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量子力学在当代心灵哲学中引发了广泛的争论,其原因不仅在于,有关它的哲学解释颠覆了自然科学与唯物主义联姻的传统,而且还在于,其表现出的与二元论相互论证的激进哲学倾向。20世纪初期,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力学理论包含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20世纪中后期,物理学家斯塔普和彭罗斯等人,又分别提出了"量子相互作用二元论"与量子意识微管理论。  相似文献   

2.
西方心灵哲学中的一个值得注意和思考的新现象是,二元论在经历了长时期的消沉之后现在又死灰复燃了。著名哲学家罗蒂恰到好处地把这些新生的二元论称做"新二元论"。它们不仅样式繁多,冠以明确标识的就有几十种之多,而且依据哲学和有关科学的新成果对广泛的心灵哲学问题和传统二元论的难题作出了新的解答,对二元论的结论提出了大量发人深思的论证。这些不仅有对传统二元论的超越,而且在与唯物主义论战和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也为唯物主义乃至整个心灵哲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值得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西欧哲学史上,笛卡尔的哲学,是古典的二元论世界观的典型。这个典型的二元论,它的体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的实质是什么?以及产生它的根源又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将不仅有助于我们对一般二元论的特点有所了解,同时也会有助于我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了解。笛卡尔曾经把全部哲学体系比作是一棵树。树根是形而上学;树干是物理学,也就是自然哲学;而树枝则是其它的一些具体科学①。笛卡尔自己的全部哲学,就是按照他这样一棵想像的“树”建立起来的。在他的形而上学中,阐述了他的二元论哲学体系,论证了全知全能  相似文献   

4.
自然主义是当代心灵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潮,随着"生物学转向"之发生而诞生的新目的论又是这一思潮的一种新的受到广泛关注的理论。当前,目的论的地位和命运不仅发生了根本变化,不再处在被嘲笑和批判的地位,而且成了人们解决心灵哲学难题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或"自然化"根据。相较于旧目的论,新目的论的内容、观点、论证和实质都"判若两人"。其为心灵哲学摆脱困境开出的处方是,只有以新目的论为基础的心灵自然化,才能克服过去自然化的困难,让心灵哲学走向新生。它不仅为心灵哲学提出新的方案和策略,为功能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而且还在目的、目的论、进化、选择、因果解释等形而上学和科学哲学的传统领域提出了新的问题及解答,因此有很多方面的学理意义,尤其是有形而上学的意义,值得作多角度研究。  相似文献   

5.
熟知并不等于真知。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形而上学的片面理解,从形而上学的历史嬗变入手.分析了形而上学是哲学的核心,指出形而上学的发展过程只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不断演进过程。同时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上也是一种形而上学,只是他改变了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创立了实践批判的思维方式,实现了哲学形而上学的一次革命性变革。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形而上学的误解,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的主体性原则曾经为西方的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做出理论论证,为西方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的形成及促进科学的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但由于其形而上学的思辨性和二元论倾向而暴露出自身的矛盾性,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其超越提供了历史和现实的可能性.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的现实和近代哲学理性主义的矛盾性,从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着手并立足于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近代理性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笛卡尔哲学是一种典型的二元论哲学,他将世界一分为二,使身心处于二元对立之中,身心本质不同的东西如何获得内在统一,这就是笛卡尔哲学的难题。笛卡尔此后的哲学家,为消解身心二元论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总归起来,他们是依据笛卡尔所留下的两种可能性继续推进的,要么消解二元对立,要么坚持二者对立但改进二者的相互作用。但都没有真正破解这一难题。这表明笛卡尔哲学难题根本不是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而是一个科学问题。随着现代神经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等相关研究的深入,心身问题的神秘面纱也将逐层揭开,或者为最终破解笛卡尔二元论的哲学难题给人以方法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雅斯贝斯所致力的乃是祈向超越之维的生存形而上学,当他以这种哲学的视野来关注艺术时,便提出了一种独具人文智慧的生存艺术形而上学思想.在他那里,"密码"既是联结"生存"与"超越存在"的中介,也是其生存艺术形而上学的运思枢机.由"密码"来论说艺术,雅氏将艺术视为一种"介质领域",并对模仿、理念、天才等美学范畴以及艺术的多样性作了详尽的诠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克罗齐与新黑尔主义的分歧、克罗齐对黑格尔美学的批判、后人误解克罗齐的原因几个方面,论证了克罗齐美学与黑格尔的超验论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克罗齐美学作为对“历史学的方法论”的具体运用,属于内在论心灵哲学,不属于黑格尔体系。  相似文献   

10.
张敏 《岱宗学刊》1999,(3):57-63
本从克罗齐与新墨尔主义的分歧、克罗齐对黑格尔美学的批判、后人误解克罗齐的原因几个方面,论证了克罗齐美学与黑格尔的超验论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克罗齐美学作为对“历史学的方法论”的具体运用,属于内在论心灵哲学,不属于黑格尔体系。  相似文献   

