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依恋类型与抑郁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81名大学生进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测验。结果:1.大学生群体的依恋类型分布为安全型依恋类型占14.9%,惧怕型占41.3%,专注型和冷淡型分别为21.4%和22.4%。2.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在抑郁状况方面的差异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安全型的抑郁状况显著低于其他三种类型,而其他类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3.抑郁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抑郁与成人依恋类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救助提供参考,采用成人依恋量表(AAS)及UCLA孤独感自评量表对河南大学12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依恋类型的分布为安全型占54.4%,先占型占26.6%,拒绝型占13.9%,恐惧型占5.1%;不同身份大学生的依恋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大学生依恋类型以安全型为主,依恋类型与孤独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使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1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其心理健康之闻的关系。研究表明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其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关系。其中专注型男女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冷漠型男女只在抑郁上存在显著差异;只有恐惧型恋爱与没有恋爱在人际关系、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安全型与不安全型只有在躯体化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在其他各水平上均达到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对233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采用成人依恋量表(AAS-1996修订版)研究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大学生强迫症状问卷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从三方面测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分布情况为安全型依恋占了总人数的60.26%、恐惧型15.81%、先占型13.68%、拒绝型9.83%。(2)安全型依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高于其他三种类型。(3)在各依恋类型中,安全型依恋各因子与心理健康相关度最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56名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恋爱现状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种依恋类型中惧怕型的比例最高,安全型的最低;安全型和专注型的大学生恋爱比例高于惧怕型和冷漠型的大学生;在依恋回避上性别差异显著,在依恋焦虑上年级差异显著;有无恋爱经历在个体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维度上差异显著。个体的成人依恋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其恋爱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救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成人依恋类型自我报告量表及孤独感量表对四川、重庆2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依恋类型的分布为安全型占69.7%,回避型占19.1%,矛盾型占11.2%;除男女大学生在矛盾依恋上有显著差异外,大学生依恋类型均无年级和城乡差异.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以安全型为主,依恋类型与孤独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CR)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244名成年人进行测试,以考察已脱离原生家庭独立生活的成年人的依恋风格,并探讨依恋风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为:①回避维度平均数和标准差为3.08±0.90,焦虑维度平均数和标准差为3.45±0.83;依恋类型分别为安全型29.9%,恐惧型36.4%,专注型14.7%,冷漠型19%.②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均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负性相关.安全型依恋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比非安全依恋要高,显著高于恐惧型和专注型,但与冷漠型差异不显著.由此可看出,成人依恋风格与主观幸福感有较强相关,依恋安全能较好地预测高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该文基于鲍尔比提出的依恋理论,分析了《正常人》中成年人依恋理论风格下的依恋类型。研究发现小说中玛丽安的依恋类型主要体现为专注型、恐惧型和安全型;研究同时发现,玛丽安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的时候经历了精神聚焦疗法的三个阶段,即情绪接纳、情绪调节以及真情回应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大学新生的依恋状况与学习适应的关系,采用亲密关系量表(ECR)和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随机选取宁波大学121名大一新生,结果如下:(1)大学新生安全型依恋的比例最少,冷漠型稍高于专注型,惧怕型所占比例最高;(2)大学新生的依恋回避维度与学习适应性存在显著负相关;(3)不同依恋类型在学习适应性得分上差异显著,安全型的学习适应性显著好于不安全型依恋;其中安全型依恋在学习适应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惧怕型和冷漠型;除了环境因素外,不同的依恋类型在学习适应的其他四个因素的得分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4)冷漠型依恋的新生在学习适应性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成人依恋状况历来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和学界研究的焦点。借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对武汉市五所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探究当前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现状,而后从个体视域和家庭视域对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焦虑维度和回避维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恐惧型(31%)、迷恋型(25.9%)、安全型(21.8%)、冷漠型(21.3%)。就个体视域而言,性别、专业、年级对于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焦虑维度和回避维度都不显著。就家庭视域而言,家庭来源、父母文化程度在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回避维度上有显著影响;而在焦虑维度上则没有显著影响。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分析和讨论,探究其产生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1.
