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博物馆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通常采用“物以类聚”的文物分类方法,根据质地将文物分为不同类型进行分类保护。文物专题展览是综合类及历史类博物馆的重要展览类型之一,与基本陈列不同,更多地从艺术、题材、文化、流传等方面展现某类文物的内在演进逻辑,且更注重视觉表达。在策展过程中,策展人员要充分分析本馆展览定位、馆藏优势、目标观众等,以避免出现“千展一面”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同志"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为博物馆如何深入发掘和利用馆藏文物资源提出了具体要求。馆际合作举办展览,是整合文物资源、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现阶段值得大力推行的博物馆办展机制。在馆际合作办展过程中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从展览类型上看,以文物精品展为代表的审美型展览和以宏大专题展、文化对比展为代表的叙事型展览更能凸显合作办展的优势;二是从实现过程看,馆际合作办展的成功依赖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和学术平台支撑;三是从参馆类型看,中小博物馆参与合作展览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权初建、社会动荡、生产建设全面铺开而文物保护秩序又不够规范的情况下,大量文物被盗掘、私分和毁坏,以致文物散失严重。为此,党和政府颁布政策,一方面坚决、及时制止文物的大量散失;另一方面加强流散文物的征集,充实博物馆馆藏。流散文物的征集方式主要有捐赠、收购、拣选、调查走访等。流散文物的征集,博物馆藏品的迅速增加,为博物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流散文物的保护是当时整个文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展览信息的传播主要依靠展品资料来进行,其质量直接影响博物馆展览传播水平。展品资料通常包含文物和辅助展品。文中首先对国内两种儿童展览模式中普遍存有且对展览效益产生影响的展品资料问题进行提炼,然后就此问题展开深入探析,并结合现场观察与问卷调查所获的策展反馈讯息,提出改善之策。  相似文献   

5.
1998年10月10日至1999年6月10日,《中国洛阳文物名品展》(下文称《名品展》)先后在韩国的四座博物馆巡回展览。《名品展》是1996年中国河南省洛阳市与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缔结为友好城市后,两地开展的一次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展览的展品主要由洛阳市博物馆提供,共计83件(套),由韩国国立扶余博物馆承办,在扶余、汉城、庆州和全州等四地巡回展览。上述四地都是韩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四地的国立博物馆均为韩国知名的大博物馆,管理规范,人员素质高,展览场地与设施先进,为《名品展》在韩国取得圆满成功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作为一名随展的中国文博工…  相似文献   

6.
《营口古代文明展》是营口市博物馆刚刚改造完成的基本陈列,其主要特点是突出学术性,突出重要考古成果、突出地域文化,注重科学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文字介绍生动准确,文物展品丰富精美。体现了展览设计者将学术研究与艺术设计相结合,探索地方博物馆基本陈列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2010年9月,“乾隆花园古典家具与内装修设计展”在美国塞勒姆市PeabodyEssex博物馆开幕,该展是故宫博物院首次大规模赴国外的文物原状和内装修展览,展品包括古书画、陶瓷、锏器、玉器及家具等多个门类101件(套)。所见虽然是早已熟悉的文物。  相似文献   

8.
考古发现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考古成果的公众表达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新时代对考古成果的公众化传播提出新要求。以展览为手段实现考古成果的公众表达,是博物馆的职责所在,优势所在。博物馆应加强对考古成果展策划实施的研究,在展览主题、叙事结构、展品选择、传播推广方面形成适应考古展特点的策划实施方式,讲好考古故事。  相似文献   

