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课堂教学主要暴露出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重“教”不重“学”的主观性。教师从自身的主观愿望和要求出发.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学”:二是重“知”不重“思”的浅层性。这使得师生尽管吃很多苦,却造成教学目标达成度低.学生思维锻炼不够的现象:三是重“灌”不重“趣”的强制性,教师把学生当“容器”.靠“外力”把教学内容“压”给学生。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种活动,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历史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推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动力。要改变长期在历史教学中形成的重“知”不重“思”.重“灌”不重“趣”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历史是最有魅力的课”、“学历史真快乐”.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让学生乐学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师与生、教与学的一种“双向”活动,要克服应试教育中重“教”不重“学”、重“灌”不重“趣”、重“知”不重“E和”的诸多片面性,突出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知识与应用并重”等教学原则,并根据专业目标,学科及学员特点采用不同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好的结课就能发挥前馈控制的功能,强化对知识的正确认识,减少出现知识偏差的人次。好的结课能改变重“教”不重“学”的主观性,改变重“知”不重“思”的浅层性,改变重“灌”不重“趣”的强制性。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能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能启动学生的内在活力,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结课应该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 一、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的原则 课尾结课一般安排2—3分钟左右,结课不可能面面俱到,要紧扣教学目标、重点和知识结构,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精练的归纳,强化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重"教"不重"学"。不少教师急功近利,为了应付考试,一切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学"。不关注学生对学法的掌握,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重"知"不重"思"。教师在课堂上侧重把知识讲得详细,却不注意给学生留下思考、观察和对比的余地,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 重"仿"不重"创"。教师怎么教,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种活动,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要改变长期在数学教学中形成的重“知”不重“思”,重“灌”不重“趣”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起则“思”通。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注重学生个体情绪的调动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感到某一方面的学习很吃力,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候教师不能单纯以“批评”论事,而应以“鼓励”为主,寻根问究,找出病源,对症下药。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都有各…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 ,要改变长期以来数学教学重“知”不重“思” ,重“灌”不重“趣”的填灌式教学方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起则“思”通。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   素1 .以教师优秀的素质感染学生。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哪个学校里有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 ,数学就会成为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科 ,就会在许多学生身上发现查出的数学才能。”这段话表明 ,教师优异的素质 ,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敏锐的扎实的数学智慧与学识 ,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 ,有许多杰…  相似文献   

8.
探究教学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思维型探究教学理论为教师开展动思结合的探究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框架。为探索信息技术赋能思维型探究教学之路,教师以“鸟喙和鸟足”为例,建构融合技术的“五思五学”思维型探究教学模式:精准分析学情,明确思维发展目标,实现“预学明思”;创设具身化情境,激发思维动机,实现“激学导思”;探究合作,提升思维品质,实现“探学辨思”;借助数据分析,跟踪学生思维,实现“展学反思”;虚拟仿真交互,引导迁移应用,实现“拓学创思”。教师以信息技术助力“五思五学”,让学生在探究中“做思共生”,可有效促进大单元整体教学。  相似文献   

9.
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的思考与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性 目前数学教育“重知识轻文化”的倾向十分明显。大学数学教育多半以讲授数学知识及其应用为主,对于数学在思想、精神及人文方面的一些内容很少涉及。数学教学中存在重结论不重证明、重计算不重推理、重知识不重思想的倾向;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也常以“类型题”的方式去学习、复习。这些倾向和做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一种失之偏颇的现象;在教学理论的研究中,“教”研究得较多,“学”研究得较少。虽然呼吁和倡导开展“学”的研究的不乏其人,但身体力行,脚踏实地,全面系统地研究“学”的人却不多。可以说,“学”的研究一直是教学理论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教学实践中,重“教”而不重“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化现象,是历史教学与研究的热点之一。其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重"教"而不重"导",学生的学习被动,其学与思不能有效结合,其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严重不足。因此,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入手,探索低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对策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张倩 《安徽教育》2014,(4):14-14
<正>暑期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的培训课程,第一节课由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院长陈锁明主讲,题目是《从"教"堂走向"学"堂》。这一节课对我启发很大,让我觉得,目前在我们的教师中很多仍在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多么落后。这一节课也深深启发着我去思考:教师,到底该如何"教书育人"?直到现在,我们一直沿用的那些"教师教过了、学生学过了——教师教完了、学生学完了"的教学程序,那些"重教不重研、重讲不重学、重灌不重效、重  相似文献   

13.
正高中语文教育应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长学生的文化储备,拓宽他们的视野。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在高考的残酷竞争中,语文教学完全变成硬生生的提高过程,剥夺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权利。语文应该是一个自由学习的过程,那么如何改变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呢?一、传统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一)只唯书,不为思高考指挥棒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六个偏向:只重语言文章,不重思想文化;只重智育开发,不重美育陶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只重“语意”不重“语感”的倾向,反映在教学方法上,就是只重“讲”不重“读”。事实上,“语感”不是一味靠“讲”便能奏效的。课文,还是只有让学生多读,靠读读出“语感”、“语味”来。 怎样“读”才能更有效地训练和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因受传统升学教育的束缚,还存在着强调灌输、讲演、记忆、反复练习的教学方式,重“教法”不重“学法”,重“知识”不重“能力”,重“灌输”不重“兴趣”,重“尖子”不重“全体”等不利于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一、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世纪,人类社会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而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教育是知识创新的主要基地,它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摒弃以往的那种“重教不重学、重灌不重思”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营造崇尚创新、追求创新的氛围。为学生的创新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陆建国 《小学生》2012,(11):46-46
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结构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这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片面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抹杀了学生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种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目中无人"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听而不闻,学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只重知识传授,不重能力培养;只关心分数高低,不考虑智力开发;只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不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学生中也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只是死学,不会创新。可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生存发展面向未来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在教学研究中,对“教”研究得多,对“学”研究得少。在教学实践中,也常常是重“教”而不重“学”。教师教好是为学生学好,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劳而功半。”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师生的无效劳动。而学生得到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得到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这便是“授人以鱼,只借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益”的道理。所以,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应该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国内外对阅读教学的研究甚多,但主要围绕教师教的行为,而涉及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却极少。也就是说,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国的传统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把学生看作是教学的对象或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自学,重统一而不重多样。阅读现象千人一面。一样的阅读方法、一样的阅读感受、一样的阅读结果,甚至连考试的答案也一样。对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