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决复杂情境中的问题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重要能力。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聚焦问题解决的学习模式离不开有效的问题支架,但应用何种类型的问题支架以及如何应用问题支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此背景下,通过文献述评、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借鉴问题支架认知分类观以及问题解决过程四阶段观点,构建了面向翻转课堂的课前“过程提示—细化提示—反思提示”问题支架、课中“问题表征—方案制订—方案分析—监控评价”问题支架以及课后混合的问题支架应用框架,并在小学三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准实验研究,分别从学习成绩、问题解决能力、学习态度三个方面进行了效果检验。结果显示:相对于控制组,实验组学生在学习成绩和问题解决能力表现方面较为优异,并且差异显著,实验组学生对使用问题支架持有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项目的在线协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面临学习任务、协作过程以及在线环境所带来的认知负荷,支架是降低认知负荷、促进认知发展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基于认知图式和认知负荷理论,对基于项目的在线协作学习过程中的四个问题解决环节(问题表征、问题解决方案论证与生成、方案实施、监督与评价)和三类认知活动(同伴交互、个体反思、建模)中学习者面临的认知负荷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学习者在问题解决环节中存在由于问题复杂性、任务高交互性以及自身领域知识不足和问题解决策略缺乏带来的内部认知负荷,以及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协调等管理所带来的外部认知负荷。在认知活动中存在因缺乏表达策略与技巧、元认知知识与策略、理解与迁移困难而带来的内部认知负荷,以及协商沟通导致的外部认知负荷。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项目的在线协作学习的四种主要学习支架策略:结构化支架、模型化支架、问题化支架和知识化支架,并对其应用方式及来源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的就业压力愈来愈大,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日益重要.运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通过对岗位职能、分工职责的精准定位,精益求精地细分工作内容和对象,细化目标进行各个击破,细化人才结构等.地方本科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精细化管理表现在精益求精,分年级分层次进行有针对性授课;精准定位,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硬件设施;细化目标,运用新媒体有效改善学生认知不足的问题;细化结构,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名著阅读是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有效平台。教师要紧扣古典名著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筑牢支架,为提升学生内在的认知水平助力。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搭建支架,消除学生名著阅读的负担;然后点拨辅助,开启学生名著阅读的旅程;接着积极推进,引领学生直抵名著阅读的深处;最后撤销支架,延续名著阅读的脉络。这样,循序渐进地指导,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基于文献综述法,对计划行为理论相关变量测量的视角、维度构成及测量量表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情感与认知信念是行为态度测量的重要维度;选择参考群体及细化规范变量是主观规范进行测量的主要方法;行为控制认知测量可划分为自我效能与便利条件两个测量维度。  相似文献   

6.
王靖  王琦  邓雯心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9):84-90,114
在协作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之间的认知冲突可以为持续的有意义协商、知识创生提供内部动力.很多学习者面对认知冲突时会选择逃避妥协、直接附议等方式,导致学习无法走向深层次的知识建构.因此,提出有效消解认知冲突的对话提示支架设计四原则,据此设计了选择类、改善/保留类、补充/融合类三类对话结构性提示支架.开展了三轮实验验证支架效果,并采用认知网络分析和滞后序列分析对学习者的对话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学习者的社会属性在协作知识建构中是需要重视和调节的因素;所构建的三类对话结构性提示支架对于学习者的认知冲突消解具有正向引导作用及后续积极效果;对话提示支架的作用机理在于将认知冲突外显化,减少学习者面临冲突时的不确定感和低效能感.  相似文献   

7.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高三语文教学也应依此积极展开教学。学生在“讲评”试卷时,自主讲卷,互相评价,内化自我做题经验;在作文“讲评”时,以评价量表为学习支架,充分言说、聆听、交流,形成自我写作话语体系;在方法归纳“讲评”时,自我认知、同伴认知、教师认知互相碰撞,梳理、建构方法策略思维导图;在线上学习“讲评”时,依托交互场景,线上进行及时、有效的书面和口头表达,增强学习交互性,强化学习正反馈。  相似文献   

