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虽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各种矛盾,这在不同程度上挫伤着教师的成就感。教师发展的需求未得到满足、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也受到阻碍。该文综述了涉及到教师发展相关理论,并以反思性教学个案研究为基础,剖析了反思性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际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教师发展有效促进学生成长,来引发外语界对"学生-教师"共赢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学校的宗旨应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成长的教育。江苏省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围绕"成长教育"进行校本建构,按照"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学校"这一办学目标,在理念、课程、课堂和活动方面进行校本探索,实施"适合的教育",引领和促进师生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3.
正"以人为本"的理念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前的教育话语,有些学校还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视为"学生立场"的具体表达,以醒目的大字书写在校园的显眼处,写进了学校规划和各类总结之中。然而,现实又是怎样的?如何理解学生立场的丰富内涵?如何将其化为学校教育的具体形态,特别是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本文以"新基础教育"班级建设与学生工作为例,阐述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4.
鲁学军  卜慧芬 《江苏高教》2021,(11):103-107
视角的选择意味着意义的凸显,选择以学生发展视角建构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工作体系,意味着"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意义之一被凸显了出来,并对学生工作体系建构的理念、内容和路径提出了要求.建构理念上,用"以生为本""发展为要""协同为基"等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自我发展能力和学习体验.建构内容上,要建构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为基础的师生关系样态、以彰显发展服务性为主线的事务关系网络、以增强能量自赋性为归旨的工作载体系统、以形成功能整合性为目标的内外工作联系.建构路径上,通过焦点建构,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价值;通过整体建构,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工作闭环;通过动态建构,适应"促进学生发展"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5.
王全玉 《学周刊C版》2010,(1):136-136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教学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与主体性的弘扬,所以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都需要得到尊重、信任和关怀。所以我们教师要相信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都要给他们提供思考、表现的机会,促进他们自主发展。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呢?  相似文献   

6.
上大学是农村学生改变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但是作为弱势群体,农村学生究竟如何通过接受大学教育来改变人生,缩小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差距?本文基于"首都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BCSPS),试图从学生入学、大学成长到就业发展的动态研究视角给出回答。研究发现,农村学生存在明显的家庭背景劣势,在入学时产生成绩差距。但是农村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以勤补拙,在大学学习方面超越城市学生,并在综合能力提升方面表现不俗,最终获得与城市学生不相上下的就业结果。这是农村学生凭借勤勉踏实的态度、更多的努力投入,积累的人力资本所获得,弥补了其在家庭背景上的劣势。研究建议,高校应该注重农村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好他们的心态过度,重视其非认知能力的培养,提供发展型资助支持,并加强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的"逆袭"。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本人在美术教学中具体实践“综合·探索”的一点个人经验,阐述了在美术教学中如何以美术为媒体实现跨学科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感知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过跨学科的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原理,让学生发挥自主性,使他们的创意、设计充满个性,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经过不断探索、积淀,潜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在"让生命快乐成长,为终身发展奠基"办学理念的指引下,致力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寻找到了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机制.在这样的"土壤"里,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教育的幸福,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拥有他们快乐的童年.当然,形成这种"土壤"的核心是办学理念,基本载体则是学校初步形成的"两项实验、六个序列、九大活动"的办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课程改革,思想政治课要有新的理念、新的突破,要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关爱学生,促进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并在发展中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那么,就思想政治课而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文冬 《成才之路》2009,(24):78-78
本文探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在教学中着重关注每个学习者至少是每类学习者的具体需求,了解他或他们的学习愿望、学习必要性和学习可能性以及他或他们各自需要何种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尊重个体差异等等。只有教师真正了解学习者的具体需求,并能据此组织他们投入不同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渗透英语新课程理念,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以清 《生活教育》2014,(17):85-86
本文结合教学中的一些案例,就德育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必须更新教学理念,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等途径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较好地利用教材实现这一目标呢?  相似文献   

13.
倪华兵 《湖北教育》2007,(11):11-11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实行人文化的管理,倡导教师群体讲爱心、讲正气、讲合作、讲学习、讲钻研,着力打造一支素质精良的和谐团队。我们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他们不断的收获成功,从而享受职业的幸福。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提倡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就是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去完成学习的任务。因此,作为教师要创造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让他们在探究中全面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上海教育》2012,(Z2):102-103
项目提出缘由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然而如何衡量、如何评价学生是否通过学校教育获得了健康快乐成长,则是始终困扰学校管理者的一大难题。多年前,我们就提出了"品优、识广、志远、体健"的学生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适切的评价机制。由此我们对学校原有的学生评价方式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生评价基本是"自上而下"的活动,评价内容由教师设置,评价结果由教师记载,教师掌握着评价的主动权。第二,教师在制定评价的具体标准时,基本使用"一把尺子",忽视了  相似文献   

16.
学生工作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实现其内涵式发展需要从工作理念行为与视觉识别、学生个体生存与发展建构等多重维度综合考量。高校学生工作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化、坚持学生事务管理柔性化,同时还要强调学生发展服务人性化。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涉及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3个方面,具体涵盖6个板块,是促进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高校可通过发挥核心素养统摄作用、做好学生工作顶层设计、实现"规范人格"向"释放生命"转变、综合提升核心素养的培育效果等路径促进高校学生工作实现内涵式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反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呢?  相似文献   

18.
沈妍 《现代教学》2012,(3):10-11
在徐教院附中,每个学生刚入学时,无论基础如何,教师都会帮助他们制定一个自我发展规划。该校之所以在开学就引导学生做好规划,是与他们培养"四自"学生的教育理念分不开的。"四自",即培养道德自律、学习自主、健体自觉、交往自如的学生。"四自"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为此,该校开设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评价方式也由传统的以成绩为标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充分体现了发展性学生评价理念,记录着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故事",是一种能促使学生自我发展的质性评价。  相似文献   

20.
张荣  孙景峰 《考试周刊》2014,(84):188-188
<正>近年来,一场课堂教学变革之风正席卷徐州大地,那就是"学讲计划"的制订、贯彻与推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股教改之风必将给传统课堂带来更多波澜与冲击,必将更强有力地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发展。一、"学讲计划"蕴含的教育理念"学讲计划",是新课程理念催生的产物,其主导思想是把学生的"学"与"讲"相结合,先让学生"学进去",再"讲出来",进而实现知识的理解与内化,真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讲计划不仅体现了教学活动的侧重点,而且体现了实施过程和方法的特点,即"学"与"讲"。细究学讲计划背后的理论支撑,提出者把思路建立在对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