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校、教师和学生是高等教育阶段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发挥各主体的内生动力过程中,存在各参与主体协调性相对较弱、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和忽视学生主体性作用等诸多不足。为充分激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内生动力,需要在协同治理理念下加强协调各方力量,优化育人机制。着力强化党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导,完善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本领以及增强学生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同,进而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创新方向,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由于课程思政理念没有形成共识,课程思政主体缺乏联动整合,课程思政资源较为低质分散,课程思政教学缺少双向互动,导致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处在各自为政的碎片化状态。为此,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树立“共识、共商、共建、共赢”的理念,努力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合作格局,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相互支持的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一个战略环节,是高校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四史”既是承载着光荣历史、肩负未来希望的新时代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通过聚焦思政课建设任务,致力于构建系统有效的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以更好服务提升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实施原则和现实意义入手,基于治理理论的核心思想,针对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策略进行了重点研究,旨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开创多主体参与的人才培养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于莎 《职教论坛》2022,(1):105-111
高校继续教育治理涉及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治理水平和能力的关键在于妥善处理核心利益主体间的关系。通过对政府、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机构及社会公众在参与高校继续教育治理过程中的两两博弈分析,勾勒出多元主体的决策选择行为及提炼影响利益共同体参与治理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政府、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机构及社会公众存在着相互交织的关系,其中社会效益、办学成本、违法办学处罚及补助奖励等因素是影响利益共同体参与治理的主因。基于此,构建政府、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机构和社会公众为主导治理体系,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需求与目标,以提升治理效率,助推高校继续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逐步纳入中央议题,实现顶层设计.文章首先论述了主体间性的三个基本特征;其次阐明了主体间性与高校思政课程改革存在契合性;最后,基于主体间性理论,提出了高校思政课程改革的路径:学生本位思想贯穿思政课教学全过程,人本话语范式与文本话语范式相结合,坚持多元化的课程表现形式、构建全方位的激励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作为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延伸,是夯实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核心要义,也是深化新时代高校教育理念革新的现实需求,更是明确高校人才培育基本导向的战略选择,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文章以“课程思政”理念为研究视角,对高校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指出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结合当前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与高校的具体实际,提出从聚焦课程思政导向,强化协同育人体系革新、发挥主体能动作用,提升思政课程教学质量、紧盯课程思政落实,补齐课程建设制度短板三方面进一步把握好思政课程建设的着力点,加快“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格局的有效构建,积极回应时代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共同体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仍存在共同育人的价值理念不一致、共同育人的主体力量协同不到位、共同育人的课程体系未形成等问题,影响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本研究分析了课程思政与共同体的内在关联,提出共同体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化路径,以此促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具有挑战,也具有政治和专业双重优势。高校应通过加强课程思政价值理念引导,建立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训体系,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元素,发挥教学方法的中介作用,多主体多元化参与进行教学评估等途径,不断加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教育性建设的中国话语,是我国新时代高校课程建设的基本逻辑与方法,也是当前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成效取决于建设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推力与阻力的对抗。通过分析政府、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等四类重要利益相关者产生的阻力,应强化政府资源条件及建设经费保障、促进教师育人理念转变及能力提升、强化学生价值认同并激发主体参与、深化产教融合与引企入教改革,以化解各方之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阻力,提高课程思政建设实效。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创新是推动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育人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选择。当前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创新面临着育人要素协同合力不足、育人主体能动性缺乏及育人空间功能性单一的问题。为了破解当前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可以从系统论的角度对主体培育系统和育人空间建构系统完善。主体培育系统中将育人共同体的主体间性建构与育人体系相结合,从优化高校各主体间育人思维的协同性、提升高校各主体间育人对话的融合性、增进高校各主体间育人情感的内生性入手,育人空间建构系统中将大学生公共素养的培育与公共生活相结合,就激发高校大学生的公共情感、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公共理性及塑造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品质进行推进。  相似文献   

11.
《河西学院学报》2022,(1):84-87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强化主体责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德育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等方面,提出了优化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作为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的机构,图书馆承担着重要的协同育人作用。阐述了军校图书馆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军校图书馆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和三个发力点,分析了目前军校图书馆在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思政资源集约化建设、思政环境建设、构建课程思政阅读推广体系、深化课程思政知识服务、确立课程思政工作模式五个方面,研究了军校图书馆课程思政服务路径。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路径.文章以江苏省某财经高校学生为调研对象,从学科交叉视角探讨了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梳理了当前高校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反馈意见以及态度,据此给出了优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能路径.本研究认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课程思政研究常态化,形成多学科交叉相融...  相似文献   

14.
傅尧力 《教师》2023,(8):3-5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增强教师全面育人意识,有利于提高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文章在论述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围绕教育管理部门、高校、教师和学生等主体探索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旨在进一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完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提升高校“三全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伟  常春 《教育探索》2023,(11):38-43
随着高校课程思政理念的贯彻推进,如何科学、全面、有效地对高校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开展评价成为高校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有鉴于此,以高校课程思政评价的价值导向为指引,从高校课程思政的评价原则出发,构建以评价主体为核心、以评价目标及评价指标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并对其逻辑内涵和路径选择进行系统解读,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入、系统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而且有助于对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及其应用效果展开交流探讨,充分发挥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日益密切,中国声音和中国身影更多地参与到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建设中。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教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以东北林业大学德语通识课为例,基于教学实践从提升教师自身思政素养,深度挖掘思政元素,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改进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发学生思政兴趣,探析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以近10年知网收录的篇名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所有中文文章为数据来源,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近10年来,学界对此主题研究成果多,关注度持续上升。研究热点集中在“课程建设促进教改实效”方面,研究主题主要是“时代背景、教育主体、教学模式”。根据图谱分析,近期运用新技术推动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以新时代视角审视思政课课程建设、融合各类资源进思政课是研究趋势。针对现有研究中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基础性理论研究、把握好内容守正与方法创新的关系、协调好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关乎学校意识形态主阵地能否固守、思政课教学效果能否提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否落实。然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多元育人主体三个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通过实现以上三个方面的协同,积极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共同体、教学共同体、职能共同体,对助推高校思政课治理能力现代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是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其内涵体现在多主体参与、多层次结构和多形态互动。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生成逻辑体现在微观层次上的课程质量不佳,要求关注内涵式发展;中观层次上的各主体参与不足,要求转换发展动力;宏观层次上的经济社会变革,要求关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建设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需要在微观层次提升课程质量,在中观层次实现各主体协同发展,在宏观层次营造支持性氛围。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指导,明确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以及目标,并对建立健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构建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要遵循客观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要明确课程思政评价的主体,并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构建具体详细的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