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昊 《科教导刊》2024,(8):56-58
新文科背景下,培养具备全球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思维的优秀人才是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重任。然而,鉴于学科的特殊性,商务英语专业采用英文授课,介绍西方文化的课程占据主导,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因此,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文章以核心课程综合商务英语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其在课程设置、学生、教学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尝试从文化自信视角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实施路径,旨在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群的思政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红丽 《英语教师》2023,(23):25-27
结合实例,探讨文化自信视域下课程思政与中职英语教学的融合策略。认为中职英语教师应立足文化自信,在课程思政改革的大背景下,探索文化自信与英语教学的契合点,通过特定的课程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学习英语课程的积极性,从而在提高其英语综合素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其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于碧霞 《福建教育》2023,(22):30-31
中职英语课程思政应重视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与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此,中职英语教师要积极提升课程思政的认知与教学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将课程思政与文化输出相结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主题教育,建立合理的英语课程思政评价与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4.
李察 《英语广场》2023,(9):93-96
文化自信的内涵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需要以及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高度契合。在分析目前高职英语课程文化育人意识淡薄、课程内容中国文化缺失、课程实施者与学习主体中国文化根基薄弱等困境的基础上,提出高职英语课程在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思政育人路径:建立以文化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提升中国文化素养;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隐性融入中国文化;增进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提升中国文化传播力,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强化文化育人实践。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力量。外语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外语课程思政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结合外语学科的特点,从教学目标、案例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等方面,通过中外文化和文学的比较,阐释外语专业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路径,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7.
文化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弘扬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文章在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困境的基础上,阐明了文化自信视域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从教学目标、教师素养、教学理念、思政素材、思政团队、评价体系等多个层面探索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一般原则和有效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课程思政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与翻译教学的关系入手,重点论述了课程思政背景下,以文化自信引领和指导翻译教学,进而实现翻译教学与思政工作的全新融合.以民办高校为例,具体阐释了课程思政融入翻译教学的方法,即灵活调整教学大纲、创新设计翻译教材、大胆改进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9.
10.
高校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已然成为多元文化的汇集地,将海丝文化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了高校文化育人的作用。高校应把海丝文化运用到育人的过程中,传承、创新和融合海丝文化,以此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教育工作者应该创新教育,不断深入挖掘海丝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泉州的高校逐渐向其他地区辐射,借此传承发展海丝文化,积极地为实现中国梦奋斗。  相似文献   

11.
吴修玲  黄大鹏 《英语教师》2023,(10):112-114+121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认为民族“文化失语”、民族自信不足是教育界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据CLIL理论,围绕教学内容,探讨全球化语境下以民族文化、传统中医药、国家医疗保健制度等为思政素材来源,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实现民族自信的培养策略,从而助力医学人才既拥有国际竞争力,又保持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12.
武悦  胡小明  姬伟 《海外英语》2022,(11):142-143
该研究从课程思政视域下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为例分析目前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缺失方面进行探索,并就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为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有助于商科人才以“全球公民”的身份积极融入价值创造与价值分享全过程,但传统商科教育重视理论与方法的传授,忽视特定文化背景下课程的育人旨趣,从而导致商科人才个体价值选择与社会变迁之间出现了断层。因此,有必要深度挖掘商科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以其实践指向性与社会交互性分融合为切入点,以全人发展为导向,构建新商科“课程思政”育人生态;以文化自信为驱动,提升学生参与全球竞争的主体意识与文化认同感;以实践平台建设为契机,推进学生由“岗位人”向“社会人”的转轨。  相似文献   

14.
任红亮 《大学教育》2023,(7):126-129+140
在高校校园中,文化建设与隐性课程建设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在高校校园里,要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从隐性课程的视角来强化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其途径或方式应重在突出“隐”的主要特征,并结合不同类型文化的特点,采用不同的传播方式与路径,把隐性课程建设、文化建设、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有机统一与融合。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应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培养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他们自觉成为优秀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有助于坚守学生工作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实现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对优秀文化重视不够、文化育人氛围不浓、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等问题。高职院校可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以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应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强化课程思政的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形式,以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的系列举措中的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方向所指,目标是要让所有课程都与思政教育目标相吻合,让教师承担起思政教育的使命,而各门课程都有自身的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文章在分析艺术类课程本体目标基础上,提出将提升文化自信作为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的总导向,力求明确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的总思路,为具体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后疫情时期,整个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风云变幻,而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这个时代,在赋予青年一代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赋予青年一代更多的责任和挑战。肩负为国育才、为党育人历史使命的高等教育,如何将文化自信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大学生坚定爱国理想与民族信念,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心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荣梦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本文基于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系统分析法等多种方法,从以价值引领为核心、挖掘英语教材内容、发挥第二课堂作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和强化英语课程思政的使命担当等方面,提出了文化自信引领公共英语教学课程思政路径。研究成果有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助力英语课程思政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是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之一,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这不仅可以开拓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视野、提升其专业水平,也能更好地满足当前我国文化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要。通过课程思政增强学生文化自信需要采取三方面的措施:以合适的教材作为依托、提高英语专业教师的主动意识以及学生课后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20.
“中华茶文化(英语)”是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实现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实践模式。中华茶文化具有民族凝聚力,展示了中国睦邻友好的国家形象。挖掘茶文化领域的思政教学资源,阐释和译介中华茶文化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语言服务能力,推动茶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