韩国小说《杏仁》自面世之后被翻译成数十国语言,引发了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从依恋理论的视角对小说中两位主人公的依恋类型进行分析后发现:依恋关系贯穿人物的一生,依恋类型的形成与人物的成长环境紧密相关。安全型依恋关系可促进个体情绪的发展,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混乱型依恋关系会造成个体形成心理防御机制,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青少年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形成与建立,需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依恋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流动儿童依恋特点及其对心理韧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女生、家庭收入高于3000元、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亲子依恋中社会度和心理韧性中的目标专注均高于男生、家庭收入低于3000元、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流动儿童亲子依恋的总分与心理韧性的各维度、心理韧性总分与亲子依恋各维度均有显著相关;安全型流动儿童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四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种依恋类型的流动儿童,恐惧型流动儿童在以上四方面均最低.尽管流动儿童个人、家庭、学校因素对其心理韧性有预测作用,但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对其心理韧性有更强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亲密关系体验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及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测试学生的依恋类型、社会支持和网络成瘾类型,并将不同依恋类型和社会支持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性别在社会支持、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网络成瘾上,男性游戏成瘾和人际成瘾显著地高于女性;不同依恋类型的个体在客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游戏成瘾和人际成瘾上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可以通过支持的可利用度和依恋回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用Rartholomew和Horowitz编制的RQ关系问卷对洛阳市220名大学生进行四种依恋类型划分,并采用Young编制的IAII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对这些大学生进行网络成瘾倾向测定,以考查大学生依恋类型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结果表明:洛阳市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和网络成瘾倾向均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都存在学历上的差异;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差异显著;不安全型依恋尤其是害怕型依恋和倾注型依恋的大学生较于安全型依恋大学生更易形成网络使用不当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当代90后成人依恋风格与主观幸福感的相互关系,对189名90后成年人进行了关系体验量表(ECR)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试.结果显示,当代90后总体幸福感高于全国常模;依恋焦虑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安全型依恋者的主观幸福感最高,恐惧型最低.上述结果说明,90后群体的依恋风格与主观幸福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变得日益重要,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也更加突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208名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的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较高,但在城乡来源、有无恋爱经历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具体的依恋类型上,害怕型依恋比例最高占58.66%,冷漠型和倾注型占15.38%,安全型比例最低占10.58%;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对于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具有一定的反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李同归修订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恋爱满意度问卷(RST)对郑州大学2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与恋爱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上差异显著;安全型大学生所占比例最高(68%);安全型被试恋爱关系满意度较高,而害怕型被试恋爱关系满意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孕妇焦虑抑郁情绪100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妇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引导她们进行心理调节,顺利渡过妊娠期。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随机抽取在本院妇产科门诊建立孕期保健卡的孕妇共100例进行调查。结果:孕妇抑郁、焦虑高于正常人群(P〈0.05),孕妇中有抑郁情绪的占42.0%,有焦虑情绪的占64.0%。两者均与产妇性格类型、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孕期保健质量、孕期并发症、家人关心支持及重男轻女思想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孕妇的心理状况与正常人群差异显著,且与许多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灾后精神失调筛查自评问卷(SRQ-2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成人依恋量表(AAS),PTSD自评量表(PCL)、事件影响量表(IES—R)对成都)晦近灾区的某高校的2165名灾区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结果:(1)学生的心理困扰严重程度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IES—R检出率29.19%、SRQ检出为26.74%、PCL检出率为16.16%;(2)检出的学生中73%以上均是那些地震中一直在现场和大部分时间在现场,他们的创伤反应比其他灾区学生更突出;(3)在检出的学生中,不安全的依恋类型的学生比例占了大部分(均为63%以上);(4)在三个筛查量表中阳性检出组与阴性组的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以及依恋量表中的亲近因子、焦虑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理康复工作中,(1)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分层次干预;(2)要关注学生震前的亲子依恋关系,注意复杂型创伤的治疗;(3)要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资源方面;(4)学生社会支持网络恢复要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20.
在依恋两个维度分别选取189名(焦虑型)和94名(回避型)被试,考察依恋风格和自我概念清晰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依恋的两个维度焦虑和回避与自我肯定和自我概念呈负相关。研究2引入自尊变量,由一个路径分析模型支持依恋风格和自我概念清晰度之词负相关关系,路径分析模型表明:安全型依恋者有较高的自尊,进而有着比较清晰的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