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秀明 《教学研究》2008,(6):552-555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   1.1 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   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是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病,还是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往往都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进而引发了人们对基础教育的高度关注;目的是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捉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地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高师地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创新型地理教育人才的培养。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培养中学地理教师为主要职责的高等师范地理专业,必须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理念和内容,从地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结构、教学实践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重新审视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作为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和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无不受到中外教育改革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建国半个多世纪,我国先后进行了多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每一次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加剧,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都在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来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些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也适时开展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冯育民 《教书育人》2005,(10):59-60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取向开始超越单纯的教育体制改革,开始关注课程与教学层面的革新,致力于把教育改革的理念落实到课程与教学、课堂与师生活动的微观层面,在学校教育的日常生活中体验发展、寻求超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端,还是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往往都从基础教育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些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也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和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在这场改革中,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课程实施的践行者,树立正确的观念,运用恰当的教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师范专科教育担负着为基础教育,尤其是为农村中小学,培养合格师资的重任.新形势对师范专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师范专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师范专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今年秋季开学,全市普通高中进入课程改革,体现了我市认真贯彻国家和本市“十一五”规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坚定决心。当前,全球范围的国力竞争已经十分激烈,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争得竞争胜利的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成为世界性的大走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有远见的国家都在反思本国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目标和方向。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要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发达国家,也在通过改革寻求更加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少国家已经立法,把基础教育与终身学习融为一体,力图使高中教育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2010,(1):123-123
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重要的改革之一,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策略。当前农村教育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农村教育实现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一个由课程改革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对校长来说,是一个探索、创造和挑战的教育实践过程。校长对课改改革的领导力直接影响着学校推行新课程的质量与水准。校长必须在新课程实施中提升课改领导力。  相似文献   

11.
试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高等师范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被誉为基础教育“母机”的高等师范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如何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资队伍的需求,实现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衔接,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高职教育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措施。本文通过对《财经英语》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以期建立一种全新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使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宋如堂 《教师》2010,(14):51-51
一、前言 伴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国际教育交往的拓展,伴随而来的是国家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启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不是换一套教材,也不是调整教材内容,而是一场教育理念的更新,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整个课程改革涉及课程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等,是一场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教育专科(文)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小学文科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执教能力,能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求,独立进行教学、科研的农村小学文科教育工作者。为达此目标,要深化基于职业能力的"三主导式"、基于学制的"2+1式"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推行"注重过程考核,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改变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方式等,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课程体系。新课改无疑对高师院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高师院校必须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进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6.
综合理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专开设综合理科教育专业,它是迎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需要的一项创新。针对综合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我们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及学生评价模式等一系列方面大胆地进行了有益地摸索与实践,初步取得了满意地效果。此主要研究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设置。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取向开始超越单纯的教育体制改革,开始关注课程与教学层面的革新,致力于把教育改革的理念落实到课程与教学、课堂与师生活动的微观层面,在学校教育的日常生活中体验发展、寻求超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端,还是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往往都从基础教育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些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峰 《中国教育学刊》2003,(3):16-18,33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教育目标的措位——重升学教育轻素质教育;教学观念的滞后——重智育轻全面发展;教育科研方向的迷失——重形式轻应用。建构农村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变单一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多元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及管理体制要体现多元化、灵活性;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面向农村、服务农材的特点;与高等学校就教师培训、教育科研等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9.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新进展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几年来,从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师范院校对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对15所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及其他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改革方案或本科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分析研究后可以看出,近年来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体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改革导向,突出了与基础教育的联系,带动了教师培养模式的调整。这既适应了当前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也符合国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潮流。但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要达到科学、规范、合理的目标,道路还很漫长。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定位与选择,既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准,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笔者从产学研结合、专业建设、课程整合、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训主导型课程改革等方面,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