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人工湿地技术是现在新兴的污水污泥处理技术,在我国南方应用较广。人工湿地技术将人工湿地和污泥干化床技术相结合结合成一种新型的污泥处理系统。利用人工湿地技术,通过植物(主要是芦苇)、微生物、阳光、风等的作用稳定污泥,进而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将芦苇或其他湿地植物种植在铺设有填料层的人工湿地中,周期性的将含水污泥排入其中,使污泥分布于湿地表面。污泥中的水分经过渗透作用流经污泥层和填料层净化后,经排水管流出。剩余污泥可经过蒸发等作用继续脱水稳定,从而将污泥转化成具有农用价值的肥料。本文主要研究污泥干化芦苇床渗滤液氨氮变化特征。通过周期性取样,记录,实验等来确定污泥干化芦苇床渗滤液氨氮的变化特征。最终比较出得出污泥渗滤液氨氮的变化规律。为芦苇床技术实验作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技术是现在新兴的污水污泥处理技术,在我国南方应用较广。人工湿地技术将人工湿地和污泥干化床技术相结合结合成一种新型的污泥处理系统。利用人工湿地技术,通过植物(主要是芦苇)、微生物、阳光、风等的作用稳定污泥,进而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将芦苇或其他湿地植物种植在铺设有填料层的人工湿地中,周期性的将含水污泥排入其中,使污泥分布于湿地表面。污泥中的水分经过渗透作用流经污泥层和填料层净化后,经排水管流出。剩余污泥可经过蒸发等作用继续脱水稳定,从而将污泥转化成具有农用价值的肥料。本文主要研究污泥干化芦苇床渗滤液氨氮变化特征。通过周期性取样,记录,实验等来确定污泥干化芦苇床渗滤液氨氮的变化特征。最终比较出得出污泥渗滤液氨氮的变化规律。为芦苇床技术实验作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污泥稳定化处理,是一种新型的污泥处理技术。将湿地植物芦苇种植于人工湿地中,再将污泥周期性地布向填料表面,污泥中的水分经填料层以及后形成的积存污泥层渗透后,通过集水管排出,并回流到污水处理系统做进一步处理。固体物质被截留在填料层表面,通过微生物内源呼吸、植物蒸发蒸腾等作用进一步稳定和脱水。稳定化污泥的脱水和矿化程度较高,最终产物适合土地利用和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4.
污泥干化芦苇床技术是人工湿地技术和污泥干化床技术的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污泥处理系统。将湿地植物(主要是芦苇)种植于传统人工湿地的填料层中,周期性地将污泥布向湿地表面,污泥中的水分经填料层以及后形成的积存污泥层渗透后,通过排水管出流;污泥中的固体物质被截留在床体表面,通过植物的蒸发蒸腾作用和水面蒸发作用进一步脱水和稳定。本项目主要研究污泥干化芦苇床渗滤液氨氮变化特征。通过每周取样,记录,实验等来确定污泥干化芦苇床渗滤液氨氮的变化特征。最终比较出其渗滤液的变化规律,为芦苇床技术实验作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海绵城市的定义、基本要求和人工湿地的建设标准,探讨人工湿地与海绵城市之间的关系。首先分析人工湿地的组成要素,再研究分析了对湿地中主要污染物的处理机制和效果,得出人工湿地的优势和对城市的积极意义。从而根据人工湿地的优势得出对海绵城市建设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1,(3)
人工湿地(CWs)作为一种绿色又环保的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已经有几十年了。通过从人工湿地类型及其去除各类污染物的机理进行分析和讨论,人工湿地作为一种处理污水的有效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流入受纳水体的污染负荷,提升受纳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7.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大量研究表明,湿地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的重要碳汇,对于吸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有重要作用。由于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湿地碳汇功能有所减弱。污泥干化芦苇床是将人工湿地技术和污泥干化床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污泥处理技术,其结构是由浅层床体中的填料和芦苇等湿地植物组成。本文探讨了芦苇床的碳汇与碳释放受到温度、污泥、阳光等的影响情况,并针对芦苇床中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以碱处理玉米秸秆作为外加碳源,研究外加碳源对潜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利用不同条件下的两组装置(A潜流人工湿地空白对照;B添加碱处理秸秆的潜流人工湿地)进行实验,测定体系中TN、NH4+-N、NO3--N、NO2--N、COD、p H等指标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碱处理玉米秸秆的潜流人工湿地较空白对照装置TN去除率提高了30%左右;NH4+-N去除率提高了11%左右;NO3--N去除率提高了14%左右;NO2--N去除率提高了56%左右;COD去除率提高了31%左右。经过碱处理的玉米秸秆可以为人工湿地系统脱氮提供反硝化所需要的碳源。添加碳源可明显提高潜流人工湿地的脱氮性能,而且不会给系统带来负担。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6,(18)
