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目前的太空飞行中,失重状态使得大多的宇航员患上了骨质疏松症。在持续4~6个月的飞行中,宇航员体内骨头的密度每个月会降低1.6%。如果按照这个速率降低下去,科学家估计,在两年半的火星旅行中,宇航员骨头的密度将降低一半,那将是可怕的骨质疏松症。宇航员对太空中骨质的变松是没有感觉的,但一旦回到地面,健康状况就面临着明显的挑战。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最新研究表明,轻度的振动可以保证宇航员在长期太空旅行中的身体健康,这个研究结果也有民用价值,它可以用来帮助治疗那些骨质疏松证的患者。这种振动要求强度低…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科学家通过长期研究宇航员在太空飞行中的各种生理状况,逐渐形成并完善了一门新兴学科——宇宙生物医学。在失重环境下,宇航员四肢动作感觉失常,难分上下,血液循环异样,食物吞咽不畅……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现已被宇宙生物医学探明,并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宇宙生物医学的研究目的在于保证宇航员的安全,预防地球外毒物的污染,从而确保航天器的正常飞行和空间科研活动的顺利开  相似文献   

3.
正星空神秘未知,登陆距离地球300多千米的太空并在那里生活,或许是我们普通人所憧憬、幻想的。除了失重会给宇航员的日常生活带来种种困扰与不便,其他的我们似乎了解的并不多。其实,在太空生活,挑战的不仅是宇航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更重要的是宇航员的身体极限。太空生活究竟会给宇航员的身体带来哪些影响呢?一起去看看科学家的对比研究吧!  相似文献   

4.
近半个世纪以来,航天技术与宇宙科学取得了巨大发展。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隔三年半后,1961年4月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轨道。美国也于1961年5月将薛巴德送到太空。1999年11月20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神州”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神州号宇宙飞船又成功进入太空。发射无人飞船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宇宙生理”研究收集资料。在宇宙中及飞船内的环境对宇航员生命活动影响、规律及适应性是宇宙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宇航员的身体状况,是当今高新科技领域…  相似文献   

5.
太空是人类长期以来探索的对象,其中尤以吃在太空更是科学家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经过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在太空每天都要吸取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其他必要的营养。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太空第一次用餐是把浓汁状食物装进一种管子里,然后通过他头盔上的特殊装备,挤牙膏似地把食物挤进嘴里,他甚至看不见自己在吃什么,也闻不到食品的香味。以后,随着人们在太空生活实践的增加,科学家们研究太空用餐时,开始讲究起食品的色、  相似文献   

6.
我是宇航员     
《中国科技信息》2013,(22):27-27
《图灵新知:我是宇航员》作者若田光一是日本著名的JAXA宇航员.他采用问答的方式,讲述了宇航员的训练以及在宇宙中的生活。如怎样驾驶载人航天器,宇航员在太空中如何吃饭、洗澡、上厕所,在太空里可以养宠物吗,等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类的火星之旅被逐渐提升到世界各大航天局的议事日程上,但科学家们一直都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在不久的将来飞往火星的漫漫征途中,由于缺少地球磁场的保护,宇航员将长时间的暴露在太空辐射下,从而可能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类的火星之旅被逐渐提升到世界各大航天局的议事日程上,但科学家们一直都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在不久的将来飞往火星的漫漫征途中,由于缺少地球磁场的保护,宇航员将长时间的暴露在太空辐射下,从而可能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9.
《青海科技》2014,(1):94-96
<正>对于广阔而又神秘的茫茫宇宙太空,有着太多太多令人费解的谜团。下面是科学家至今未解的宇宙谜团。宇宙的暗能量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爱德文·哈勃发现宇宙并非静止不动,而是不断膨胀的。1998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对遥远超新星进行研究,发现宇宙在很久以前的膨胀速度低于现在。对宇宙加速膨胀进行解释促使科学家提出暗能量理论,正是这种能量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科学家认为暗能量在宇宙中的比重达到近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美国的一对宇航员夫妇——马克·李(39岁)和詹·戴维斯(37岁),参加了美国宇航局组织的一次太空航行,成为地球人中一对遨游宇宙的鸾凤。在同行的7名宇航员中,还包括一位精通妇幼保健的黑人妇女,据说她将为在太空中分娩的戴维斯接生,并负责照料第一个太空婴儿。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各国人士的极  相似文献   

