑,有透明,比如樟树的嫩芽一开始是暗红色,或说是铁锈色,半透明的赭色,慢慢才透出绿意,融入一片绿的吵吵嚷嚷碰碰撞撞之中。 溪边有一条小道,证明这里仍在人间。沿着溪流的哗哗…  相似文献   

17.
《新作文》2006,(Z1)
小红在公园里拿着小瓶(ping)吹泡泡。她吹了很多泡泡,有红的、蓝的、绿的、粉的、紫(zi)的、黄的……有一个最大的,是彩色的。小红很喜欢这个泡泡,刚要抓,泡泡说: “别抓我,我要去旅(lu)行。”小红说:“好  相似文献   

18.
一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它是春季的象征,生命的象征。文人骚客赞美绿的诗句不胜枚举,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最爱湖东行不足,  相似文献   

19.
我——唐春晓,一听“春晓”,就会想到绿意盎然的春天。所以,绿——可是非我莫属的颜色,因为我充满青春与活力;与人交往,总会有一种清新脱俗的清凉感觉。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要你写一篇有关王安石诗歌《泊船瓜州》的赏析文章时,我想,大多数人会立刻想到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名句,一定会对名句中的“绿”字加以欣赏的。你一定会说,“绿”字用得好,诗人曾经试用了“入”、“到”、“过”、“满”等许多字,最后选定了这个精彩无比的“绿”字。“绿”字解释为“使……变绿”,很有动感,使诗中描写的春之江南变得十分的灵动可爱。然而,我觉得这首诗并非只有一个“绿”字值得品味,就拿不为多数人注意的诗的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来说,同样也值得细细品味。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非常明白的:作者急切地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