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槐花盛开的季节》是一篇情味隽永,耐人思索的咏物抒情散文。在春天的百花园里,人们大多喜欢那些姹紫嫣红、绚烂多姿的鲜花香草,很少有人去关注那不起跟的槐花,然而在作者心目中“只有在槐花盛开的季节,才感觉到与春天真正挽手”,因为无论是那婆娑的枝叶,还是那“似串串珍珠”的槐花,以及当微风吹来时,“风摆枝条,翩然摇曳,风情无限”的静雅的花  相似文献   

2.
记忆里,只有在槐花盛开的时节,我才感觉到与春天真正挽手。那时,槐树蓊茏葱郁,枝叶婆娑,那垂挂于枝头的槐花,似串串珍珠,点缀于青枝翠叶间。风摆枝条,那静雅的花束,如串串铃铛,翩然摇曳,风情无限,颇具诗意。这是置身于都市的人无法寻求的古朴与自然。  相似文献   

3.
《光阴》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抒情散文,全文仅六百多字,却韵致深厚,耐人寻味,体现了赵丽宏散文清丽的语言风格。按照“整体感知——披文人情——品味语言”的阅读步骤,我们可以从这一短文中得到深刻启迪,并可体会其写作技巧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4.
硝烟弥漫的战场,一位身着长裙的夫人踏着遍地的尸体找寻着——拽寻她的爱情,拽寻她的生活,找寻能让她免受饥饿的晴天……  相似文献   

5.
秋天,一个瓜果飘香、收获的季节,本身就已经让人心旷神怡,再加上诗人何其芳的诠释,更是让人陶醉。诗的开端便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是什么震落的呢?也许是那已充盈我们耳朵的叮叮的伐木声,伐木工人如此起兴,可见其心中之喜悦,也许是早起的农民,总之,这一切装扮了秋日的清晨。“镰刀”已经“饱食”,它所食之物乃是稻香,再加上“竹篱间肥硕的瓜果”,一幅丰收的景象已经尽现无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哇声一片”。丰收对于农人来说是实在的,他人是不能体会他们的心情的。从农家小院走出,诗人把我们带到江边。江面上一片迷蒙,隐约看见一个渔翁,悠闲地划着哮喘。镜头更近一些只见他“向江面的冷雾洒下圆圆的网”,  相似文献   

6.
少年们平静快乐的生活,被女主角面麻的死亡所扰乱。友情的断裂,朋友的陌路……然而这些却在一个盛夏终结。面麻的灵魂出现在男主角仁太面前,请求他帮助实现自己的愿望。以此为契机,分散在各处的朋友们再次聚集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学生应通过品味<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感知诗句表现出的音乐魄力,走进诗人创设的艺术境界,发生思想感情的强烈共鸣,掌握写作技巧,领会文章主旨.  相似文献   

8.
王勤 《阅读与鉴赏》2002,(12):20-23
北京的胡同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像长城,像故宫,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昭示着化的风采;汪曾祺的散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像春风,像山泉,滋润着读的心田,展现着化的内涵。正像作在《(汪曾祺小品)自序》中所说,散应该向读提供“带有化气息的,健康的休息”,他的《胡同化》一,向读展示的正是一种化的休闲。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的记实散《背影》历经几次教材政策,始终被列为中学语课中的精读篇目,那么,为什么这篇军于1925年的章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去学习它、欣赏它、品味它呢?  相似文献   

10.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埃、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相似文献   

11.
琳达·翰莫瑞克具有一种特殊而繁重的天赋——她可以品尝言语。比如,琳达男朋友的名字,让她联想到柄于酥汽水和欧洲防风草,而她自己的名字是薄荷味的。对琳选来说,和不同的人说话,可以是可口可口的或者难吃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青年导演电影制作计划”的首发之作,刘江导演,范伟和居文沛主演的电影《即日起程》和观众们见面了,一个从塞浦路斯归来的憨憨的落破华侨老崔和一位机敏过人、“麻辣”味十足的美女小夏让大家笑足了一个半小时。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教材改革也在与时俱进地跟进。校本教材的编写是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彰显一个学校特色的有力载体。我校自编校本教材《品味诗词曲》的诞生和实践就是一个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短篇恐怖小说中的杰作,作者通过营造恐怖气氛,选择恐怖情节,描述人物的恐怖心理,展示了人物从心理变态到精神崩溃的全过程.分析作者在<厄舍古屋的倒塌>中营造恐怖气氛的方式,品味恐怖形成的因素,就能给读者带来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想 本节课以“品味亲情”为中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家庭,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真善美,感悟真情,说自己身边真实的故事,写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学习有创意地表达;引导学生理解父爱母爱,体会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回报,正确理解父母与子女间的隔阂,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幸福与不幸。  相似文献   

16.
张文鑫 《母婴世界》2014,(2):108-111
看到“灯塔”二字,你会想到什么,想到茫茫大海中的孤岛?想到黑暗中的明灯?如果让你守护灯塔,为来往船只保驾护航。你会觉得苦闷?烦躁?还是恐惧呢……  相似文献   

17.
乡土情结源于对"根"的追寻,故乡是一个人的根,但这个"根"必须能滋养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脾气、情感,所以这个人也就与故乡密不可分了,故乡的一切都会融入这个人的血脉里,骨髓里,永远的烙印上故乡的痕迹。  相似文献   

18.
杨朵的中篇小说《起风季节》以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为背景 ,通过三股水村社教工作组组长朱永平与村党支部书记秦老仓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揭示了我国政治生活中触目惊心的官官相护、结党营私等消极腐败现象 ,对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发出了愤激的呐喊。  相似文献   

19.
《春酒》一文选录于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初读似乎无味,细细品味,发觉作者真可谓是一位调“酒”大师,用细腻、质朴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生活画卷。首先,《春酒》体现出寄情于物、以物抒情之美。母亲酿造的八宝酒既是《春酒》一文的线索,也是童年、母爱、乡情的载体。琦君通过一杯春酒向我们传达出耐人寻味的情感,将无形的思乡之情、追忆之感、身在异国他乡的落寞情怀以“春酒”这一物象实体化,比直抒胸臆大声诉苦更能打动读者,这让人想到欧阳修所言“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相似文献   

20.
在感恩的年代,我选择读你——萧红。 水一样寂静,水一样灵秀。从呼兰河出来,在天地间飘零,飘零后仍是一缕清澈,仍是呼兰河心头的痛。流水侵蚀,带不走你骨子里的记忆。一曲呼兰,永远呼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