11.
当前认知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中,以动力系统理论为代表的反表征主义似乎已经战胜了传统表征主义.这场争议的结果在哲学上表现为对笛卡尔哲学的批判,即放弃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但本文将论证这种批判是具有误导性的并且是由对笛卡尔思想的教条式理解所引发的.为实现该目的,本文将从笛卡尔的表征主义认识论、情感与身体、行动哲学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证明笛卡尔并不支持表征理论的论述,同时反表征理论所批判的核心,即笛卡尔忽视了身体,乃是由对其形而上学和心理生理学区分的误解导致的.  相似文献   

12.
实体是一个古老而重要的形而上学概念,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分别从这一概念出发,以构建各自的哲学体系——笛卡尔的二元论,斯宾诺莎的一元论和莱布尼茨的多元论。通过考察这三位哲学家的实体观念,以及经验主义哲学对这一概念的批评,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理性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及思想气质。  相似文献   

13.
哲学中的自然主义是一种关于自然实在本体论标准和认识论前提的理论。古希腊哲学中的理性自然主义是其最早形式,近代哲学从笛卡尔直至奎因,科学自然主义发展成为哲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纲领。当代心灵哲学诞生之初,即奉科学自然主义为圭臬,以查默斯为代表的心灵哲学家力图通过自然主义的方案来解决心灵这一困难问题,但又因坚持心灵具有内在性、主观性、第一人称性等特征,导致当代心灵哲学中的自然主义面临着重新陷入二元论、神秘主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哲学教科书中关于时间空间无限性理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无限性的一些新的见解.文章认为现行无限性理论没有超出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窠臼.辩证的无限观认为无限和有限是一个矛盾统一体,无限是有限物的一种本性,是在事物具体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特征.按照现行无限性理论,无法解释和说明科学认识的新成就,而辨证的无限规则从科学认识的新成就中得到更具体、更深刻的论证和丰富.  相似文献   

15.
金在权的"因果排除论证"意欲表明,在行为的客观的生理原因和主观的心理原因之间的关系上,非还原的物理主义的逻辑归宿要么是同一论,要么是副现象论。形而上学中的物质构成范畴是一种介于同一与二元不同之间的"非同一的统一"关系,具有重要的心灵哲学意蕴。将物质构成范畴引入心灵哲学中,能在坚持强非还原的物理主义的前提下,以反对心身随附性原则为核心,为独特的心理属性具有独特的因果效力辩护,从而推动心灵哲学向构成物理主义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16.
意义整体论及其与反整体论的争论是心灵哲学的意向性或意义研究向纵深推进的一个产物,所关心的前沿焦点问题是:每个意义的个体性的条件或原因是什么,是否应根据它们所随附的内在物理属性而将它们个体化。随着个体主义和反个体主义围绕上述问题所作研究及争论的深入,意义整体论作为一种综合折中的理论脱颖而出。反整体论针对整体论的观点及论证作了全面的批判,引发了两者的唇枪舌战。意义整体论认为,意义是由有整体论性质的东西决定的,而反整体论认为,符号的意义不受它与其他符号关系的影响。两者的创造性论证和争论不仅深化了对意义的本质及决定条件的认识,而且对心灵哲学乃至形而上学的整体论研究也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形而上学"作为科学形态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形而上学作为科学出现如何可能的问题又是困扰哲学的难题.康德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没有得到科学的解答.是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上首次全面回答和论证了这一问题,用恩格斯的话来说就是哲学是由黑格尔完成了,因为他的哲学体系乃是集以往哲学全部发展之大成,而且他本人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走出体系迷宫,达到真切认识世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哲学的“爱智”传统引发人们对终极事理的探究,这是形而上学得以建立并长期统治西方学界的根由,但它对本原性实体的迷恋和由此造成的“形上”与“形下”两重世界的分割,终于导致其自身的被颠覆。形而上学解体后,对待哲学形上思考的职能,出现了解构型思维和建构型思维两大倾向,不过既然人的终极关爱难以消解,则一味解构自不可行。要解决后形而上学视野中“形上之思”如何可能的问题,需要从思考对象、思考范围和运思途径三个方面重新加以检视,而根本的一条在于转换思考目标,回归生命本原,以开启适应现时代生活方式的自由解放的生命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语义外在主义并不像标准看法"普特南善变"所认为的那样是科学本质主义和形而上学实在论意义上的科学实在论,而是对语词意义基于经验的温和的理性重构,本身并不预设任何形而上学方面的哲学立场。1976年普特南转向内在实在论之后,乃至在所谓自然实在论或实用主义实在论时期也并没有放弃被称为科学实在论的语义外在主义,而是一直居于普特南实在论哲学的核心,是普特南处理意义、指称、真理、知觉和心灵等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哲学方法,并在语言哲学、科学哲学、心灵哲学和形而上学等领域对当代英美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何朝功 《文教资料》2008,(21):84-86
现代性的世界观中的二元论和人类中心主义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现代道德教育价值体系中生态学价值观严重缺失;后现代主义通过对现代哲学和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互惠共生的主张.后现代视阈中的新德育观--生态德育凸显了这一理论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