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新闻记者》编辑部负责同志: 收读每期《新闻记者》月刊,颇受教益。很感激! 最近读第9期上的上海报界史话闵大洪写的文章《曾虚白与上海《大晚报》),我有不同意见要说一说。 1、文章一开头就说:“老上海也许会记得,在“一·二八”淞沪抗战前夕的《大晚报》曾经风行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史上以《新闻记者》命名的新闻专业刊物一共有三家。沿着历史的脉络向前梳理,这三家分别是1983年在上海创办的《新闻记者》,1938年在武汉由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主办的《新闻记者》,以及1937年创刊于上海,由我国著名报人、新闻教育家顾执中老先生任主编和发行人的《新闻记者》。新闻史上对前两家多有记载,但对最早的《新闻记者》却鲜有着墨。本文试图通过对史上第一家《新闻记者》月刊的介绍,回顾老一代报人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时期的一段"办报救国"之往事。  相似文献   

3.
1938年4月1日,中国青年记者新闻学会(以下简称“青记”)会刊《新闻记者》在武汉创刊(“青记”的《新闻记者》与现在的《新闻记者》杂志没有关系)。而后,由于“青记”总会被查封,《新闻记者》在1941年1月出完最后一期后停刊。虽然《新闻记者》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其贡献远不止民国时期的新闻业,为中国整个新闻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笔者通过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对《新闻记者》的文稿进行研读,对《新闻记者》中的新闻理论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既要坚持舆论监督又要防止卷入纠纷,批评报道煞费周折,新闻界普遍犯难;怎样分清侵权行为和一般的报道差错,使记者和被批评者都得到法律保护,司法界也面临新课题。《新闻记者》杂志就广西乐业县的“新闻官司”开展讨论,颇有现实意义。作为一名老新闻记者,我愿根据已知的材料(见《新闻记者》今年第2—3期合刊),结合自己的经历,说几点体会。 (一) 既然现场救火者无人当面呼唤韦甫规出来救火,他事后自然也可以说年老耳钝,正专心做木工生活而不知已发生火灾;即使有自我开脱的嫌疑,这样辩解也讲得通,难驳倒。批评者即后来的被告方,仅根据距离和喊声便推定韦必知火灾而且“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实在证据无力,还把韦的解释都说成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基层的新闻爱好者,与周围一些同伴共订《新闻记者》已两年。今年报刊提价,我还是坚持定了《新闻记者》。这里,我想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谈一点我们的看法。我们这些基层的同志之所以订《新闻记者》,旨在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能力,可我们在一起议论时,总感到《新闻记者》给我们这些层次的人开辟的栏目少了,因此我们有个小要求,能否在新的一年里多开辟  相似文献   

6.
《视听界》2009,(6):5-5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核发情况自查工作并重申有关规定的紧急通知》(《2009》299号)、《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关于2009年换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关于期刊申领新闻记者证的有关通知》、《关于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单位申领新闻记者证的通知》要求,《视听界》杂志社已对申领记者证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现将我单位拟首批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进行公示,  相似文献   

7.
书讯     
《我的记者生涯》《我的记者生涯》第二辑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本辑的37篇文章分四个方面:第一,中央及省领导与报人谈报;第二,老报人夏衍、杨奇、李超、冯英子等文章;第三,记者采访生涯中最难忘的一页;第四,新闻战线的方方面面。定价5.50元。欲购者请与广州地区老新闻记者协会联系。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289号。邮编:510601。  相似文献   

8.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核发情况自查工作并重申有关规定的紧急通知》、《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关于2009年换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关于期刊申领新闻记者证》等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9.
记者的眼光———读南振中同志《新闻记者的透视力》有感刘向东不久前,读了南振中同志的《新闻记者的发现力》,这是他对新华社国内记者的讲话。新近又读了他的《新闻记者的透视力》,是对新华社驻外记者讲的。这一内一外,一“发现”一“透视”,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我...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位地市党报新闻评论的老作者、老编者,我认为《新闻记者》今年第2期李天伦《时评本地化漫谈——〈南方都市报〉社评的启迪》一文的见解颇有独到之处,它对于在报纸中占绝大多数地方报纸时评的改进和提高,是一个很有针对性、现实性的好建议。实际上,我国报纸的社论时评也具  相似文献   

