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区域高质量双创人才是促进区域创业活跃的重要推动力,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协同发展。该研究从区域创新体系视角探讨湾区高校双创教育协同发展的问题,聚焦“高校-企业-政府”三大制度性主体间的互动网络关系。通过调研发现粤港澳三地府际间缺乏实质性制度化“双创”政策共享机制,高校双创组织机构之间以及其与政府和企业双创基地之间互动较弱,产教融合有待加强等问题,该文从政策协同、校际协同、产教协同三个维度提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双创教育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区域教育联动发展的视角下,选取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政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广西教育资源在融入大湾区区域教育联动发展中校企合作与协同育人的现状,对制约跨地区教育建设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瓶颈进行解构,从产教融合、协同合作路径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出发,提出优化联动机制顶层设计,强化资源共享,组建大湾区校企联盟,培育双主体对接区域产业需求等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3.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主要采取强制权威、代理权限、相互约束契约、网络嵌入性四种治理机制,但仍存在着国家统筹协调治理机制待加强、协作治理基础制度不完善、协作治理预期目标定位待优化的困境。为此,应加强国家统筹协调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降低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制度性成本,以新目标定位引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行动,并以大数据平台建设赋能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4.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给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资源分配不均、政校行企融合度不够等状况,对此提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应遵循政校行企深度融合、产学研用有效衔接的基本路径,进一步提出:加强交流合作,开拓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模式;对接湾区内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打破体制壁垒,促进湾区文化融合共生。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在研究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系统,借鉴区域职业教育系统理论,探索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系统发展路径,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系统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发展承担着"一国两制"、粤港澳区域融合、对外开放等重要使命。粤港澳大湾区亟待不断融合与发展,其中教育发展成为重要一环,关乎人才培养、区域优势互补、产业结构调整等重要命题。文章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质量提高与均衡发展,基于大湾区地缘优势、区域特征与产业配置特点,提出资源协同、校园协同、技术协同三方面的实施路径,以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行动计划、广东创新实践共同体项目的实施作为案例,阐明广东省各地市与香港、澳门进行的不同程度的教育合作与实践,在当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内教育层面上的协同合作,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发展与整体规划具有理论价值和实施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课题选取粤港澳大湾区180个钟表制造企业作为调查样本,进行了深入的实证调查研究,客观地揭示了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希望能有助于上级部门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遇到瓶颈及其深层次原因,以便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产教融合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鲜明特征和核心价值,亦是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通过梳理产教融合的使命演进,借鉴国内外产教融合的先进理念,分析我国产教融合在资源聚集、培养模式、育人平台、质量监督方面的不足。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应对上述挑战的举措,即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地缘优势,以开放合作办学为理念,以服务国家需求为目标,以共建重大平台为抓手,以创新机制体制为重点,构建多元合力、多维融合、多措并举、多方共筑的四位一体建设路径,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探索和实践,为粤港澳大湾区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
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区域之一,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趋势。结合区域协同发展给社区因素带来的新变化,粤港澳大湾区社区教育在功能定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承载内涵、教育组织等方面形成新趋势。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在创新运行模式、建设协同创新社区、助力新时代文明社区建设等方面开展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0.
黄小燕 《大学教育》2023,(10):99-103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当地的高校也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时机,产教融合途径愈来愈备受关注。文章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特点的基础上,挖掘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认为主要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匹配度不高,高校人才素养培养体制存在缺陷,企业缺乏参与人才培养的驱动力。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产教融合的途径,即确立“五位一体”的多元主体合作模式,建立健全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凸显产教融合的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1.
新科技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变革的动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变革的逻辑取向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科学性与价值性、技术性与人文性的辩证统一。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方式亟须在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合作方式、发展水平、治理机制等方面变革创新,树立开放、融合、善治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意识,构建开放式湾区高等教育联合体,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形成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协同治理机制,以便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引领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方向,更加满足区域及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2.
