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两会”报道:2002年新闻业务改革的第一块“试验田”。 ——定向供稿和个性化服务 按新华社新闻业务改革方案提出的改革措施,“两会”报道启动前夕,国内部和新闻研究所采取播发公鉴、上门拜访、调查问卷、召集座谈会等形式,了解用户需求。“两会”报道期间,编辑部通过“可供稿菜单”向用户介绍新华社的重点选题和报道设想。用户可以根据各自报道需要和版面安排定货,也可以通过设在大会堂发稿中心的“点题电话”约取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全国两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新华社党组坚强领导下,新华社全国两会报道团全体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全力以赴、全情投入,打造了一大批精品力作。据统计,今年全国两会新华社共推出各种形式报道7400多条,最高采用达7662家次,新华网和新华社客户端两会融媒体专题页面浏览量分别突破1.7亿次和7亿次,  相似文献   

3.
盛会刚过,《北京青年报》于11月17日二版中心位置刊出《开设五个专栏创新一种模式实现强强联合——本报与新华社成功合作盛会报道》千字章,在章的上方是一张七寸照片,这张以“新华社十六大报道新闻中心”标牌为背景的照片上是前方报道中心的5位国内部编辑,他们是作为新华社国内部与北青报在十六大期间台办的5个栏目的主持人而成为北青报的新闻人物的。  相似文献   

4.
熊争艳 《中国记者》2023,(11):109-112
<正>调查研究是新华社的看家本领,是新华人的传家宝。10年前,新华社国内部设立重大报道策划中心,目的就是更好地发挥国内部“接天线”和国内分社“接地气”的优势,形成加强调研报道的合力。重大报道策划中心围绕国计民生的重大主题展开调研,先后推出扶贫调查、解码系列、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和医疗、教育、电商、外资、房地产、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两会已经结束。在社党组正确领导下,在这场战役性报道中,新华社播发的一批重点稿件引人注目。2006年新华社播发的采用家数在100家以上的99篇两会稿件中,重点稿占27篇,而2005年采用超过100家的两会重点稿仅有5篇。两会期间,新华社营销总平台和分平台组成了39个小分队赴39个报业集团,对各大报业集团采用新华社两会稿件情况进行专项分析,每天提前将《稿件采用情况统计报表》送给前方报道组。用户认为,今年两会新华社重点报道既具有权威性又有较强的可读性,方针政策分析解释到位,选材真正做到了“三贴近”。一、悉心经营一批题材重大的报…  相似文献   

6.
新华社在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报道要求,紧扣大会主题和议程,正确把握导向基调,忠实履行了国家通讯社的职责使命,充分体现了新华社报道的思想性、战斗力、影响力,为“两会”召开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新华社共播发关于“两会”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网络、新媒体等各种形式报道1 5000余条;文字稿单篇最高被635家媒体采用,图片稿单幅最高被192家采用.对外报道被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海外媒体大量转发.  相似文献   

7.
今年“两会”报道佳作纷呈,3月8日新华社对外部播发的《中国“弱势群体”感受政府关爱》一稿,立意高远,主题鲜明,是新华社播发的一篇独家新闻,更是一篇难得的对外报道精品。精读,脍炙人口;细品,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今年3月初播发的长篇通讯《震动资本市场的“粤海重组”》和“新华时评”《“窗口公司信用”该结束了》,经由二十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的广泛刊载后,立刻在“两会”内外形成热门话题。中央电视台等有关媒体纷纷找新华社记者了解报道的采写过程、背景,并就  相似文献   

9.
<正>全国两会前夕,新华社客户端推出创意互动产品《2024全国两会热词调查》,率先开启“两会时间”。同时,抓住两会时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的重要节点,在前期民意征集的基础上,将总书记下团组时的重要讲话与热词调查中网民的精选留言相结合,推出了国风动海报产品《你关心的,也是总书记牵挂的》,形成了“网民有所呼,总书记有回应”的互动报道创新范式。  相似文献   

10.
一等奖论思辫性报道杨继绳经济参考报二等奖“纵论式宏观经济新闻”的探讨与实践 吴复民陈雅妮新华社上海分社论邓小平的党报观尹韵公国务院政策研究室讥论政府机关报高兴烈广东深圳商报三等奖试论宏观社会调查葛象贤《燎望》杂志社视觉冲击力—新闻板影特写表现 成贵民河北唐钢报社二次传播初论魏案迈陕西政协报论新闻根据与法律证据关系及司法判定 毛锦华力二军湖北法制报从报从扩版看新闻改革蔡委中国新闻学院日常经济新闻的创新问题吴锦才新华社国内部论经济宣传的经济视角和昨经济视角 童伟华江西皎东北报试论“社会学手段”在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国内部按照中宣部要求和报道的实际情况,承担组织新华社记者采访并编辑采访团重点稿件、向全国各报台播发这两项任务。在中宣部的指导下,在新华社党组的领导下,一方面组织深入基  相似文献   

