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孕育了多样化的风土人情。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逐步累积的文化结晶,展现着村民的生活特征、景观特征、生活习俗,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我国数字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创新,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奠定了扎实技术支持。该文分别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内涵及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价值进行详细分析,探究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理论基础与策略,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湘西北谚语丰富质朴,饱含民间智慧,具有与众不同的地域性和艺术性文化特质,但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面临传承困境。梳理湘西北谚语文化特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为其在搜集整理、开发利用与当代传播中注入现代元素,有助于保护濒临消失的地方特色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帮助人们更好地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3.
“那”文化圈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西南地区,其中广西左右江和邕江流域的“那”文化气息最为浓厚,但现面临着“那”文化体系弱化的困境。该文对“那”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概述,然后分别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3个方面探究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的“那”特征,并为保护广西少数民族的“那”文化体系寻求出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有着浓厚的“那”文化特征,各少数民族地区谋生方式的转变是“那”文化体系弱化的主要原因,需要人们在观念和行为上做出改变,进而寻求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护和传承“那”文化体系,才能让“那”文化体系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4.
张泉 《中国名城》2023,(1):10-15
历史文化保护一直以来都是城乡建设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新时代,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也被列为城市更新的九大任务之一。“新生于旧”,城市更新话题永远脱离不开对“旧事物”,即对历史文化的关注与研究。通过诠释城市更新的基本定义与动因,从一般规律的角度,尝试在城市更新语境中梳理历史文化与城市更新的基本关系,分析在保护中更新、演进的必要性与主要难点,探索建构一种新时代的历史文化与城市更新的辩证关系,并提出历史文化应在保护中更新、演进,保护与更新都应注重素质更新等观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越加深远,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推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必须坚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通过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则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乡村文化蕴含丰富的精神资源,也是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着力点。该文首先介绍乡村文化振兴及乡村文化在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中的价值,其次分析目前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困境,最后基于乡村文化振兴提出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学校的基本使命,学校教育是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在文化传承保护上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和使命。该文梳理民族学校、学校教育、少数民族文化的三维逻辑,进而分析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困境:观念上的认同与实践中的背离、碎片化的传承与完整性的断裂、师资队伍的薄弱与后备力量的式微。并提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要注重学校与家庭、社区教育的三维一体发展;加强学校教育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创新师资队伍建设途径;创新对毕业学生的跟进教育,实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为学校教育更好地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给予建议。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西峡县西坪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豫西南地区重要的民歌代表,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近年来,西坪民歌生存土壤发生变化,濒临灭绝。在做好民歌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同时,如何使其优秀的民歌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该文在多次深入西坪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领导组织建设、演出团队组建、演出团队管理、演出事宜组织四方面提出了“变通式复兴”的建议;从建立西坪民歌文化馆、打造西坪民歌系列助农品牌文化活动方面提出了“创造性保护”的建议;从文化破圈、演出破圈、创作破圈三方面提出了“开拓性破圈”的建设意见,以期研究结果可为西坪民歌文化传承、保护与传播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沈玉华 《职业圈》2007,(5S):72-73
随着我国正式启动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出,“原生态”民歌进入电视媒体,成为主流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民间音乐的热爱和传承保护意识,保护代表我国各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民歌的发展也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永久地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9.
沈玉华 《职业圈》2007,(9):72-73
随着我国正式启动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出,"原生态"民歌进入电视媒体,成为主流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民间音乐的热爱和传承保护意识,保护代表我国各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民歌的发展也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永久地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0.
王林凤 《文化学刊》2015,(4):172-173
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古代文献典籍是社会发展重要的文明成果,保护好这些古籍,对巩固民族情感、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古代文献的意义以及必要性,并对新时代下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古代文献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正式启动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出,“原生态”民歌进入电视媒体,成为主流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民间音乐的热爱和传承保护意识,保护代表我国各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民歌的发展也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永久地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将其发扬传承下去是极其重要的。从研究背景和意义入手,分析当前社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现状,探究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路径,从注重个体养成提升自身礼仪文化修养,结合家庭日常注重礼仪教育,强化学校礼仪文化教育,提升学生个人素养、完善全民教育体系营造崇尚新时代礼仪社会氛围4个方面,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周宛 《文化学刊》2024,(3):189-192
图书馆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传播知识、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研究图书馆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还对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笔者探讨了图书馆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价值内涵和实践路径,以期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4.
秦腔是陕西地方戏曲之一,传统剧目内容丰富、包含范围广泛。秦腔反映出的优秀民族精神和品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主要体现为爱国主义思想、善恶有报思想和知恩图报思想等,意义非凡。秦腔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今社会的传播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因此,该文首先梳理了秦腔传统剧目的篇目,其次探讨秦腔传统剧目的文化价值所在,最后对其当代的传承路径进行分析。从戏曲动漫文化创意的挖掘、戏曲动漫产品的开发、传统文化与秦腔的联系等方面开拓思路,对秦腔传统剧目服饰分类进行创新尝试,发挥新媒体对秦腔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以期为秦腔传统剧目的文化价值传播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精神寄托和灵魂所在。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传承工作正在全面、健康、有序地开展,这对于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对临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进行概述,其次列举现阶段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借此推动临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岛珊瑚民居村落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岛屿村落,其特色的珊瑚民居建筑,是发展岛屿旅游业、促进岛屿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该文面对当前西岛珊瑚民居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保护的现状,立足于岛屿文化,分析西岛珊瑚民居破坏严重的原因,并提出保护和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更好展示岛屿生态魅力,推动西岛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世林、曾茜在2008年5月20日《光明日报》第11版撰文指出,"原生态"到底是什么?从文化解释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将其界定为"事物原始生存的状态"是指在没有外力干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具有紧密联系,二者相辅相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是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理论支撑,给少数民族文化构建指明了方向。该文首先简单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内在机制,及马克思主义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现状,其次探究了协调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义,最后针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构建,列举了几项策略,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人民文化自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了保护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该文响应国家号召,通过记录常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了解其发展过程与传承现状,分析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力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新思...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史。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能使相关传统手艺得以延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该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壮族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壮族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多方协同、立足数字化、塑造文化品牌等,旨在扩大壮族铜鼓文化传播面,增强壮族铜鼓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