11.
漫话太空服     
1970年,俄罗斯安德里扬·尼古拉耶夫和维塔利·谢瓦斯季亚诺夫在太空中工作了18个昼夜。在宇宙中飞行这么长时间在当时是没有先例的。两位宇航员回到地球后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他们连胳膊都抬不起来,吃饭得靠别人喂,而且只能消化流食。谢瓦斯季亚诺夫甚至只有伏在地上才能稍微挪动一下地方。谁都没有料到,失重会给人体带来这么大的影响。科学家们意识到,需要专门进行研究,以防止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一段时间后对地球引力不适应。专家们设计了锻炼筋骨和肌肉的器械,并增加了宇航员的食物定量。不过还需要设计特殊的太空服,因为普通的衬衫…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一群老鼠将被送上地球轨道。当然它们不是去太空旅行,而是肩负着实验任务。为什么要让老鼠上太空?在地球上,人和其他动物的生存都需要重力。如果重力消失了,我们的身体就会发生一些奇怪的变化——肌肉会变得松弛;因为钙质流失骨头会变得脆弱;身体保持平衡的能力也会下降等。宇航员在太空里生活就是一个很生动的例子。虽然人类真正进行太空探测的历史并不长,但是自从人类第一次在地球轨道上围绕地球飞行以来,人类已经在宇宙飞船、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等航天项目上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现在科学家对哺乳动物特别是人类在失重状态…  相似文献   

13.
腾讯科学讯(悠悠/编译)据美国大众机械网站报道,2013年,美国宇航局将面临着行星科学项目预算削减20%的危机,但是这并未阻止科学家梦想的未来宇宙探索之路。目前,美国《大众机械网站》最新采访了三位资深行星科学家,他们畅谈了各自最理想的太空探索计划。  相似文献   

14.
约翰·格伦,首次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时代,应追溯到1962年。那个年代,宇航员在进行医学实验时,必须耐受住夹带直肠体温计的痛苦,并要通过离心机的超重训练。只有经受过这类考验的人才有参与选拔的资格。早先宇宙飞船的密封舱容积窄小,刚刚能够将宇航员塞进去。那时,能使宇航员安全生还就是发射宇宙飞  相似文献   

15.
海外传真     
<正>加拿大科学家发明可充气太空电梯加拿大透特科技公司近日成功申请一项发明专利——"太空电梯"。据悉,太空电梯高约20千米。将来,宇航员和运载火箭将先搭乘太空电梯进入位于平流层的电梯顶端发射平台,然后再点火起飞进入太空。如此一来,未来太空飞行的花费可能将减少1/3。  相似文献   

16.
千万不要小看垃圾袋,源于塑料的一种人工材料将为宇航员的火星之旅护航。我们每天都用塑料垃圾袋,它们是如此普通,我们根本没有在意过。可是谁曾想过,平平无奇的垃圾袋将可能成为载人火星探测的关键所在。坐在塑料飞船里前往火星?这听起来是多么幼稚可笑!在我们眼里,塑料是那么地脆弱,哪里经得起宇宙中强烈辐射的照耀,恐怕会遇热即化吧?研究人员告诉我们,这其实算得上是星际旅行最安全的方式了!家用垃圾袋几乎都是由一种叫做聚乙烯的聚合物制成,这种分子一旦进行变换组合,就可以塑造成防止宇航员遭受太空辐射的优良盾牌。科学家早已知晓这种…  相似文献   

17.
宇航员在太空中面临许多身体上的挑战,比如会受到强烈的辐射,还有骨质疏松。最近,美国宇航局又发现了宇航员可能面临的一种健康威胁——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相似文献   

18.
正许多人都喜欢自拍,但无论地球上的人们怎么自拍,与下面这些太空自拍照相比都会逊色很多,因为广袤的宇宙、顶尖的太空机器为其充当了背景和道具。太空自拍的"鼻祖"是美国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1966年在执行"双子座"12号任务期间,他拍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太空自拍照个国际空间站上的日本宇航员星出彰彦2012年9月一次太空行走时的自拍照。明亮的太阳出现在背景中,地球的景象则映射在其面罩上  相似文献   

19.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09,(16):14-15
为何在太空扳不了手腕 人们经常用以比力气的两项趣味运动——拔河和扳手腕在太空都难以进行,这是正在国际空间站长期工作的宇航员们经过实验而得出的结论。在拔河比赛中,只要两名宇航员一用力,两人的身体便迅速靠近并撞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20.
宇航员在太空需要面对的一件大事就是饮食问题,在失重状况下,很多原在生活中很容易办到的事情在太空不再轻易做到,比如在宇宙飞船上想把茶壶里的水倒出来,水珠会四下飞跑,面包在烤面包机里烤好之后也会一越几尺高,在机舱内四处翱翔。当年航行飞行刚开始时,科学家试着把各种含有必要营养成份的食品作成牙膏状,但宇航员发现,这样的食品根本刺激不了食欲,唯一的出路是必须开发出适合人们日常饮食习惯的食品来,一组美国科学家目前正在为此进行着不懈的努力。科学家目前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食品虽然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