12.
<正>全国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主流媒体一年一度的“沙场点兵”。如何在两会报道的“同题较量”中出新出彩,是各大主流媒体共同面临的一道“必答题”。在多部门的精心部署和全力协同之下,新华社今年的两会报道稳步推进、圆满收官,一批重大报道与栏目创新破圈刷屏,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两会开幕式的报道,各媒体可谓穷尽所能,做足了章。但是同样是开幕式的侧记写作,会因媒体自身的特点、选择的报道角度等因素的不同,而呈现出不一样的新闻风景。笔选择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三大媒体所采写的两会开幕式侧记进行比较,分析三大媒体侧记的行特点,写作异同。新华社所作侧记为《务实的措施必胜的信念》,《人民日报》则是《春和景明听议政》,《中国青年报》的两会开幕式侧记名为《大会堂前堵“明星”百米路上追热点》。  相似文献   

14.
“两会”程序报道是中央授权新华社的一项重要报道任务。长期以来,新华社努力探索“两会”程序报道的规律和特点,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报道方式,但久而久之,程序报道也出现了模式化倾向。 中央转变会风、改进文风的要求,为“两会”程序报道创新提供了动力。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指导,新华社大胆改进程序报道,取得可喜成绩,原本严肃单调的程序报道,变得“有血有肉”、立体可感。  相似文献   

15.
今年,《杭州日报》在派出记者报道全国“两会”时,与新华社浙江分社“联动合作”,使“两会”报道更具广度和深度,提升了影响力。前方记者与后方编辑通过网络在线谈版,确定主题, 与读者互动,使“两会”报道内容与杭州本地挂起钩来。后期“组合式”版块包装,吸引读者眼球,大大提高了新闻的传播效果。“联动合作”:报道机制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以下简称《报摘》《联播》)的两会报道历来都是中央台两会报道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创新的“高地”,对采编制作的要求高,挑战性强:从一定层面来说,《报摘》、《联播》的两会报道从内容定位、形式定位,到报道手段的运用,也反映出我们在一个时期对广播传播规律的认识,对传播环境的判断。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判断,我们今年的两会报道在《报摘》、《联播》中做出了一些突破性的改变,其基本理念就是提升两会报道的新闻性。具体体现为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2021年全国两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召开的重要会议.新华社党组高度重视今年两会报道,成立两会报道领导小组,组建前后方报道团,坚持高站位要求,突出高质量发展,彰显高起点融合,做到高强度冲刺,紧紧围绕大会主题和议程,播发各种形式报道8200余条.总书记报道浓墨重彩,亮点频现,20个融媒体产品全网浏览量过亿,近40组报道被全网置顶;程序报道准确及时,全程领跑,单篇最高采用5100家;对内重点报道龙头压阵,占据各媒体终端重要版面页面时段;对外报道主动发声、有力引导,报道总采用6万条次,单篇最高采用近300家;融合报道创新突破,推出全网浏览量过亿产品41个,较2020年两会增长46%.新华网和新华社客户端两会专题浏览量分别突破6亿、7亿,新华视点微博主持的两会主话题"全国两会2021"总阅读量超5.8亿,海媒平台两会报道总浏览量超2.35亿.新华社两会报道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丰富多彩,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充分彰显国家队实力和新型主流媒体气质.  相似文献   

18.
全方位整合报道资源——记新华社"两会"报道策划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成功在于策划,策划的成功在于有成果,请大家把想到的都谈出来,形成一批重点报道题目系列……”副总编辑夏林给新华社“两会”报道策划会定了个畅所欲言的调子。 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是对各家媒体的一次考验,新华社也以“两会”报道为契机,探索深化新闻业务改革的路子。2月18日,新华社“两会”报道领导小组召开报道策划研讨会,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一线记者,进行了跨编辑部的报道策划。  相似文献   

19.
1.“抓新闻”是传媒同行的多年呼吁。在两会这样的重大报道中能否靠新闻支撑起全部报道的主体?具体地讲,在有必发的、大量的“新华社电”的情况下,“本报讯”有多大的表演空间?“本执讯”的份量能否撑得起本报两会报道的主体?《工人日报》今年的两会报道在会前策划时,意见就相当统一:贯彻编委会全年的报道方针,在抓新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新华社播发了一篇题为《要有共产党人的“差距观”》的述评。这篇述评真实地反映了出席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们在审议朱镕基总理关于“十五”《纲要》的报告时求真务实的严肃态度,生动地诠释了我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