要素互动是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定位引领产业集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赖于知识技术创新,人力资源集聚助推城市化及产业化进程,区域经济投入是高等教育发展重要保障。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困境,发挥经济链、产业链、人才链和教育链相互协同、相互促进作用,能有效强化“港澳广深”核心城市为引领的功能辐射,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倒逼产教融合发展,形成多元人才制度优势叠加的虹吸效应,激发区域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溢出效应,促进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策源能力提升,助推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推进高校众创空间合作发展,可为粤港澳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促进粤港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构建粤港澳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在国家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支持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众创空间数量不断增长,合作内容与形式不断深化。根据合作现状,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推动众创空间合作发展,应树立共同体意识,资源共享,促进协同合作;凸显发展特色,求同存异,实现互补合作;拓宽发展范围,开放创新,力争全面合作;利用区域优势,与产业融合,推进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大湾区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不断展开,高校生涯教育也迎来了合作发展的新契机。粤港澳大湾区在生涯教育、就业创业方面的发展和合作,为大湾区城市进一步的融合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从大湾区高校生涯教育的未来协同发展路径来看,应秉持以机构保障为推动力量、以科研合作为创新基础、以师资培养促进协同发展、以信息化建设推进区域共建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政策的顶层设计、创新制度的引导,促进大湾区生涯教育和就业创业的协同共进、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教育协同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的关键议题和重要途径。但因诸种原因,港澳与内地的教育协同迟迟没有质的突破。综合考虑粤港澳三地在教育体制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异同,STEAM教育可以视作三地教育协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和突破口,有望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双重融合。如何在粤港澳三地STEAM教育现有协同发展路径基础上进行机制创新,是推进三地STEAM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关键。基于原有协同模式经扩展而建构的USERS框架,既是一种历时性的系统演化模型,也是一个共时性的生态发展模型。该框架能为统筹三地"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促进系统各要素充分流通,打造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STEAM教育协作平台,以及为开展STEAM教育资源库建设、STEAM教育指导纲要研制、STEAM教育评估等提供指导。USERS框架的落地不仅能助推粤港澳三地STEAM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也有助于更好地培养新一代大湾区建设者和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雷焕平 《教育与职业》2021,999(23):5-11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产业经济转型升级跑出了加速度.然而,由于政策保障不完善、人才培育机制缺乏针对性、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等,区域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产生结构性矛盾.要为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及时培养出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深化产教融合、重构产教关系成为关键所在,具体路径包括:强化政府顶层设计,为产教融合掌好舵;深化多方协同合作,为产教融合铺好路;健全深耕融合机制,为产教融合把好关;构建创新专业集群,为产教融合搭好桥;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为产教融合奠好基.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党和国家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型大学有利于服务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湾区新型大学是指立足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在政府大力推动和支持下,通过学科专业、组织架构、人才培养模式、体制机制等系统变革而构建的具有新理念、新使命和新形态的新型高校。当前,大湾区新型大学发展存在办学经费来源渠道过于单一、科产教融合深度与广度有待拓展和治理现代化整体水平不高等困境。面向未来发展,大湾区新型大学亟须推进科产教深度融合,树立办学新理念;强化跨界交叉整合,构建学科专业新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集聚多方优质资源,健全资源配置新机制及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构筑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产学协同创新是湾区经济创新的重要范式,是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发展必不可少的途径。从大学知识溢出的视角出发,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探讨粤港澳大湾区产学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大学知识溢出、产学协同创新网络及多维邻近性是粤港澳大湾区产学协同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产学协同创新路径模型,对推动大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体系,提升产学协同创新绩效,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政策思路及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加强教育文化交流,打造教育人才高地,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战略要求。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构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智慧学习体系有助于形成智慧学习的新生态,带动大湾区的教育发展。本研究立足于现状和需求分析,结合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构建了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智慧学习体系的建设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体系建设的模式、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贾广敏 《大学教育》2023,(20):127-130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抓手,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粤澳大湾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的使命。“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是现代职业教育育人新模式,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新举措。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要更新育人理念,厘清“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内涵;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及科研机构等要通过构建育人共同体、产教融合体、教学协作体和工场综合体推进“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