11.
王珑 《青年记者》2009,(18):93-94
读了《光明日报》、《大众日报》和《青年记者》等报刊发表的当代好记者陈中华的事迹,很受教育。笔者深为齐鲁新闻界涌现出这样一位记者的楷模而感到自豪。陈中华的事迹是对新时期优秀新闻记者应有素质的生动诠释,也是一个新闻记者自觉提高思想境界和人生目标的光荣实践。他的事迹为记者的成长、成才带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刘建明 《新闻记者》2003,(12):27-28
2002年第2期《新闻记者》发表了笔者的《“传媒入世”的杜撰》一文(以下简称《杜撰》)。接着,《新闻记者》第5期又发表了潘玉鹏先生的商榷文章《“传媒入世”并非杜撰》。《新闻记者》2003年第10期发表的《如何认识“入世”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一文(以下简称《如何认识“入世”》),也对笔者的文章提出不同看法。但是读过这些商榷文章,发现作者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文章,陷入自我争鸣,使学术讨论打了水漂。  相似文献   

13.
自1992年以来,各国新闻记者因采访突发性事件而罹难的人数急剧上升。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波黑冲突中,死难的新闻记者已达30人之多。此外,在中东、中南半岛和南非等地,也有多名新闻记者死于非命。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尔·泰勒在近期的《哥伦比亚新闻月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南非:幸免于难》的文章,讲述了他在南非采访时所遇到的非人遭遇,引起美国舆论界大哗。新闻记者在履行工作职责期间的人身安全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这里,以作者的第一人称刊登原文的梗概,以供读者评鉴。  相似文献   

14.
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光辉业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著名记者孙世恺在《新闻记者入门》一书中,记述了范长江、邹韬奋、邓拓等老记者献身于祖国新闻事业的感人事迹,兹录于下,以飨读者。行万里路的范长江不少同志谈起新闻界前辈范长江同志,都十分钦佩他20多岁就写出《中国西北角》、《塞上行》和《陕北纪行》等通讯集。那时,范长江还在大  相似文献   

15.
刘晓伟 《编辑之友》2016,(10):108-112
民国时期,马星野等学者在制定新闻职业道德准则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尝试.目前,学术界对马星野拟定的《中国新闻记者信条》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马星野是在1941年拟定了《中国新闻记者信条》,1942年受中国新闻学会委托参与拟定了《报人信条草案》.这是两份不同的文献.其后,《报人信条草案》未能付诸实施,湮没于历史之中,而《中国新闻记者信条》则被不断提起,并最终在台湾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的《新闻记者》(月刊),已经走过了整整20个年头了。编辑部特邀我写一篇回忆文章。的确,我作为参加创刊者之一,值得回忆的东西很多。刊物创办伊始,就受到全国新闻界和其他各界、社会名流,尤其还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关爱和扶持,许多记忆至今难忘。万事开头未必难1983年,是在党的十二大的精神指引下,我国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第一年,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破除妨碍前进的老框框、老套套、老作风,钻研新情况,传播新经验,反映新气象,以促进改革。《新闻记者》就是在这样…  相似文献   

17.
公示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核发情况自查工作并重申有关规定的紧急通知》(《2009》299号)、《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关于2009年换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关于期刊申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记者》是本刊的刊名,承蒙全国各地读者和作者的厚爱,刊龄已进入第十个年头。但也许很少有人知道,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有两种以《新闻记者》为名的期刊问世,而且为推动进步的新闻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请看本刊记者吴元栋采写的《寻访五十年前的<新闻记者>》一文。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2002,(2)
读了好几年的《新闻记者》,总觉得有话要说。《新闻记者》在我们报社俏得很,杂志一到资料室就会被人“抢”走。现在的新闻业务刊物说来不算多,可也不算少,但人们为什么会如此钟情《新闻记者》呢?对此,不同的读者,自然会有不同的理由、不同的答案。然而我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中国记者》的老读者了。自1990年毕业到企业做宣传报道干事起,便和贵刊结下了不解之缘。15个春秋里,或订阅、或零买,无论何种方式,我们每个月都会见面。15年来,我书柜里过期的杂志卖了一批又一批,而《中国记者》等新闻期刊占据的位置却始终没有动摇。15年来,她就像一位老师、一位好朋友,守候在我身边。她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看到了国内外新闻界的新动态;她丰富了我的知识,让我学到了许多前辈们的宝贵经验;她提高了我的业务能力,使我从一名基层通讯员,成长为一名专业新闻记者。我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不能没有《中国记者》编辑部各位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