9.
《中国博物馆》2009,(3):56-56
“珠联璧合——泛珠三角文物精华展”是根据2004年7月29日召开的首届泛珠三角区域文化合作会议精神,打破区域分割,整合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机制,提高泛珠三角区域文化合作的重要实践。该展于2004年9月30日至2005年1月5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汇聚了泛珠三角区域11省区博物馆的展品,参展文物都是各省区馆藏的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10.
正编者按:2017年3月1日至5月31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英国大英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该展览已相继在日本、阿联酋、中国台湾地区、澳大利亚进行了展出。每次展览包括大英博物馆收藏的100件(组)展品,再加上举办展览的博物馆自身提供的1件(组)展品,共计101件(组)。在国博展出的文物中,有9件(组)中国文物展品。为了更好地宣传、推介这次展览,本刊编辑部邀请部分学者,撰写了有关大英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榫卯的魅力”主题展览是中国科技馆自主研发的中国古代科技专题系列展览之一,展览以榫卯为题,通过展示榫卯工艺的起源、应用与现代传承,旨在传播古代科技、传承文化遗产、弘扬工匠精神。本文围绕展览的选题背景、内容框架搭建、展品设计、环境设计等几个方面讲述策展人的策展思路,重点阐释科技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策展理念。  相似文献   

12.
2009年9月26日,由国家文物局、科技部、文化部、财务部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北京市文物局协办、首都博物馆承办的“早期中国一中华文明起源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展览共展出来自全国十四个省市、二十三家文博单位的精品文物212组件。并辅以大量的辅助展品如图片、  相似文献   

13.
<正>2010年9月,"乾隆花园古典家具与内装修设计展"在美国塞勒姆市Peabody Essex博物馆开幕,该展是故宫博物院首次大规模赴国外的文物原状和内装修展览,展品包括古书画、陶瓷、铜器、玉器及家具等多个门类101件(套)。所见虽然是早已熟悉的文物,也曾在故宫未开放的落满灰尘的殿堂中目睹过,但仍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正>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博物馆扮演着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守护者、传承者与传播者的重要角色。作为博物馆教育与传播的核心媒介,陈列展览成为博物馆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工作。好的陈列展览离不开好的策展工作。策展是构建陈列展览的过程,是通过逻辑和观念的表达,阐释文物藏品的多元价值,构建公众与遗产之间的对话空间,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1月及次年5月,苏格兰国家博物馆两次派高级研究员海柯特·麦高乐先生来航空博物馆参观考察,对我馆的文物藏品,展览展示以及相关作用的发挥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期望通过两馆之间的深入交流,能在文物交换、文物采集、展品维护人才培养、经营管理、学术出版以及借展、融资等方面与我馆深入探讨,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形成资源共...  相似文献   

16.
文物类展览是我国博物馆展览的主要类别。博物馆儿童教育的讨论日渐丰富,但以科技自然类展览和儿童博物馆为多,文物类展览一般以设置儿童活动区的形式作为对儿童教育的补充。然而,与文物类展览分离的儿童活动区或许为文物类展览忽略儿童观众的需求提供了有利的借口。据观察,部分博物馆的文物类展览仍将受众定位在文物爱好者和研究者等成人层面,未能为儿童提供有效的学习途径。因此,有必要为文物类展览提高儿童教育意识,设计教育活动等提出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博物馆》2009,(3):99-99
2008年4月30日至7月30日,由广东省文化厅、湖北省文化厅主办,广东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承办的大型楚文物精品展“剑舞楚天——湖北九连墩战国墓文物展”在广东省博物馆隆重开展,该展是广东省博物馆自2008年3月28日免费开放以来引进的第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展览,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甘肃文物精华展》是甘肃省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几年来,展览以丰富的内容,鲜明的丝绸之路特色,受到国内外观众好评,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我们从展览举办的动机、内容和形式的特色等几个方面对该展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科技馆策划科技成就展的展品创意进行探讨,针对相关展览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展品的目的性及其与观众的联系,分别对展品创意中可能的展示点及展示手段进行了梳理归类,并以“创新决胜未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为实例,对展示点及展示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策展是在有限的空间形态中将展品按照一定的脉络展示,以视觉等方式进行信息传播、沟通与交流,需要跨部门、跨学科地整合与协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策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展览品质的优劣。策展人依据博物馆主题立意,通过释展梳理展览的结构以及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再由设计师以视觉呈现的方式进行陈列设计的表现,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本文通过三个机器人专题展览诠释其策展的主题立意、叙事结构和陈列设计的相互关系,分析同一主题下的展览采用的不同阐述方式与设计形式,从而提出“纲、目、形”策展三部曲作为一种可探寻的思路与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