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本科院校想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就要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而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完成这个根本任务的关键,也是推进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核心。如何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是职业本科院校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文章根据课程思政融入职业本科专业课程的特点,以职业本科“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浅析在职业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莆田学院学报》2016,(3):32-35
分析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及实质要求,指出地方本科院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时面临更多现实困境。结合莆田学院工作实践,提出立德树人工作的三条新路径,即:立足地方特色,以校园精神文化为抓手;立足理论引导,以思政课改革为先导;立足成果转化,以实践服务为平台。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为例,结合应用型本科育人目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特点、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理论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挖掘和融入、实践与思政育人相融合以及思政考核评价方式优化等方面,构建“理论教学+案例实践”思政型教学新模式,从而提高应用型本科培养人才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创新能力,对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提出了根本任务,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对加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是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基本点和落脚点,是高校的立足之本。文章从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对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方向引领、价值引领、内涵引领、理论认识引领、实践引领和师德师风建设引领六个方面探讨了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对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以雷锋精神为指导塑造学生的职业品格,对于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新时代雷锋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价值展开探析,阐述"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的内涵,并分析将雷锋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价值,从实践层面提出具体的实践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高职教育体系教学改革,在思政教育、学科教育、职业教育中融入"雷锋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时代技能型劳动者,促进高职教育体系的发展,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文章从理论渊源和职业特性两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特殊内涵,并基于高职院校类型化的立德树人困境、使命以及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提出了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生成逻辑。在此基础上,从教育主体的双元性、教育内容的职业性和教育方式的实践性三个维度提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构建路径:立足校企协同、侧重工匠精神、践行德技并修。  相似文献   

7.
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是切实落实专业教师育人职责,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商务英语口语为例,从目标确定、内容实施、效果评价三个维度挖掘思政元素,设计了在抗疫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以此推动教学改革,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真正落实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正在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要充分体现立德树人、厚植教育情怀、关爱幼儿、文化自信、职业理念等思政元素。从课程思政建设基本框架、课程思政建设中发现的问题、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析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德技双馨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俞念胜 《江苏高教》2021,(4):102-106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神圣使命。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思政课教师要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深沉的家国情怀、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不屈的奋斗精神。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面临着能力不足待提升、渠道不畅待拓展、方法滞后待改进、评价失衡待完善等现实难题。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练就立德树人过硬本领、构建立德树人课程体系、创新立德树人方式方法、完善立德树人评价体系,不断提高立德树人能力。  相似文献   

10.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充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所以,在中职院校教育中,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积极组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先进的职业技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首先分析中职院校组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价值,然后提出科学、有效的教...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无论在规模方面还是办学质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为社会提供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相关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知识文化的掌握水平,同时也应重视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践行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从教育实践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引领作用,利用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形成思政教育合力,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基于以上认知,文章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引领力的发挥现状以及意义出发,探究如何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引领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对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文章首先对立德树人的内涵、目标以及现状进行了简要概述;接着,又分析了江苏职业技术学院志愿服务的开展情况;进而指出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开展的必要性;紧接着,又分析了志愿服务在高职院校开展的主要功能;然后,又指出当前高职院校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对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对增强立德树人的时效性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开展立德树人工作责无旁贷。本文立足于高职教育特色和学生特点,探讨以学生党建工作为载体,推进高职院校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4.
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于学生、于社会、于国家均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目前在课程思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及评价体系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借此促进立德树人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为中国特色社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思政教师要明道信道、创新教学手段、提升个人教学魅力,不断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切实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从而有效完成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要深刻把握立德树人基本内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现实困境,通过建立健全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协同机制、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效衔接立德树人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高职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也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主渠道。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课在开展过程中存在供需不平衡、供需错位等现实问题,高职院校需要从供给主体、供给的内容以及供给方式等方面出发,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高思政课供给水平,进而为国家培养更多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职院校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屡见不鲜。以立德树人理念为原则,首先分析了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围绕课程效率、教学资源、教学素材展开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课程思政的教学影响,最后通过开设特色课程、增设实践环节、健全评价机制来详细论述传统优秀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策略,以期促使立德树人目标有效落实,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效率。  相似文献   

19.
程帅 《海外英语》2022,(23):213-215
语言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借助语言这一载体,通过英语课程进行思政教育是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良好途径。该文提出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在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该文认为,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应从甄选教材开始,到课前教学设计,课中教学活动实施,以及课后的教学评价,应形成一个科学和系统的有机闭环,从而实现最佳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红歌文化承载着历史的光辉、优秀的民族精神及高尚的品格,对于新时期的立德树人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还能有效弘扬与发展民族精神,深化德育成果。高职院校可通过课堂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展现红歌魅力,积极开展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对红歌文化的思政元素在立德树人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利用红歌开展相关教育工作的实践策略展开了深入探讨,以期提升红歌文化的利用效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