8.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1.文献综述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是学生历练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指导学生感知语言,在概括提纲中梳理复述脉络;悦纳语言,在强化逻辑中厘清内容主次;拓展联想,在细化语言中铸造认知情感。  相似文献   

10.
问题解决的认知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扎根于数学学科中解代数应用题的重难点教学内容,运用认知分析法,对已有“问题解决”认知研究进行文献梳理与述评,归纳细化出解代数应用题的三维认知过程模型.基于此模型的特点与规律、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诊断理论,从“操作”和“图式”两大认知成分出发,析出解代数应用题的7个认知属性:基本算术运算A1、多步运算A2、基本数量关系A3、复杂知识的图式A4、识别隐含条件A5、算式表征A6、正规代数策略A7,从而建构解代数应用题的认知结构模型.最后运用口语报告法及流程图分析法来质性评估认知属性及属性间层级关系.为此,将理论反哺于教学实践,为教师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自上而下测验的编制、以及教师针对学生问题解决的补救性教学提供可操作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借助一系列问题,了解学生认知的困惑,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以"认识平行四边形"为例,从问题设计出发,以合理、适宜的问题为学生建构数学概念搭建支架,强化课堂学习的效度与深度,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陈燕如 《教师》2023,(18):36-3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深度解析文本的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拓展其认知范围,能推动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和思维的发展。为了最大程度发挥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作用,文章作者将其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以语文课堂为点、以学生需求为面,点面结合,从灵活设计教学支架和合理选用教学支架的角度,研究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能够强化语文学科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儿童作为具有鲜活主观意识的生命个体,在形成内部语言之后,才能实现对内在语言和策略的自我监控与调整。这就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基本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质疑问题的前置、教学策略的点拨以及学习方法的总结等,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搭建牢固的支架,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阅读历程。本文提出要问题前置,借助阅读监控形成深度质疑;凸显策略,借助阅读监控完善自我诠释;统整提炼,借助阅读监控促发深度思考;强化反思,借助阅读监控达成认知更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支架式教学应用意义,探索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创设问题情境,提升支架效应;为学生搭建支架,引导学生探索,强化学习体验;及时拆除引导支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促进支架式教学深化。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文本阅读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和障碍的阅读才是有效的。教师需要巧妙地利用阅读支架,助推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阅读效率。本文提出要把握最近发展区,精准确定支架的着力处;确定自主性角色,落实支架蕴含的定位点;紧扣动态发展线,推动支架设定的思维场;依照不同训练点,给予支架下的充分空间;依循思维认知逻辑,设置支架统整的回归点。  相似文献   

16.
展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部分内容的教与学,并从动机支架的搭建、问题支架角度的探析、范例支架的设置、认知策略支架的探析等方面,探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角度选取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国非常重视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算法是理论计算机的中心领域,分析了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视化建模支架教学方法,可将图表、算法模式和算法中关键的变量、参数、语句整合于算法教学中,指出算法可视化支架教学设计的有效应用,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解知识点,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  相似文献   

18.
认知准备状态、情感准备状态和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三个要素。本文笔者阐述了如何通过建构认知支架、情感支架和问题探究支架来促进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其真正成为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9.
有效教学设计应基于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设法降低外在、内在认知负荷,同时增加相关认知负荷。在教学设计时,可以采用自由目标策略、关联信息捆绑策略、一步到位策略与多通道策略降低外在认知负荷;采用任务先"分"后"整"逐步呈现策略与任务先"简"后"繁"二次呈现策略降低内在认知负荷;采用变异任务策略与嵌入支架策略增加相关认知负荷。  相似文献   

20.
“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思维活动,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积极调动原有的认知进行思考、分析、猜想、验证、总结归纳得出相应的答案.以“问题为中心”来设计高中物理教学,可以有效引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清晰认识概念的形成过程;利用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质疑建立探究性的问题,深入对重难点内容的思考;建立阶梯式的问题链来强化认知,学生的能力不断攀升;问题驱动学生对知识的异构重组,补漏查缺,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知识网络,实现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