本研究选取陶粒作为基质材料,设置了三种不同填充方式垂直流人工湿地模型,通过测定各装置中污染物的去除率来研究不同填充方式下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研究表明:分层填充方式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好,且在进水口填充大粒径基质对污染物的综合去除效率更高;陶粒对各项污染物都具有很好的去除能力,适宜用作人工湿地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再生水景观水体修复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其出水COD、NH4+-N、TN、TP均达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中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标准。影响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植物、水力负荷以及温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来污水处理技术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人工湿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装置的后续处理中。人工湿地作为传统污水处理的替代工艺,正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人工湿地实质是一个综合生态系统,主要应用于生态系统中共生物种的能量和物质循环的再生作用,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生产潜力,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防止污水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本文介绍了人工湿地与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的比较,同时详细论述了影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生态系统污水净化效率的各种影响因素和制约条件,并对今后的研究和去向进行了展望和定位。本文对人工湿地净化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沸石床人工湿地处理暴雨径流废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我国滇池流域的暴雨径流的水质特点以及气候地理条件,提出了菖蒲-沸石床人工湿地系统的处理工艺,就该工艺对暴雨径流污染物的处理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NH3-N负荷分别为64.8、4.32g/m2d时,人工湿地系统的去除率可达到53%、93.5%。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以城市污水监测与治理技术分析为重点,结合安徽省利辛县污水治理实际,从城市污泥处理技术、城市污水回收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稳定塘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对城市污水进行监测与治理,为广大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级串联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本文以沈阳建筑大学校园内多级串联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试验研究,主要考察了温度、植物、这两个影响因素对多级串联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造价较省、运行成本低的污水处理技术,已被各国广泛运用,但冬季时低温时,人工湿地的处理效能急剧下降,甚至导致人工湿地不能正常运行,在我国北方地区,人工湿地冬季运行已成为湿地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基于人工湿地净水原理和人工湿地处理流程,从多个方面探析人工湿地冬季运行的优化措施,为我国北方地区人工湿地的运行及发展提供一定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研发背景人工湿地是通过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利用土壤、介质滤料、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具有出水水质好、投资维护成本低、生态多样性等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湿地面积有大有小,对污水处理的能力和承受能力也不同。在实际工程运行中,由于湿地入水的污染程度大、水质指标恶劣等原因,造成了湿地负荷运行大、湿地发挥功效低、出水水质不达标等情况,未能充分发挥湿地功效、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因而入水经过预处理显得十分必要,其将最大限度减轻湿地运转负荷、减缓后续处理单元堵塞、增加湿地缓冲容量。结合现有状况,文章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湿地入水预处理的多级组合装置,提出一种适宜处理模式,以解决市场痛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娇 《科技风》2013,(7):245
人工湿地作为卫生设施的一种处理方法,建造和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建造的人工湿地运行情况进行分析,阐述了氮、磷、病原体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情况,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湿地系统处理养殖废水提出问题及展望,以期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城市之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那么人工湿地则堪称“城市之肾”。最初运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可追溯到1903年。当时,世界上第一处用于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在英国约克郡艾尔柏(Earby)建立,并一直运  相似文献   

19.
彰武县为了城区污水治理工作,实施人工生态湿地建设工程,包括生态滞留塘、河道走廊人工湿地工程、无动力潜流人工湿地工程、潜坝等。预计排放水体的污染物年削减量CODCr为150吨、BOD5为210吨、氨氮为75吨。削减入辽河污染负荷,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河流水质。对于环境质量改善和流域水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阐述了对污泥焚烧法的发展历史、污泥焚烧的常用工艺设备及特点、污泥焚烧后的二次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污泥焚烧的综合利用,指出焚烧法是处理石油化工企业含油污泥的合理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