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欢捷 《考试周刊》2023,(16):31-35
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在不断整合提升,并遵循科学合理的方法分为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作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既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也是彰显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熟知常用字特点并培养其自主积累的习惯,创设丰富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文章旨在探究“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驱动下的识字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指明了提高“语言运用”素养的具体路径:以“汉字”为轴心,以“发现构字组词特点”为出发点,逐步“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体验“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识字是此路径的重要构成,是学生发展“语言运用”素养的有力依托。基于识字的重要性,新课标立足不同学段学生特点,提出了相应要求,指明了识字教学方向,助力教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素养。如在低学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欲望;  相似文献   

3.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作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一切语文学习的基础,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要关注学生兴趣与情感的激发,要教给其积累与梳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丹霞 《语文学习》2022,(12):23-28
<正>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提出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其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唯一的基础型任务群,其地位可见一斑。“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1]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是语言运用的课程内容载体。学生在积累语言材料、梳理语言现象、初步探究语言规律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与文化自信也得到相应提升。可以说,没有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其他任务群也无法顺利实施。那么,在初中阶段该如何开展该任务群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5.
<正>2022年版课标在“核心素养内涵”中指出:“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可是,在日常的调研活动中,  相似文献   

6.
<正>“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它排在六大任务群之首,是“语言运用”这一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以汉字为轴心,通过观察、分析、整理,从“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开始,到“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由此再进一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并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规范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有效交流沟通,为其他任务群的学习奠定基础。(王崧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7.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应该贯穿学生的学习全程,一方面以渗透方式在所有学习任务群中实施,一方面以单独设置主题的方式创生学习单元。一年级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语言文字乐学好问,激发学生学习祖国通用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能力,逐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8.
廖鹏 《教学考试》2022,(28):19-22
<正>语言文字运用题是每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题。语言文字运用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将“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  相似文献   

9.
作为语文新课标首次提出的一种语文实践方式,“梳理与探究”是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新形态和新路径。汉字规律的学习和把握,是其主要内容。以识字为主的第一学段教学,要根据统编语文教材识字内容的编排特点,探索基于文本内容、基于语文园地、基于汉字专题的“梳理与探究”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积累与梳理中掌握方法,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从而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重基础、重积累,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但是将“积累”等同于语文知识的死记硬背、字词句篇的反复抄默等问题长期且普遍存在,严重消磨了儿童学习母语的兴趣,违背了语文学以致用的目标,也难以达成“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标。在语文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下,“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在化解“积累”困境,打好语文“基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核心理念是情境性、知识性、主体性,在此理念的引领下,识字教学任务的设计要依标靠本,以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自主积累汉字,自主梳理汉字规律的能力为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基础性,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语文学科综合性、  相似文献   

13.
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为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丰盈的过程。语言建构,是语文教育的四大核心素养之首,是文化、思维、审美之根。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教学提示”中指出,识字与写字教学应“综合运用随文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字理识字”,是对字理识字教学价值的极大肯定和认可,也必将推动字理识字走向更为广阔的研究和发展空间。本文对典型的字理教学进行归因分析,探索不同学段科学运用字理识字析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作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课程内容的整合程度低,同时具有奠基作用。因此,在组织形式上呈现独有的特点。一方面,学习内容可以渗透在其他任务群的学习中顺势开展,随文识字、写字、积累与梳理。另一方面,基于儿童的生活学习需要,依据学段学习内容,还可以设置典型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  相似文献   

16.
张运敏 《湖北教育》2003,(11):27-2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具体到识字写字教学领域,不仅要“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而且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等。这应是识字教学改革的“长  相似文献   

17.
杨应会 《中学生电脑》2020,(2):36-36,38
要在低段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教学方式的转变,灵活多变地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让识字教学本色得以回归。识字教学方式从“简”到“繁”转变;肢体演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游戏化教学,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等均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汉字是表意文字,表意的汉字是有理据的。几千年过去了,汉字依然顽强地维护着表意文字的特点,绝大部分的汉字依然是可以进行字理解析的。2022年版课标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指出,要“综合运用随文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按照汉字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是中国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但是在课标中如此明确地提出“字理识字”这一概念还是第一次,并强调指出,  相似文献   

19.
林佩菱 《福建教育》2022,(36):26-3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基础性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教学提示”中指出,应先认先写《识字、写字教学基本表》中的基本字。故本文基于教材编排,根据汉字表意性及系统性特点,探讨序列化、系统化、生活化的识字路径。  相似文献   

20.
围绕第一学段学段学习要求中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维度展开具体解读,把握要点,关注特点;提出三条落实建议,即注意幼小衔接,控制难度,减缓坡度,精准定位学段目标;以识字与写字为重点,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目标,共同指向核心素养的提升;注重情意目标达成,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