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彻 《文化学刊》2011,(2):16-18
《辽宁文化通史》是继《安徽文化通史》、《上海文化通史》及《齐鲁文化通史》等之后问世的国内第四部省级地域文化通史。它的适时出版,填补了辽宁省地域文化史没有通史著作的空白。这一部通史著作是否成功,其重要的标志是看其有否提出了新的学术观点。新颖的学术观点是一部著作的灵魂。缺乏灵魂的历史著作是没有生命的。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了很多新鲜的学术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2.
图像作为历史遗存的一种资料,在历史学领域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运用图像作为史料进行相关研究的著作与论文尚不是很多,但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关注。图像在艺术史领域中的应用已比较广泛,思想史学者们也将其视为重要的史料来源之一,在社会史、文化史、考古学等领域中,图像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图像的史料价值毋庸置疑,但其理论体系及使用方法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家族制度对中东人的世界观产生有深远影响,特别是对其处理现代生活的能力影响巨大。在政治领域,家族制度干扰了一个社会接受化多元主义、公民制、民主、人道主义原则、个人主义以及妇女参权的能力。在经济领域它阻挡为社会项目、基础设施、大型企业、合资企业筹措资金,也阻挡为向外国资本市场筹措资金。不能清楚意识和处理家族制度问题,中东就不能完全摆脱它的纠缠,也不能取得所想要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东北历史特点鲜明。一、与中华文明发源问题关系密切;二、是在地理环境影响下文化交汇的典型地区;三、是多种社会形态并存及民族融合的典型地区;四、是边疆地区对中国历史影响的典型;五、是东北亚地区文化传播、交流的核心。因此,古代东北史蕴涵着丰富的学术研究价值。首先,红山文化的研究,向文明起源理论提出了挑战;其次,古代东北史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再次,悠久的古代东北史,对于研究草原游牧民族起源的学术价值不容忽视;最后,古代东北史是研究中国历史上疆域问题的焦点。古代东北史研究,仍具有现实意义。其有益于建设、振兴、发展东北;有益于推动国际间文化交流;是纠正错误的历史观,揭穿一些别有用心企图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加强历史文化村镇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我国在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与实践难题。与国外历史文化小镇相比,我国历史村镇保护存在规划体系不健全、文化底蕴单薄、缺乏全面社会技术支撑等诸多问题。以豫南地区为例,通过对其历史名村名镇调研,总结了其在推进文化村镇保护中一些好的发展举措,以期为我国类似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德国莱比锡书展的创办历史悠久且知名度极高,因此西方学界对莱比锡书展的研究相对较早,分析的视角较为广泛。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国内学者对于国际书展也予以关注,但学术界迄今专门分析介绍莱比锡书展的论著多以新闻报道、资讯简介的形式出现,缺乏相对全面、系统的整体性研究。然而,莱比锡书展作为德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书展之一,其历史发展和定期举办对德国文化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书展作为重要的文化记忆载体对于社会记忆的传承和国家内政外交方面发挥着极为独特的作用,对于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外交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哲学研究思潮可以视为我国哲学研究领域的显学之一,这在其论著发表、团队形成、学科建制、学术会议等方面便可见一斑。然而,从施特劳斯和施米特对政治概念的论争视角观之,我们可以看到国内文化哲学研究在研究起点、问题意识和理论资源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距。因此,在深度上向西方哲学的古典方向推进,在广度上兼顾中国传统文化的图存与发展,就成为文化哲学研究领域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李延军 《文化学刊》2014,(5):136-141
如何写出思想与艺术兼得的历史文化散文?通过对历史文化散文概念解读,提出重点抓住三个基本要素: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对历史性提出精读正史,提升史学素养,重点读先秦史、西方史,并进行对比研读,从中捕捉创作灵感与历史创意;对思想性提出为多数人为世间大道写史,体现普世价值与先进文明理念;对艺术性提出用平常心、冷静心、警惕心审视历史,多读名家名作,采众家所长,开辟自己的创作领域,巧妙叙事,锤炼语言,打造自己的艺术个性。只有让历史插上思想与艺术的双翼,品出独特历史况味,才能写出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的历史文化散文。  相似文献   

