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合理评价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是推动高校科研产业化的关键举措。针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阶段性和复杂性特征,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分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结合链式网络DEA方法,利用2011-2016年中国27个省份的数据,重点监测和对比分析中国各区域高校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上的动态演化和区域差异;投影分析的结果为非DEA有效省份提供了数据参考和政策建议,有利于各区域科学合理地配置核心科技资源,为我国区域科技与经济协同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观念问题,分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影响因素,即高等教育功能的认识滞后、科研市场观念不强及企业观念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观念创新的解决方法。指出要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需要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观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拓展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现状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产生了不利影响,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是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探索科技转化平台管理制度创新的新路径,对加快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科学技术已成为关键因素。近年来,在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引导下,高校科技成果发明数量和实际应用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贡献率还有很大差距。高校作为科研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场所,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创新科研方式,面向市场需求,提高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水平,形成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主体紧密结合的良性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究其原因在于高校、企业、科技中介和政府四方参与主体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还存在各种阻碍因素。为此,各参与主体应整合各自优势资源,搭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开辟出一条科技成果转化高效、有序、低成本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成果颇丰。但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问题依然存在。本文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通过构建地方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对滁州市在科技成果转化中面临的科技成果供应质量不高、创新主体间纵深合作不够和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推动创新主体平衡发展、打造创新生态共同体和健全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等建议,以期为我国地方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众筹这一新兴的融资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的转化和中介服务,有效地将融资者和投资者联系起来,为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但在实践中,高校科技成果的众筹模式存在非法集资风险、知识产权风险、资金安全风险等不利因素。为发挥众筹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应明确众筹的合法地位,豁免证券的小额发行;修改职务发明认定标准,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关注项目知识产权状况,及时申请专利;引入第三方资金托管机构,保障资金安全。  相似文献   

8.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推动力。本文以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概念为契入点,归纳、总结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模式;分析了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的困惑和难点,介绍了国际上流行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的经验和做法,以桂林理工大学专利等知识产权转化为例进行DEA即数据包络分析法实证研究,指出了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将科技优势转化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文章以东北地区1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接着运用DEA-BCC模型测算2015-2017年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结果发现:被测算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水平较高,但高校个体与群体之间均存在明显差距;高校非DEA有效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出不足,次要原因在于投入冗余和科研管理不合理。  相似文献   

10.
科技成果转化是提高区域和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技术进步、增强经济实力、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认为:高校作为科技创新成果的集聚地,在助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大学科技园与依托高校应建立“校-园”协同创新体系,明确协同创新主体的职责,厘清共同目标,深化完善联动机制,充分释放主体活力并实现资源和要素共享、能力与优势互补,系统推动主体优势资源的联通互动,进而持续提升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1.
12.
我国高校目前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还面临很多问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实施对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高校应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为基础,从法律制度保障、外部条件优化、激励措施完善等方面,构建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适应的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参与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环境优化机制等不同角度展开分析,有利于明确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以J公司和L大学为例研究分析,指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接力特性,从校企合作的利益分配、信息交互、对接辅助以及环境优化等方面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归纳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种促进机制,最后从创新平台、参与性、交互性以及价值实现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促进高校科技转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但低于全国高校的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水平.其原因在于,科技成果评价标准重视学术价值而轻视经济应用价值,高校的业绩考核标准和职称评审条件都不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河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要树立科研与转化并重的观念,适当调整职称评审条件和业绩考核标准,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相似文献   

15.
供给侧改革在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内涵是,要求供给主体提供有效、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调整、优化和升级成果转化的供给结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有效成果供给不足、成果供给与产业需求结构失衡,产业缺乏需求动力、创新实力、吸收能力等问题。从科技成果供给侧改革视角看,供需结构矛盾、中试孵化资金投入匮乏、服务中介发展不完善是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主要原因,可从构建技术创新联盟、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完善中介服务三方面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作为科技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场所,在国家科技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由于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还有待提高。深入分析当前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阻碍因素,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模式,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邱国霞  李胤 《文教资料》2008,(6):160-162
加强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从政府、企业和高校三个方面分析目前高校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三者之间要相互协调,政府要改革投资体制,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风险投资体制;企业要增强主体意识;学校要建立科技成果激励制度,创建技术孵化体系,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校科技》2017,(Z2):104-105
高校具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优秀的科研人才,对我国科技进步有重要影响,科技成果转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我国发展的重点。破解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国民科技意识淡薄、高校科研体制落后、科技成果转化投资不足以及科技市场发育不良等现实困境,必须强化国民科技意识、完善高校科研体制、增加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加强校企科研人员流动。  相似文献   

19.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制造业的高度聚集和高端化发展趋势,为高校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既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提供了高效运作的舞台。本文以滨海新区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当前天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传统模式,在此基础上找出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和瓶颈,提出类“硅谷”——滨海产业带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并对其可行性和操作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文章基于DEA模型,构建了长三角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测度结果发现,长三角地区高校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的绩效普遍相对较低,且转化绩效低于产出绩效。结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从主体—过程—对象三个维度,对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剖析,并就进一步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给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