9.
迟慧 《文化学刊》2008,(3):74-77
在国内研究西方美术史有诸多困难,很多学者对此学科的前景比较担忧,但笔者认为西方美术史在国内依然有着光明的前景。本文通过对西方美术史在中国研究现状的分析,和与国外相关领域的比较,试图找出影响西方美术史研究的内在文化心态。就自身对西方美术史学习的体会,尝试提出一些解决问题、改善现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于2022年我国国际传播领域的理论创新取得的显著成果,可以从国际传播三大经典理论范式的视角分别总结。以传播技术视角来看,从对经典的技术主义理论做出新的解释,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领域与传播研究结合的新思路,我们在学科理论建设上有了发展,并提出了“元软实力”研究的基础模型和“智能鸿沟”等新理论。从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我们正处于国际权力关系重组的历史过程中,世界格局过渡期的动力特征得到关注和总结,并且针对日益激烈的国际传播冲突也有了新的阐释理论,总结出阴谋论谣言的说服框架。在文化研究方面,我们的议程设置研究填补了文化领域的缺位,并将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从单一时间截面拓展至时序性视角。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文化史家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法国历史学家罗杰·夏蒂埃(Roger Chartier)共同在西方书籍史研究的"文化史转向"中引领了书籍史研究。达恩顿同时受年鉴史派和历史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其书籍史观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他的"传播循环"模型为书籍史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主要对达恩顿的"传播循环"模型的构建、历史人类学的书籍史研究方法、以读者和阅读为核心的观念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张举文 《文化学刊》2012,(2):179-180
黄涛著《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10)立足于实地调查这一民俗学核心研究方法来为语言民俗学这个新的学科领域做开拓性研究,不仅其学术创见难能可贵,而且其研究范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贡献是多学科的,但可从方法、理论以及范例作用三个方面来概括。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关于中国慈善事业史的研究日益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张文先生的新著《宋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无疑是该研究领域绽开的一朵新葩。这部著作值得称道之处甚多,主要体现为:一是研究方法的突破;二是视野开阔,颇多创见;三是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四是资料丰富,立论公允;五是考订精确。总之,该书较为全面展现出宋代慈善活动的面貌,称得上是一部系统的高质量的,断代史性的慈善史专著。  相似文献   

14.
正二十多年前的1990年《中国乞丐史》出版,著名出版家江曾培先生在题为《开拓补缺,亦庄亦谐——读〈中国乞丐史〉》的评论中认为:“这是一本补缺的书,一本别致的书,一本颇富价值的书……有益于对整个社会文化作全面而深入的把握,表明我国社会文化专史的研究,明显地拓展到江湖下层社会了。”紧跟着引出了《中国社会民俗史丛书》的出版,一时受到相关学术领域和媒体的热烈反响和关注。何至于此?当有两点。一是自上个世纪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上半叶,美国人类学学者研究美洲印第安语,创立了诸多研究范式,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基本上沿着两大路径展开:一是语言本体研究。从事田野调查,纪录分析语言结构,构拟历史语言,采用数码技术纪录濒危语言,开美国结构语言学学派之先河,丰富和完善纪录语言学技术和方法。二是语言交叉研究。研究语言与文化、语言相对论、民族科学、文化和社会中的语言、交际民族志等五大范式,这些范式或为人类语言学、语言人类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或者成为美国社会语言学中的一大流派。  相似文献   

16.
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源自陆元鼎先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民系、民居与现代村镇居住模式研究”,是中华民族形成时代背景下构建的一种以中华民族支系(民系)为文化牵引的关注民居建筑本体的建筑学文化研究方法。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具有自主知识体系形构的方法根基,是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与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核心表达,呈现出知识体系自主建构的新时代诉求。不仅如此,以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形成的现代语境为基础,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学发展阶段经历了从民族主义建构下的文化规范确立,到实证主义统摄下的系统规律探索,再到当今极具后现代性的对人居环境意义的探寻三大历史阶段,从价值论的角度探寻其范式变革则呈现出从“民族主义中心论”到“实证主义中心论”再到“人本主义延伸论”的范式转移。研究最后从中国历史建筑研究中的民族文化规范确立、中国实证建筑学研究中的科学文化观主导、中国当代建筑史学研究中的“后现代性”呈现3个阶段,解读中国现代建筑史学框架下民系民居文化理论从建筑的文化规范到聚居的文化意义之范式变迁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处于当代语境下的中国典籍英译理论研究正经历诸多变化,这主要体现在本体研究、主体研究、客体研究、研究范式、制约因素、方法论研究等方面。因此,有必要对此做出全面系统的梳理,总结已取得的成绩、找出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本文认为,尽管成绩斐然,典籍英译研究仍有一些薄弱领域,比如,典籍英译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典籍英译语内翻译研究、科技典籍作品英译研究、典籍英译史研究、典籍英译合作翻译模式研究、典籍英译有效传播途径研究等都值得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8.
齐鲁民间传统体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总体呈现该领域发展态势,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综述性分析。首先,对齐鲁民间传统体育进行相关文献数据分析;其次,对该领域相关论文文献进行分析;再次,对该领域相关著作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领域的文献研究呈递减趋势;相关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缺少多学科、新视角的深挖与深描;相关的著作研究不多,从创新的视角进行解析的较少。笔者建议,该领域未来可侧重于跨学科、综合性深度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习近平的外交理念和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所提出的"中国梦"具有丰厚的国际意蕴,如"正确义利观"塑造着国际交往的新范式,"多彩文明观"推动人类社会共存共荣,这些都将对人类文明的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学术界越来越关注中华文明史研究。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社会近40年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认识到,重新崛起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这一悠久的文明形态,又是以其深厚的文化传统作为"根与魂"的。因而,全面且深入地探讨中国文化传统,不但有助于深化中华文明史、中国思想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领域的研究,而且裨益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化解文明冲突、促进世界和平、营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富有建设性的思想资源。鉴此,本文试以"整体特征、基本精神和理想境界"为着眼点,通过深析近些年来的学术进展,以期推进关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总体思考与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